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俞 肖軍 丁滿棠 楊鯤 苗帥 郭一俊 開凱 湯海 周任遠(通訊作者)
(復旦大學附屬靜安區中心醫院泌尿外科 上海 200040)
前列腺膿腫(prostatic abscess,PA)為泌尿外科重癥感染性疾病,僅占前列腺疾病的0.5%~2.5%。該病起病急,但常發生診斷延誤,早期報導病死率約6%~30%,治療方法也不統一。隨著影像學檢查的推廣,前列腺膿腫檢出率得到提高,并開始用于指導治療的選擇。我們近期收治2例前列腺膿腫患者,從診斷、治療方案選擇到術后康復過程,詳細報道如下。
病例1,男性,62歲。“尿頻、尿急3日,排尿困難伴發熱1日”急診。體溫38度,下腹部膀胱區充盈。急診給予留置導尿和氨曲南抗感染治療。第二天體溫升至39度,伴有寒顫。以“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尿潴留”收入院。肛指檢查:肛門括約肌松弛,前列腺Ⅱ°增生,形態欠規則,飽滿,左側葉隆起明顯,質地軟,無波動感,壓痛不顯著。B超示前列腺體積51ml,內部回聲欠均勻。入院后給予美羅培南抗感染,體溫先下降,4日后,體溫升再次至38.6度,呈稽留熱。血常規白細胞16.27×109/l,C反應蛋白192mg/l,降鈣素原3.82ng/ml,PSA 41.61ng/ml。入院第7天,查前列腺MRI示:前列腺體積增大,中央帶內見多發異常信號灶,左側靠近尖部直徑3.5cm;右側靠近膀胱頸部直徑3.0cm,有分隔。T1WI呈等信號(圖a),T2WI呈高信號(圖b),DWI呈明顯高信號灶,累及外周帶(圖c)。MRI符合前列腺膿腫表現。檢查后第2日,行恥骨上膀胱穿刺造瘺,拔除導尿管;第3日,在全麻下行經尿道前列腺膿腫去頂引流術。術中見前列腺兩側葉明顯隆起,完整切開膿腫壁,見膿腔內有分隔,隨之有大量粘稠乳白色液體溢出。術后給予膀胱造瘺管持續沖洗,術后1天體溫降至正常,術后3天血白細胞正常,術后5天降鈣素原顯著下降,術后8天PSA降至正常。術后1周復查MRI提示膿腔明顯縮小(圖d)。術后10日拔除膀胱造瘺管,患者排尿通暢,無殘余尿。改口服頭孢呋辛。隨訪6個月,膿腫無復發,亦無尿失禁、尿道狹窄發生。
病例2,男性,69歲。因“尿頻尿急尿痛伴發熱1月,留置導尿2周”入院。1月前突發尿頻、尿痛,伴高熱,體溫最高39.3度,服用左氧氟沙星和法羅培南后體溫下降。2周前出現尿潴留,急診留置導尿,1周后拔管,仍排尿不出收入院。入院肛指檢查: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正常,前列腺Ⅲ°增大,質軟,無壓痛和波動感。查血常規白細胞正常,尿常規白細胞554.6/ul,PSA0.8ng/ml。B超示前列腺體積82ml,可見不均質回聲。診斷“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膿腫可能,前列腺增生”。入院第2天,MRI示前列腺中央帶位于尿道左側見直徑3.5cm;右側近前列腺尖部見直徑3cm異常信號區,T1WI部分病灶稍低信號,部分病灶呈稍高信號(圖e),T2WI呈高信號(圖f),DWI病灶呈高信號(圖g),增強后病灶邊緣和分隔可見強化(圖h),考慮前列腺膿腫可能。給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療4天,復查B超膿腫不縮小。入院第6日,行恥骨上膀胱造瘺,并經尿道前列腺膿腫去頂引流術。術中見前列腺兩側葉隆起,充分切開膿腫壁,見膿腔有分隔,大量乳白色膿性分泌物流出。術后經膀胱造瘺管持續沖洗,術后3日復查MRI提示膿腔明顯縮小(圖i)。術后10日患者排尿通暢,拔出造瘺管。隨訪6個月,膿腫無復發,無尿失禁、尿道狹窄發生。
前列腺膿腫臨床少見,容易延誤診斷,前列腺膿腫常見臨床癥狀有尿頻、尿急伴發熱,嚴重時出現尿潴留。本次2例患者均有膀胱刺激癥狀,并逐漸加重出現尿潴留,其中一例體溫已經降至正常。肛指檢查均發現前列腺質地軟,但并無明顯壓痛及波動感,可能與膿腫位于前列腺中央有關。Selem M等認為在膿腫較大或膿腫位于前列腺外周時有觸痛和波動感。病例中一例PSA顯著升高,一例PSA基本正常。目前,PSA是否可以作為前列腺膿腫或急性前列腺炎的診斷指標看法不一,張紅雙等認為急性前列腺炎中T-PSA、F-PSA升高而F/T比值降低,PSA對診斷有價值。但AUA和EAU并未將PSA作為診斷急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膿腫的依據。本次2例也顯示出急性前列腺炎時PSA不一定發生改變。影像學檢查,尤其是MRI可以幫助診斷前列腺膿腫,因為MRI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率,可顯示膿腫位置、大小、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我們2例經MRI檢查,均清晰地顯示出膿腫位置、大小及結構。《2014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指出,在對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診治過程中,若經36小時規范處理,病情未改善,建議進行經直腸B超等檢查,全面評估下尿路病變,明確有無前列腺膿腫。Phillip等認為超聲存在漏診,在病情嚴重而無法診斷時,可進一步行CT或MRI檢查。我們的經驗是對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病情難以控制的情況下,推薦MRI檢查,了解有無膿腫,避免延誤診斷。
一旦確診前列腺膿腫,應考慮引流膿液。引流膿液的常用方法有穿刺引流和手術切開引流。引流路徑有經直腸和經會陰引流。主要根據膿腫的位置、大小和內部結構做出選擇,如果膿腫呈分隔多房狀,選擇切開引流比穿刺引流更徹底;如果膿腫距離尿道較近,選擇經尿道路徑引流更容易;如果膿腫位于前列腺外周,尤其距離直腸較近,選擇經直腸穿刺引流更安全。本次報道的2例患者,我們根據膿腫位置和結構,選擇經尿道前列腺膿腫去頂引流術,術中將膿腫充分切開,術后經膀胱造瘺管引流膿液,療效十分顯著。經尿道前列腺膿腫去頂引流存在著爭議,原因是切開引流比穿刺引流更容易發生膿毒血癥。為了降低手術導致膿毒血癥并發癥的發生,我們采用了術前恥骨上膀胱造瘺,確保手術在低壓下進行,減少細菌和內毒素入血。膀胱造瘺加經尿道去頂引流術取得良好的效果,術后均無高熱等膿毒血癥表現,血白細胞迅速恢復正常。隨訪6個月,患者排尿正常,未有前列腺炎復發。
綜上所述,我們對2例前列腺膿腫的診斷和處理體會如下:(1)MRI檢查可以幫助前列腺膿腫的診斷,尤其是膿腫的大小、位置和結構。(2)前列腺膿腫若靠近尿道,存在多房與分隔,采用經尿道前列腺膿腫去頂引流術是一種有效的選擇。(3)建議術前恥骨上膀胱造瘺,可減少術中膿毒血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