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依呈
隨著小班“我的旅行日記”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幼兒園教師常常圍繞車子的名稱、大小、顏色、輪子的數量、車牌是什么、交通規則等開展教學活動,幼兒對日常生活中的小汽車會越來越感興趣,于是教師鼓勵幼兒將自己最愛的玩具汽車帶到班級來展示,并和好朋友一起交換著玩。孩子們將自己最愛的玩具小車帶來班上,但是發現教室里并沒有特別合適的展示柜。同時由于玩具車數量多且大小不一,玩具小車被暫時堆放在“娃娃家”的小桌子上,看上去特別雜亂,而有的幼兒想要玩這些小車時,常常沒有專門的地點,會和“娃娃家”的游戲產生沖突,于是就有孩子萌發了搭建停車場的想法。
夏一言站在“娃娃家”的外面,一動不動,轉頭告訴自己的好朋友趙堉森:“‘娃娃家太小了,我們都不能玩車了。我的紅色跑車跑得可快了?!壁w堉森表示贊同:“對呀,我們小區的汽車都停在停車場的,可整齊了?!倍?,夏一言跟正在游戲的同學說:“我來幫這些小汽車建造一個停車場吧!”趙堉森也開心地說:“我們有了停車場就可以把所有的小汽車都停進去。”其余小朋友都點頭同意這個建議。
(一)幼兒經驗與學習
在討論活動中,孩子們就日常生活中常常見到的停車場展開了討論,并能較為全面地講述自己知道的事,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
(二)教師思考與支持
幼兒對停車場十分感興趣,又不知怎樣建立停車場,因而,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教師請家長幫忙搜集關于停車場的照片,并制作成小書,投放到班級閱讀區,引導幼兒通過閱讀,了解并豐富關于停車場的知識。
黃彥博:我們的停車場一定要大一點,不然車子會放不下的??墒菦]有多余的桌子了。
趙堉森:直接放在地上的話車子會滾動起來的,而且我們搬椅子時很容易碰到這些小汽車。
趙堉森:還有車位呢,你看我們的牛奶??空揪拖褴囄?!
黃梓欣:那里地方挺大的,可以停很多車。
說完孩子們就行動起來,分工合作。當孩子將車子擺放在停車場時發現汽車很小,車位很大,浪費了空間。黃彥博提議將這個車位變小一點,隔壁的車位變大一點,大一點的車位停大一點的車,黃梓欣點頭同意并去拿尺來量一量。
(一)幼兒經驗的獲得
1.對大、小有了初步的概念和認知,學會使用工具輔助操作,能將生活經驗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去感知物體的長、短,出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整,能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并靈活運用已有材料。
2.發展了動手操作能力,能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中的相同與不同特征,并進行分類。
3.能感知物體的大小,對其進行排序時遇到困難,同伴之間互相商量討論,并和教師進行溝通,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二)教師行為和分析
支持者:在幼兒幾次嘗試建立停車場的過程中,有許多的困難,但是教師并沒有直接給予幫助。教師更多的是在一旁觀察,在無聲的觀察中鼓勵孩子進一步探究、思索、商量、實踐。
引導者:幼兒遇到自己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時,也會向教師求助,這時,教師就是孩子們的支持者。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為孩子提供指導意見,如引導幼兒用尺將停車場的線變得更加整齊。
停車場已經建成了,但是位置比較不方便,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又開始了討論:停車場應該放置在哪里呢?夏一言提議最好是離玩汽車的地方近一點。于是孩子們決定放在進門處,但是孩子每次游戲時常要跑來跑去拿汽車。趙堉森提出把停車場靠著小建構區,那里還有格子,像人民醫院的停車場。黃彥博指著柜子說里面有別的東西,要不要問問老師,把東西放到別的地方去呢?
(一)幼兒經驗的獲得
幼兒發現每個車位上缺少記號,不方便汽車的停放,幼兒能自主地對每個車位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標記。幼兒對于“數”已經有了基本的概念,并能用點點表示,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甚至可以用序數排序。停車場的環境較為單一,缺少明顯的標記,幼兒認識“P”標記,知道它是代表停車場的含義。
(二)教師的收獲
1.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敏銳地感知幼兒的興趣點和需要,并由此為契機,深挖活動價值,鼓勵幼兒繼續探討,通過商議、操作等多種形式將活動深入開展下去。
2.面對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應該提升自我專業知識和素養,及時作出反應,順應幼兒的發展。
教師要遵循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積極主動地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并嘗試以此作為契機,深挖教育資源,并為幼兒提供他們感興趣的材料,支持幼兒進一步探索、發現,形成新的活動模式,讓活動跟著幼兒走,真正落實以幼兒為主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