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音池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幼兒園分別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在線教育指導。我園曾研究過有關“互聯網+教育”的課題,已經建設了相關互動網絡平臺,積累了一些在線網絡課程資源,有一定在線教育的基礎。本文進一步思考了符合當下在線教育的指導模式,嘗試并探索了疫情期間個別化指導的方法。
(一)設計前測問卷,網絡調研在線教育環(huán)境
為了讓在線教育更貼近幼兒的實際需求,教師需要通過前側問卷調查了解幼兒實際的在線教育環(huán)境。教師可針對家長是否愿意參與在線教育、哪些家庭成員陪同幼兒參與在線教育、當前需要哪些教育內容、幼兒興趣取向、在線教育網絡信號以及在線教育相關建議等多個方面設計問卷。前測問卷的調查,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園內每個幼兒家庭在線教育的實際環(huán)境,以及家長、幼兒對于哪些教育內容感興趣等,為教師在線教育的個別化指導提供有力的依據。
(二)助教管理,分析問卷共同制訂指導策略
本次問卷數據的匯總由家長與助教管理一同參與,并與教師一起整理問卷數據,對比以及分析每個問題的數據圖表與百分比。根據不同家長、幼兒需求的教育內容,教師可初步制訂個別化在線教育指導策略,按照幼兒需求、在線教育家庭參與者等方面建立不同的學習共同體,利用分組指導滿足幼兒個別化教育的需求。
(一)針對不同家庭教育成員,按實際情況分組
教師應根據問卷中家庭教育陪同成員的差別情況,有計劃地通過在線等方式分別與每個家庭進行交流,了解幼兒在家的生活作息習慣、一日游戲情況以及情緒波動等,并根據不同家庭的需求設置分組。
1.父母未復工可陪伴幼兒參與活動的家庭,可以分成“爸爸媽媽親子樂”組。教師可以線上分享親子互動的游戲內容,引導家長交流實際游戲情況。
2.父母已復工,由祖輩陪伴幼兒的家庭,可以分成“爺爺奶奶陪伴樂”組。教師可以線上分享一些幼兒能夠獨立完成的游戲內容,讓爺爺奶奶為幼兒提供一些輔助材料等。
為了滿足復工家長參與親子游戲的需求,教師還可將所有游戲內容上傳至班級社區(qū),供家長自主選擇。
(二)針對不同幼兒的需求,自由組合興趣小組
教師應鼓勵家長征求幼兒意見,根據其興趣自由分組,如“科學玩玩樂”“繪本分享會”“故事大王”“我創(chuàng)意我表達”等小組。教師遴選網絡資源,并推薦給不同興趣的小組。教師也可邀請家長、幼兒參與小組活動內容的設計,每組成員可自愿報名做組長,輪流組織小組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參與。家長可定期相互分享幼兒的游戲內容,在親子互動中關注幼兒的內心需求、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一起探討,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一)問卷反饋,了解在線教育效果
在開展一段時間的在線教育后,教師可再次設計開放式的家長問卷調查,提出若干問題,比如:幼兒已經了解的疫情及防控知識,疫情中幼兒的疑問、感受以及情緒表現,幼兒對園所提供的哪些在線活動感興趣,還需要給予孩子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在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下,孩子有什么愿望等等,來搜集家長們的真實想法。通過課程前測問卷和課程后測問卷的對比,教師可分析其數據,了解在線教育取得的成效,同時再根據家長的開放性答案進行總體分析、個別分析,并給予相應的指導策略。
(二)針對個別問題,反思教育內容缺失
在家長的反饋中,有關生命教育話題的探討不是很多,71%的家長會選擇和孩子展開關于生命教育的交流討論,但很少是由此次疫情延伸到的關于生命教育的話題,29%的家長完全沒有和幼兒探討生命教育的認識,這反映了教師給予的專業(yè)性建議還不夠。教師要對接疫情之下生命教育的相關內容,給家長與幼兒提供童話、繪本以及視頻等素材,引發(fā)家長和幼兒思考疫情下的生命教育,引導家長從自身出發(fā)思考如何修復人與自然的關系,珍視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與責任,努力從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感恩社會、體悟親情以及敬畏自然等角度開展正向引導和價值觀引領,讓孩子珍愛自然、敬畏生命。
基于以上關于個別化指導的思考,在在線教育階段,教師應始終為家長提供容易操作和堅持的項目,盡量避免線上課堂變成家長和幼兒的負擔,同時引導家長用心用情陪伴幼兒,共享共促親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