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偉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醫學影像科 湖北 武漢 430064)
核磁共振技術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無創性檢查方式,它的優點在于檢查的準確性高,但它在廣大群眾的熟知度遠不如超聲、CT等比較常用的技術,因此它的陌生感會帶給患者一定的恐懼心理,一旦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就會影響檢查的效果,使得檢查無法正常的進行,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在核磁共振檢查患者的情緒出現強烈的波動起伏[1]。因此本研究將針人文關懷及心理護理在成人核磁共振檢查中的應用價值和滿意度評價進行實驗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進行成人核磁共振檢查的患者60例,在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書后,將其隨機劃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實驗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為23~80歲,平均年齡為(54.73±1.46)歲;對照組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為25~78歲,平均年齡為(52.63±1.38)歲。兩組進行成人核磁共振檢查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人文關懷及心理護理輔助治療,具體為:(1)進行檢查之前,對患者進行相關核磁共振的知識普及,檢查患者是否帶了不能帶進檢察室的東西,例如手表、眼鏡等或者是體內裝入起搏器等,該類患者是不能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的,要確保患者的檢查過程是安全的,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讓患者有一個舒適平靜的心情進行核磁共振檢查;(2)進行檢查時,用溫柔緩和的語氣引導患者采用正確的體位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保證與患者的適時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情變化,并對患者可能產生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注意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可以通過語言交談或者是音樂播放緩解儀器聲音和環境給患者帶來的不良情緒;(3)檢查結束之后,幫助患者整理衣物,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整體感受,為患者存在的疑慮進行解答,只要患者不存在任何不良癥狀就可以離開等待檢查結果。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將檢查過程中的需要注意的點詳細向患者說明;檢查患者是否帶了不能帶進檢察室的物品[1]。
選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測評,并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并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2]。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s,分)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實驗組 30 37.21±1.23 38.62±1.48對照組 30 51.54±1.14 62.81±1.25 t-46.802 68.393 P-0.000 0.000
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66.67%,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人文關懷與心理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護理方式,是指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患者的各項感受,憂患者所憂,思患者所思,充分了解關懷患者的心理,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消除患者存在的顧慮,或因此產生的焦慮和抑郁的情緒,搭建良好的醫患關系,為后續的檢查工作提供良好地輔助工作,也為患者提供更舒適滿意的護理服務工作[3]。
綜上,相較于常規護理,人文關懷及心理護理在成人核磁共振檢查患者中的的應用效果理想,患者的滿意度高,值得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