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蕾
音樂活動是幼兒教育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兒教師合理的音樂活動設計下,幼兒們在聆聽音樂、感知音樂、歌唱中能培養個人的音律感等多項綜合能力。游戲化教學為幼兒教師提供了音樂活動設計及開展的更多方向,在豐富幼兒園教育形式的同時,讓教學課堂更加充滿活力,以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趣,落實以幼兒為教學主體的教學宗旨。
幼兒處在不斷學習、模仿外界來豐富自身的成長過程中,該階段幼兒的知識認知源自對具體事物、事件的感知及體驗。因而在游戲化的音樂活動設計中,幼兒教師可從幼兒的實際生活、興趣愛好出發,設計貼近生活又不失教育意義的音樂活動,鼓勵及引導幼兒在生活化、游戲化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個人行為習慣和綜合能力,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逐步獲取生活經驗及知識,促進幼兒的不斷發展。
例如在一次律動教學中,筆者以《洗手帕》歌曲為出發點為幼兒設計了游戲化、生活化的音樂活動,幼兒們在歌唱、動作模仿、習慣交流中玩得十分開心。筆者首先為學生播放了《洗手帕》動畫歌曲,畫面中人物拿著小手帕在水池前不斷搓洗,有的幼兒已經跟著畫面開始模仿動作。在歌曲播放結束后,筆者以“你洗過手帕或者什么東西嗎”“應該怎么洗”等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幼兒們紛紛舉手回答問題,并加上了搓洗、晾曬、折疊等動作,筆者表揚了回答問題的幼兒。然后,筆者讓幼兒在歌曲中跟著一起學習洗手帕的動作,并進行“你演我猜”的活動,幼兒們一個接一個上前模仿自己見過的洗衣服動作。
幼兒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應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及發展規律,教師為小班、中班、大班幼兒設計的音樂活動應存在一定不同。幼兒的個人思維較為直觀,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的學習及經驗累積是參與音樂活動的基礎。例如在進行“我上幼兒園”音樂活動時,幼兒在觀看動畫時,會模仿畫面中主人公背書包、向老師問好等動作,有的拿著書本文具模仿學生,有的戴上眼鏡想要模仿老師。由此可知,幼兒教師在游戲化音樂活動的設計中,應結合幼兒的游戲需求,為幼兒進行游戲環境的創設,帶領幼兒進行游戲材料準備,以此促使幼兒在靈活性的游戲活動中,不斷實踐,培養其個人綜合能力。
例如,筆者在以“我是小海軍”為主題的音樂活動教學中,首先為幼兒播放了《我是小海軍》歌曲和一些關于海軍的視頻片段,幼兒們對海軍生活充滿好奇。然后筆者在教室中為他們劃出了一塊區域作為海軍基地,并為他們準備了用卡紙制作的小海軍帽、旗子等物品,并用手帕來代替被子。幼兒們在音樂聲中開始模仿海軍叔叔站軍姿、指揮隊列、排隊洗漱等動作,還將小手帕疊得整整齊齊。經過這次的活動,幼兒學會了有秩序地排隊,實現了自我管理。
自主性、創造性的游戲氛圍有助于音樂活動的開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讓幼兒在自主意愿下進行游戲材料的選擇及游戲內容的確立,實現幼兒能力的培養,幫助幼兒獲得能力、知識及情感等層面的提升。從幼兒們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出發,為實現幼兒個人能力的培養,幼兒教師應結合教學需要,將音樂活動和自主性游戲靈活結合,在活動中以適度引導促進學生創造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
例如,筆者在帶領學生進行“大雨和小雨”的音樂活動前,提前查閱了天氣,專門選擇了一個雨天。筆者首先在教室里帶領學生進行了歌曲學習,并鼓勵學生穿戴好雨具跟著教師去教室外,幼兒們有的打傘,有的穿雨衣。筆者以“今天的雨大嗎?你聽見雨聲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幼兒們指出今天的小雨落在雨衣上聲音比較小。筆者接著提問:“那你能用身邊的材料模仿出小雨、中雨、暴雨的聲音嗎?”幼兒們經過思考,用拍手、發音、拍書本、拍打衣服等方式進行了雨聲模仿。
幼兒們的年齡特點是幼兒教師進行游戲化音樂活動設計的出發點,幼兒活潑好動,喜愛游戲,好奇心重,幼兒教師在音樂活動開展中可利用游戲化教學方式,結合教學需要、幼兒能力培養需求,設計有趣、合理、能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的活動方式,引導幼兒自主遵循游戲規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合作交流中培養自身能力,保障游戲化音樂活動的開展,促進幼兒的自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