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
(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老年肝癌患者由于身體抵抗力差,加上手術應激創傷給患者造成生理、心理的負擔,不利于患者預后和康復[1]。護理已成為最大程度緩解圍術期患者病痛,并增加舒適度的必要措施。家屬作為患者精神層面最信任的人,由家屬共同參與護理干預,能為圍術期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具有延續性的護理服務。本文特分析了老年肝癌圍術期由家屬參與護理干預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醫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護理措施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1例。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9例、12例,年齡60~82歲,平均(71.2±10.3)歲。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8例、13例,年齡62~80歲,平均(70.7±9.7)歲。兩組患者男女患者構成以及平均年齡比較,P>0.05。有可比性。
62例患者均由我院收治,年齡≥60歲,經影像學和病理檢查確診為肝癌[2]。排除合并嚴重臟器器質性病變、認知障礙患者,排除不能耐受手術、酒精及藥物濫用等患者。
對照組為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包括常規入院宣教、生命體征監測、遵醫囑用藥、飲食指導、疼痛干預等措施。觀察組則在前者基礎上采取家屬參與護理干預,至少邀請1名患者直系親屬或者陪護親屬參與,以通俗的語言、形象的視頻、直觀的圖片等,充分展示肝癌的發生發展、治療、手術注意事項、預后、轉歸等內容,并要求家屬用筆記本記錄關鍵的知識點;通過多次講解,加深患者及家屬的印象。每次宣教時間約30min,2次/周。宣教結束后,家屬應適當與患者交流所學內容,分享時間約10min,并由責任護士對家屬所學知識進行提問和檢驗,控制在5min,確保其成為合格的護理參與者。實施內容:①心理護理:鼓勵家屬和患者交流,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并指導家屬按照患者喜好,選擇閱讀、聽音樂等方式,緩解內心不良情緒,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②飲食護理:指導家屬根據患者習慣、喜好,選擇適當流質飲食,避免高脂肪類飲食。③疼痛護理:告知家屬關注患者身體、創口疼痛情況,可采取熱敷等方式緩解,指導正確臥床體位,必要時告知醫生,及時處理。
分別于護理干預前、后采用QOL-C30生活質量量表[3]對患者進行評價,包括心理、軀體、認知及社會功能等,各項目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記錄患者術后并發癥(如胃腸道反應、腰背痛、尿潴留、出血等)情況。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組間在患者心理功能、軀體功能、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比較,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s,分)

表1 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比,*P<0.05;與對照組比,#P<0.05.
組別 n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認知功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 31 干預前 62.8±18.3 61.3±14.5 73.8±18.1 46.2±16.1干預后 82.5±18.5*# 75.5±18.3*# 88.2±15.3*# 52.6±10.9*#對照組 31 干預前 63.5±19.4 60.2±15.4 74.9±17.2 45.8±15.7干預后 71.8±21.3* 65.4±19.7* 79.6±16.5* 46.3±12.9*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9.7%低于對照組的35.5%,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肝癌是我國發生率第3位的一種惡性腫瘤[4],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該癥的重要措施。老年肝癌患者大多伴隨不同程度的慢性病變,手術耐受力降低,術后并發癥較高。因此,圍手術期護理對老年肝癌患者預后十分重要。家屬參與護理干預是現代護理臨床的新型護理措施,且照護家屬多為患者信任之人,不僅能為患者建立更有效的情感依托,還避免了患者對陌生人、環境的抵觸,有利于臨床治療和護理。本次,干預后觀察組心理功能、軀體功能、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家屬參與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老年肝癌患者生活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家屬參與護理通過對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和知識培訓有利于為患者提供最佳照護,能夠提高患者與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和術后康復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家屬參與護理干預能夠降低老年肝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圍手術期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