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彥 戴軍玲 劉敏
(1濟南市優撫醫院 山東 濟南 250117)
(2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 山東 濟南 250014)
精神分裂癥病人發作期行為,造成社會危害,增加護理和治療難度[1]。先進的治療及護理對病人重返社會和獲得優質生活質量意義重大[2]。研究顯示[3],狀態平穩的病人出院后會積極應對社會功能。封閉式團體治療是由多個治療者共同協作付出艱辛施行和矯正行為,病人認知模式得到很大改觀[4]。本探討精神分裂癥病人在封閉式團體心理治療下自尊、社會功能及自護力的。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84人精神分裂癥病人為樣本對象,選樣范圍:(1)以《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6]中為標準確診的精神分裂癥的;(2)樣本年齡大于18周歲;(3)陰性及陽性癥狀量表(PANSS)≥60分;(4)情緒相對穩定,意識比較清晰的;(5)詳細理解知情同意書并簽字。排除樣本標準:(1)腦部有嚴重器質性病變的;(2)合并腎功能及肝功能不全的;(3)一月內有藥物使用史如抗抑郁或抗精神類藥;(4)存在認知障礙的;(5)氟哌啶醇等藥物不耐受的;(6)曾用氯氮平規律治療無效的。隨機將樣本分為觀察組和對比組,每組42人。對比組:女17人,男 25人,年齡 21~77周歲,平均年齡(58.2±3.8)周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8±1.2)年。觀察組:女 18人,男 24人,年齡 23~80周歲,平均年齡(57.6±3.2)周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9±0.9)年。樣本的年齡、性別和病程等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比組常規性治療與護理,觀察組在對比組治療基礎上予以封閉式團隊治療護理,具體實施方法方式:(1)治療團隊加入:工作人員專門經過專業培訓且具有護師以上職稱(主管護師1名+護師2名)具體參與封閉式團體治療。選樣前對樣本心理狀況充分評估,并進行封閉式團隊治療作用的宣教。發現有恐懼、自卑現象而出現煩躁、焦慮情況的樣本,和有消極情緒的樣本應接受封閉式團隊治療,幫助其被接納,情感上找到回歸屬感,從而更好地參與。(2)情感干預治療:護理人員給予樣本情感支持,情感需求的傾聽,積極討論及團體互動,對封閉式團體治療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在內容設計上的行為矯正,情感的控制和認知的改善為主線,利用角色置換表演、通俗的語言講解知識、各種趣味游戲、參與討論、模擬社交等。讓工作人員與樣本角色互換,站在另一位置看自身疾病,加強對自己的能力肯定及信心恢復。(3)社交模仿:設計日常生活環境進行模擬社交,正向引導如何積極心態下處理生活應激事件及正確控制情緒,從而使抗壓能力增強。(4)按計劃定期組織游戲:組織益智游戲,能起到友好信息的傳遞,促進感情加深。起初通過相互介紹彼此熟悉,有助深厚的信任和情誼的建立,利于治療依從性快速提高,進而由被動治療上升為主動治療。(5)正視現實的幫助:包括認知的逐漸恢復,正確觀念的重建,疾病的認識提高。訓練社交能力和模仿社交等活動,更能促進社會康復,及早實現回歸社會。封閉式團體治療為1~2次/周,1.5~2h/次,把封閉式團隊治療融匯于住院期間至隨訪結束,隨訪期為半年。
(1)自尊量表(SES):評定時間是在住院1周內和出院時對兩組進行,量表包含十個條目,每條目評分,分為4級,總分是10~40分,越高分值,自尊水平更加增高。(2)自護力:在Orenm自護理論的基礎上制定的問卷,共有自護責任感大小、健康知識水平高低、自護技能優劣及概念新舊等4項,含有43條,滿分達172分,越高分值自護責任感更大。填寫量表時間分別在住院后及出院時進行。(3)社會功能缺損度:入院一周內及出院二十六周內給予評價,選用篩查量表(SDSS),每個項目評分0~2級,顯示缺損程度和得分高低呈正相關。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入院時兩組SES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出院時SES評分顯著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1。
表1 自尊水平治療前后對比(±s,分)

表1 自尊水平治療前后對比(±s,分)
組別 樣本數 治療程序前 治療程序后 t P觀察組 42 20.12±1.7825.22±2.02 5.896 0.000對比組 42 20.23±1.8922.98±1.39 4.025 0.012 t 0.185 4.238 0.745 0.000 P
觀察組治療后自護力總評分及各項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自護力治療程序前后對比(±s,分)

表2 自護力治療程序前后對比(±s,分)
注:觀察組、對比組治療前后相比,P<0.05;觀察組與對比組治療前相比P>0.05;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n 自護力總值 自我觀念 自護責任意識 自護能力 健康教育程度觀察組 42 治療程序前 86.96±12.48 22.32±4.25 18.53±6.85 26.25±3.89 33.26±5.42治療程序后 112.85±12.48 29.12±4.98 29.85±5.47 40.22±3.89 46.25±5.98 t 8.986 6.986 7.123 6.453 8.25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對比組 42 治療程序前 85.79±13.02 21.98±3.56 18.69±7.16 27.42±3.45 34.08±4.98治療程序后 88.63±10.02 22.36±4.52 19.24±6.32 29.25±4.02 37.25±4.05 t 1.363 1.112 0.789 0.963 0.812 P 0.896 0.659 0.253 0.123 0.185
觀察組出院26周后SDSS評分低于入院時,且觀察組SDSS評分低于對比組(P<0.05),見表3。
表3 治療后出院26周兩組SDSS評分比較(±s,分)

表3 治療后出院26周兩組SDS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入院時 出院26周后 t P觀察組 42 12.45±3.12 5.02±2.18 7.856 0.000對比組 42 12.98±3.02 9.12±2.14 4.856 0.015 t 0.145 6.023 0.789 0.002 P
精神病人部分功能缺陷,在藥物作用下可有改善,但社會交往能力及環境的適應性無改善[5]。封閉式團隊治療能有效改善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主要在以下幾點:(1)能增強回歸社會能力、增加積極心態和病情好轉[6]。(2)參與益智游戲能讓病人緊密聯系起來,可共同分享及體驗[7]。(3)產生共情,多與病人討論和溝通會減輕自身焦慮,改變角度看待事物,從而適應社會。(4)相互模仿可塑造出更有價值的榜樣,從而成為改善自己行為的依據,并能相互學習。(5)病人利他行為的有效促進,相互支持能提高自尊及發揮自我潛能,會更快地回歸社會[8]。
結果表示,觀察組出院時SES及自護力評分高于對比組(P<0.05),這充分說明封閉式團隊治療有效。研究表明[9],封閉式團體治療不僅縮短住院時間,還有效緩解癥狀,對疾病的認識有效提高,社會適應性增強,有利于自護能力的提高,復發概率減少,能盡早實現回歸社會的愿望,本研究中用SDSS評分兩組出院半年后低于入院時,并且SDSS評分觀察組顯著低于對比樣本組,(P<0.05),表示封閉式團隊治療會更好增加社會功能。封閉式團隊治療豐富生活,增加治療的依從性,提高認知功能,并能減輕焦慮和自卑,所以能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功能[10]。
綜上,對精神分裂癥病人自尊、社會功能及自護力在封閉式團體治療下,利于社會功能恢復和病人病情向好轉歸,增速重返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