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妍 李佳真
(汕頭市中心醫院檢驗科 廣東 汕頭 515031)
過敏性紫癜(HSP),在臨床上又稱為自限性急性出血癥,好發于7~14歲兒童。過敏性紫癜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可能是某些藥物進入機體內發揮作用,或者病原體感染、患者本身體質過敏等原因導致血中出現免疫復合物,侵犯皮膚和毛細血管以及其他細小動脈,進一步沉積于毛細血管后引起的血管炎。臨床癥狀主要有腹痛、紫癜,嚴重情況下可引發腎損害,病情如果進一步惡化,將會造成腎功能損傷,引發紫癜性腎炎(HSPN),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1-2]。早期對紫癜性腎功能損傷確診和及時治療尤為重要。現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過敏性紫癜早期腎功能損傷患兒為研究對象,探究尿微量白蛋白與血清胱抑素C在兒童過敏性紫癜早期腎功能損傷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8月期間收治的60例過敏性紫癜早期腎功能損傷患兒作為觀察組,取同期的60例過敏性紫癜非腎功能損傷患兒和體檢的6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受試者年齡范圍6~14歲,平均(9.7±1.5)歲。所有紫癜患兒檢確診結果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發布的關于《兒童過敏性紫癜循證診治建議》中的診斷標準。對照組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齡(9.5±1.2)歲,平均體重(31.5±4.5)kg;HSP組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齡(9.8±1.5)歲,平均體重(33.0±3.8)kg;HSPN組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齡(10.0±1.6)歲,平均體重(32.5±4.0)kg;各組受試兒童在性別、年齡、體重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征得患兒家屬的同意。
各組受試兒童檢測項目及方法如下:
①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受試兒童在晨起后,采取尿液3~5ml,由經驗豐富的醫生用尿干化學法對患兒的尿常規進行檢測,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檢測使用免疫透射比濁法。
②血清胱抑素C濃度的測定:早晨空腹抽取各組受試兒童靜脈血3ml,常規分離血清后,用乳膠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分析法(PETIA)來測定血清胱抑素C的濃度。記錄各組受試兒童檢測指標的數值。
觀察三組研究對象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過敏性紫癜早期腎功能損傷對其影響。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HSPN組患兒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 C 水平[分別為(567.29±320.06)mg/L、(2.03±0.82)mg/L]顯著高于HSP組[分別為(57.23±28.07)mg/L、(0.83±0.19)mg/L]和對照組[分別為(22.57±5.12)mg/L、(0.68±0.20)m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HSP組患兒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 C 水平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三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 C檢測水平比較(±s,mg/L)

表 三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 C檢測水平比較(±s,mg/L)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HSP組相比,#P<0.05。
組別 n 尿微量白蛋白 血清胱抑素C HSP組 60 57.23±28.07* 0.83±0.19*HSPN組 60 567.29±320.06*# 2.03±0.82*#對照組 60 22.57±5.12 0.68±0.20 t-133.256 12.358 P-<0.05 <0.05
過敏性紫癜作為一種全身性小血管炎性疾病,兒童易發生該疾病,而紫癜性腎炎(HSPN)是該疾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該病診治時最需要關注的并發癥。因為HSPN不僅會影響患者現有的腎功能,而且隨著疾病進展,如果不積極采取治療措施,將會繼續進展并引發其他疾病,從而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對于HSPN的早期識別在臨床上有重要意義。
過敏性紫癜屬于系統性血管變態反應引起的疾病,往往出現小血管病變。臨床表現為患者四肢或者臀部反復出現紫癜,主要下肢為主,另外還伴隨著腹痛、關節腫脹、甚至消化道出血和腎臟功能受損等,臨床檢測該病并不引起血小板減少。Schoulein在1837年首次提出過敏性紫癜的三個主要且需要重要關注的癥狀,即肢體出現紫癜、尿檢呈現異常、患關節炎;Henoch在1874年指出該病的臨床綜合征主要是肢體紫癜、嚴重腹瀉或者產生黑便;后來Henoch又指出該病可能會引起腎臟功能受損[2]。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對于該病的機理、治療以及預后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對該病進行早期檢測和診斷,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同時一旦發現疾病處于早期,則可把握較佳的治療時機,積極的干預措施在改善疾病癥狀中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及時診斷,疾病處于終末期時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影響預后。在臨床上,關鍵性檢測指標在疾病的早期診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指標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做到對疾病的早發現、早診療。
過敏性紫癜發作早期會造成腎臟出現輕微的損傷,而在尿常規檢測以及尿蛋白定量時,由于缺乏檢測靈敏度,往往無法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而一旦檢測出明顯異常時,該疾病則已經進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對患兒的腎臟造成嚴重損傷。近年來,研究者發現,對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進行檢測,對于早期HSPN的診療有積極的作用。尿微蛋白是一種被證實的早期發現腎臟損害的經典標志物,包括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轉鐵蛋白、 微球蛋白、視黃醇結合蛋白等,其中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能夠反應腎小球是否受損,其他反應提示腎小管是否受損。正常情況下尿微量白蛋白代謝不會經過腎小球濾過膜,而一旦腎小球受損,則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尿微量白蛋白代謝經過該通路,檢測濃度上升,用來反應腎臟功能正常與否[4]。
血清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劑,屬于一種分泌蛋白,其組成中含有120個氨基酸,分子量為13000,編碼該蛋白的基因位于人類20號染色體上,該基因的表達無組織特異性,在所有真核細胞中均表達,且完成表達后廣泛分泌到細胞外液中。嬰兒出生6個月后,其血清中的血清胱抑素C已經趨于穩定,含量接近成人。一般其濃度相對穩定,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小。腎臟作為清除血清胱抑素C的唯一臟器,在腎小球中自由通過,到達腎小管后被完全吸收或者分解,該指標是評價腎功能正常與否的關鍵指標之一,能夠敏感地反映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的變化情況,因此,血清胱抑素C對腎的早期損傷診斷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但對其在過敏性紫癜腎功能損害中的研究相對缺乏[5-6]。
本研究選取我院已經確診為紫癜性腎功能損傷的患兒60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與此同時,選取單純紫癜患兒以及同期體檢的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綜合探究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清胱抑素C在腎功能損害中的變化水平,旨在為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指標。研究結果發現HSPN組患兒的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均顯著高于另外兩組,且隨著患兒疾病癥狀的加深,其檢測值也逐漸增高,結果數據分析顯示腎功能的損傷程度與檢測濃度成正相關。
綜上所述,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可以作為兒童過敏性紫癜腎功能損傷的早期檢測指標,在臨床診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對于過敏性紫癜腎兒童,可以結合這兩種指標的檢測水平以及患者的臨床表現癥狀來對患兒的疾病做出綜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