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慧 周帥亭
摘 要:隨著保護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推行,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全國各地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保定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以及雄安新區建設的生態屏障,改善城市存在的水污染、內澇等問題,推進現代生態城市建設十分必要。
關鍵詞:保定;海綿城市;必要性
近年來,由于城鎮化的加速建設,保定市的“水問題”越來越嚴重,逢雨看海、暴雨淹城頻繁出現,保定市已逐步喪失蓄水、排水功能,加之保定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改善保定的生態環境,建設現代生態城市意義重大。在保定市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體現在:
一、政策支持
2013年12月,習總書記明確提出“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此后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2015 年12月,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到2017年底,各市均要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2016年8月,保定市政府發布了《“海綿城市”專項規劃項目競爭性磋商公告》,啟動了210平方千米的海綿城市規劃。
二、保定市現狀
(一)地理位置
保定于雄安新區上游,白洋淀8條入淀河流全部流經保定,保定的河湖狀況直接影響到白洋淀水質。而保護白洋淀生態功能和強化環境治理是雄安新區開好局、起好步的重要基礎。保定要堅決打好環境建設組合拳,努力建好雄安新區的生態屏障。同時,保定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性中心城市,有保障水資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調蓄洪水、華北生態平衡維護等重要功能,生態地位十分突出。
(二)“水問題”
1、水資源短缺
根據《保定市第二次水資源評價》顯示,我市整體屬“缺水狀態”。人均水資源僅約282m3,已經低于聯合國規定的極度缺水標準,即人均500m3的標準,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8。由此可以看出我市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地區,而且隨著社會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不斷擴大,水資源短缺的形勢將更加嚴重。
2、水污染嚴重
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問題:
(1)淺層地下水遭到污染,水質惡化,局部地區由于農業灌溉用水被城市利用,加大了地下水的開采力度,使得這些地區地下水資源瀕臨枯竭。
(2)保定市城區淺層地下水污染嚴重,且由于污水灌溉,形成幾個污水反漏斗區,嚴重威脅了我市地下水水源地的安全。
(3)由于傳統工業如紡織、印染、化工、食品等不斷向縣、鄉轉移,使得這些工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地下水水質嚴重惡化,水位下降。
3、綠化率不足
采用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面積對保定市城市綠地進行分析和評價,保定市的實測值分別為19.6%、23.4%、8.67平方米,而國家園林城市綠化標準為38%、45%、12平方米,相對差異率分別為48.4%、48%、7.8%,結果表明保定市綠地綠化距國家園林城市綠化標準尚有一段距離。
4、基礎設施條件差
保定市大部分街道的現有排水系統部分地下管道設施老舊,管道直徑較小,排水功能有限,城區在強降雨的條件下一些路段仍會出現積水甚至內澇的局面。同時,保定城區大多采用硬質鋪裝,應用雨水快排模式且路沿石高于路面。這種傳統模式下,通過管道流走的水遠大于進入地下的水。雨水流失,水資源未能獲得有效補充。
5、城市內澇
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快速城鎮化,城市內澇問題十分普遍。保定市在強降雨的條件下一些路段就會出現積水甚至內澇的局面。據報道,2016年7月25日,保定市區等地出現50毫米以上的暴雨,連續強降雨,導致保定市區已經出現城市內澇,保定市區東風路地道橋、北二環橋、天威路變壓器地道橋等出現斷交;長城大街前衛路小學、五一崗、北二西二等為積水斷交路段。
三、保定市海綿城市存在問題
目前保定市已有海綿城市的建設試點,但是其規模較小并且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效果。在初期的融資階段就出現了一些問題,海綿城市總的建設成本大概在1.6億—1.8億元/平方公里。其中滲、滯、蓄等源頭減排項目投資約占1/3。對于保定而言,即便按照源頭減排項目投資來算,其需要的資金數額仍舊不小,在吸引企業投資方面存在困難。另外在試點建成以后,仍舊有內澇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試點啟動時間有限,大部分項目還在建設中;另一方面是因為海綿城市是個系統工程,小規模的海綿城市建成區無法解決整體城市的內澇問題。另外,與設施的后期維護不到位也有一定的關系。
此前,多個海綿城市的試點城市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保定在建設海綿城市以后,一定也可以對受到破壞的水生態進行恢復和修復,讓城市湖泊水系、公園綠地等“海綿體”發揮功能,能夠通過自然和人工相結合的手段,實現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進一步提升保定的水環境質量。
四、結語
海綿城市的建設,符合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受到中央與地方的高度重視。對于改善保定市水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十分重要。由此能夠為雄安新區提供堅實的生態屏障,推動雄安新區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冀政辦發 〔2015〕48 號.
[2]《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 [2015]139 號.
[3] 李莉,張國棟. 海綿城市:讓城市回歸自然 ?J].中州建設,2016 ( 3).
[4] 韓煦,趙亞乾. 海綿城市建設中 “海綿體”的開發 [J].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16 ( 5).
[5] 張喬松. 海綿城市的園林解讀[J].園林,2015( 7).
[6] 王睿. 西咸新區:會呼吸的 “海綿城市”[N].陜西日報,2015 -01 -07.
[7]張海波,陳國慶,王建等.保定大水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河北水利,2013(2):21 -23.
作者簡介:
李美慧(1999),女,漢族,河北秦皇島市人,學生,大學本科,單位:河北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研究方向:法學
周帥亭(1998),女,漢族,河北保定市人,學生,大學本科,單位:河北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