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葒
(臨沂市婦女兒童醫院 山東 臨沂 276000)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為醫院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醫院收治危急重癥患兒和早產兒的場所,因患兒不能講自身疼痛不適狀況言語表達出來,對自身行為不能控制,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中不能讓患兒家屬陪同,護理人員存在任務重及工作壓力大,稍微處理不善,就會產生護理差錯事故,如何降低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成為了新問題,應重點關注[1]。
本文為探討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理差錯原因,制定預防措施并執行,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我院60例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兩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1~16d,均值(7.22±0.35)d;觀察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1~15d,均值(7.26±0.33)d;兩組年齡及性別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對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理差錯事故進行系統分析,發現,造成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理差錯事故的原因有[2]:①護理人員配置不足;②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③技術及理論知識缺乏;④工作壓力大及繁忙。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根據以往的干預措施進行操作,未做任何改變。
觀察組行針對性護理,措施為[3]:①依據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合理排班,每一個小班中,必須存在高職稱及高年資護理人員;②讓護理人員學會自我調節,處理好自己私事和家庭之間的關系,不要將生活中的問題帶到工作中來,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對每一位患兒認真對待,加強溝通和關懷,增進護患關系。③護理人員需過硬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對相關護理知識進行反復學習及鞏固,掌握各種設備儀器的運用,熟悉各規章制度,嚴格落實;對新進護理人員,運用“傳、幫及帶”的方法,盡快讓其掌握護理操作。④讓護理人員忠于職守、工作一絲不茍及勤奮工作,規范操作,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應對突發事件,及時應對。
觀察兩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情況。
將數值輸入SPSS21.0中,檢驗用χ2值表示,百分比用%表示,P低于0.05時,比較存在意義。
觀察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0.00%)低于對照組(1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護理差錯事故發生情況比較[n(%)]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屬醫院不可缺乏的組成部分,因新生兒對外界的抵抗能力非常差,護理工作中,需謹慎對待,稍微護理不到位,就會產生護理差錯事故,影響新生兒正常生長發育,甚至產生醫患糾紛,影響醫院聲譽,應重視[4]。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理差錯原因為:①護理人員配置不足: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中全程無家屬陪護,護理人員需完成大量基礎護理工作和核心操作,這會造成護理人員缺乏,多數護理人員不愿進入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中工作,會直接影響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整體護理質量;②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個別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未能嚴格依據相關制定進行操作,特別工作繁忙時,對相關操作流程易簡化或省略;還有個別護理人員工作時思想渙散、精神不集中及主動性差,未能及時觀察和記錄好病情變化,特別是夜班人員,對緊急事件處理不及時,自身身體疲憊等,易出現氧氣管脫出、心電監護儀導聯脫落或液體滲漏等,這會造成嚴重后果;③技術及理論知識缺乏:隨著護理人員逐漸年輕化,較多的年輕護理人員缺乏經驗,業務熟練度不高,技能生疏;部分護理人員對醫療器械操作不規范,對新設備使用不規范;當出現緊急事件時,應對能力較差,特別是在搶救危重患兒時,手腳慌亂,易產生護理差錯事故;④工作壓力大及繁忙:新生兒屬特殊群體,年齡小,言語交流能力和意識支配能力缺乏,家長未陪護,病情多變,這會提升護理不良事件出現概率,需經驗豐富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夜班護理人員,還應做好準備搶救危重患兒的準備,這樣長期工作,護理人員不足,護理人員處在疲憊及高壓狀況下,這會提高護理差錯事故出現概率;針對上述原因,提供針對性護理服務,內容為[5]:①護理人員合理分配,提升協作能力;②提升護理人員適應能力和心理素質;③加強技術及業務方面的學習;④提升護理人員責任心,嚴格依據相關制度進行操作;通過對比常規干預與針對性護理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運用效果,表明,預防措施的運用價值極高,值得選用。
綜上所述,預防措施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運用效果顯著,與常規干預方案比較,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降低,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