劉瑩瑩
摘 要:初中歷史課程是培養初中學生歷史學科素養、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思維的重要學科,在素質教育下,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展現出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主動探究歷史,感悟歷史知識,進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從知識架構、縱橫比較、多種教學以及事物分析等多個方面,探究了初中歷史學法指導的策略,以便強化初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效率,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策略;學法指導;架構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以及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并汲取歷史學習的正確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強學生的唯物史觀、歷史素養以及人文性等,促進初中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1 構建知識結構,把握內在聯系
知識架構能夠幫助學生清晰的梳理出歷史知識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掌握其中的內在聯系,進而達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效果。首先,在構建知識結構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認真備課,對每一章節的內容進行整合,為學生設置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并設置多個學習子系統,將學習進一步細化,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架構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充實學習內容,提升學習的效率。其次,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將點線面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從歷史知識的某一點出發,衍射出一條清晰的學習線,最后拓展成為知識面,讓歷史學習更具針對性和全面性。比如:在學習“五四運動”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緊密圍繞“五四運動”這一歷史事件,整理出爆發的背景、時間、歷史意義等相關的歷史主線,然后通過搜集資料、視頻或者圖片等方式,將“五四運動”的歷史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進而組成完成的知識面,這樣學生就能夠從歷史知識架構出發,梳理出清晰的學習脈絡,進而掌握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2 采用多種方法,增強學生記憶
歷史學習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思考和探究,對歷史事件、人物、背景、原因以及意義等多個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能力,防止對知識點張冠李戴或者記憶不清的情況出現。教師需要結合初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情況,開展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如: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歷史資料、影片、圖片等;在觀看了相關的影片視頻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入小組學習的模式,相互討論,集思廣益的解決歷史學習問題。如:《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重走長征路”為主題的學習課題,讓學生將長征經過的地區、著名的戰役以及長征途中的會議等制作成為海報的形式,最后進行評選,得出最佳小組;或者教師可以突破固定教學的限制,帶領學生到紅色革命根據地、長征紀念館、八路軍辦事處等場所進行參觀,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唯物史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融合多種教學方式,從理論基礎的夯實,到實踐應用,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清晰記憶歷史事件,強化了歷史教學的水平。
3 學會縱橫比較,加深知識理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開展比較學習法,能夠讓學生對縱向以及橫向的歷史事件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其中縱向比較法主要是將發生在同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不同的時期內的歷史事件、人物等展開比較學習,將其應用到歷史學習中,能夠引導學生發現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歷史事件的變化,比如:在美國的“獨立戰爭”與“南北戰爭”,其都發生在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在縱向比較中,需要學生分析導致兩次戰爭的原因、背景、結果和意義。在橫向比較中主要是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發生的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學習,比如:在學習“鄭和下西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整理出新航路開辟的內容和知識,從不同國家發生同一類事件的目的、原因、歷史價值等方面,掌握“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之間的異同點,進而達到加深理解和記憶的目的。初中歷史學習方法指導中,教師需要彰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橫向與縱向之間的比較,將歷史事件能夠串聯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相關的歷史知識,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
4 正確分析事物,培養應用能力
對歷史知識的分析能力,對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十分重要,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對學生理論層面的講解中,使得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視野難以有極大的延伸,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協作、實踐探究等方式,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首先,教師應該有效的滲透史論結合法,將歷史史料與結論相結合,如:“商鞅變法”學習時,教師可以從商鞅變法的史實資料出發,軍工政策、爵位授予、土地賞賜等方面,分析商鞅變法的結論。其次,教師也可以使用辯證分析法,引導學生從多領域、全方位、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比如:在學習“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澶淵之盟進行評價,從簽訂的背景、內容、意義等方面進行分析,雖然澶淵之盟是北宋委屈求全的表現,但是簽訂之后,雙方之間的戰爭減少,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發展局面,對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十分重要,通過辯證的分析和看待歷史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唯物史觀與歷史分析能力。
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下,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進行科學的教學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師需要借助對知識的樹立,構建清晰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明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性;同時教師還要借助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歷史知識。其次,教師還要在教學中,結合橫向與縱向比較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對歷史事件以及人物的探究,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分析能力,進而將其加以有效的應用,增強學生的唯物史觀。
參考文獻
[1]張燕,鄧雪婷.巧用學習策略,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4):5-8.
[2]常麗.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J].中國新通信,2020,22(05):155.
[3]陳玉憶.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運用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70-71.
[4]延念東.優化課堂細節,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