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曉霞 尹和國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采取了強有力的防控措施,使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隨著國外疫情的迅速蔓延,世界衛生組織作出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大流行的評估,疫情的持續性不確定,對寧波吸引外商投資造成一定沖擊。
外資年報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底,寧波外資企業數達6022家,總投資額達976.02億美元,注冊資本達582.86億美元,實收資本達440.21億美元。近年來,寧波外商投資主要顯現以下特點:大項目引領,二產為主、二三產并重,來源地主要是周邊國家和地區,且獨資是投資的主要方式。疫情之下,寧波利用外資有何影響?將遇到哪些挑戰和機遇?又將如何應對?
疫情對寧波利用外資影響幾何
對新設外資項目的影響。疫情導致投資者等待觀望心理加重,寧波吸引外資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今年1—3月,寧波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16家,實際使用外資8.6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23.7%和7.2%。其中,日本、韓國新設企業數同比分別下降60%、50%,來自美國、日本的合同外資分別同比下降77.7%、59.5%,來自荷蘭、英國、法國的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同比下降100%、100%和99.4%。
對已批、在談外資大項目的影響。鑒于疫情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已采取邊境封閉、縮減航班、加強出入境限制等措施。因此,短期內寧波要開展與外商的實質性接觸和洽談存在困難。通過對外資大項目和在談項目了解排摸情況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沛琰工業地產項目、臺塑工業項目等投資進度減緩,但引進外資事宜仍然按計劃推進;重離子項目、寧波全球進口商品小鎮項目等暫時擱置,何時恢復啟動到資開工主要取決于疫情的發展情況。
對外資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據部分外資企業反映,一方面,疫情造成了直接影響,包括原產料價格上漲、供應難,用工緊缺,物流成本增加,訂單和客流量下降等。另一方面,疫情也給企業帶來次生的經營困難,比如,客戶關系流失、高替代性等市場危機,合同變更、違約責任等法律危機,負債經營、現金流斷檔等資金危機。
對投資促進活動的影響。隨著疫情的蔓延,韓國、日本、歐美相繼成為疫情的重災區,投資促進活動中斷,許多原本預定前往國外的投資促進活動被迫推遲甚至取消。同時,由于不少國家發布旅行禁令,很多原本有意愿來寧波考察的人員也被迫推遲或者取消行程。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五個出境招商團組推遲出行,三個出境招商團組取消出行,十余批外方來寧波考察團組推遲出行。
利用外資挑戰與機遇并存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近日發布報告預測,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幅度大致為5%—15%,全球FDI的“蛋糕”逐漸縮小,引資競爭不斷加劇。加上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經濟本身就承受一定的下行壓力,寧波利用外資面臨諸多挑戰。
在外商來甬投資方面。疫情持續期間,一方面,由于外商及招商人員出國往來受限,外商來甬投資流量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且持續時間可能會比疫情持續時間更長。另一方面,在甬投資的外資企業由于出現供應鏈條臨時斷裂、運營成本加大等狀況,使得企業收益率受到較大影響,外資企業的增量投資也將放緩。這些給下一階段寧波招商引資工作帶來一定考驗。
在行業轉移方面。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影響巨大。以汽車行業為例,全球至少50%以上的汽車零部件制造與中國有關,由于國內汽車零部件供應不足,全球多家大型車企面臨供應鏈危機,現代、本田等多家大型汽車企業已經被迫部分停產。因此,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或加速搶占我國汽車供應中心地位。以半導體行業為例,在半導體產業鏈上,中、日、韓一直維持著相對平衡的關系,即日本生產上游材料、韓國生產中游芯片、中國生產下游產品。日、韓疫情如果持續升級,將導致我國制造成本上升、產品交付延期等,對全球供應鏈形成干擾。從產業鏈合作來看,寧波與重點疫情國家聯系緊密,相關產業合作將受到較大沖擊。國際化程度高、產業鏈長且全球分布廣泛的產業更受疫情影響。
在負面輿情方面。對疫情的不利報道將對未來寧波正常開展國際商務活動等產生不利影響。在外媒宣傳中,諸如“中國工廠關閉”“制造業轉移”“全球價值鏈重構”等言論不斷出現,并開始引導全球輿情對我國未來經濟的過度悲觀化,這將對寧波未來招商引資、開拓海外市場等經貿活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寧波而言,應重視輿情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關注市場環境變化,加強對國際輿論趨勢的分析與研判,及時把握輿情走向與發展。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發展趨勢不會變,超大市場的強大磁吸力,產業配套、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的綜合競爭優勢,仍是外國投資者長期投資經營的預期和信心。世界將會通過這場疫情認清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無可匹敵的動員能力、中國政府對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負責態度以及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同時,在疫情的震蕩中,相關領域提升了創新求變意識,順勢推動了產業轉型和升級,寧波利用外資也面臨很多新機遇。
新需求、新業態的機遇。疫情發生后,對各類防護物資尤其是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出現井噴。病毒檢測試劑需要更短查驗時間、更大供應量;病毒傳播途徑及其潛在風險隱患排查需要大數據技術更準確、更及時支撐;在線云服務、跨境線上交易、遠程辦公成為防控疫情過程中國內外企業和消費者的主流選擇,需要更加靈活、更加豐富、更加安全的云平臺。新業態、新模式、新科技使外資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面臨新的機遇。
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跨國公司海外投資的產業布局將會有所調整,這對寧波的對外開放特別是招商引資來說,是難逢的機遇。在投資項目上,跨國公司大多數選擇進入中國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正在大力發展的產業,從而將促進寧波產業結構的升級。微電子、汽車制造、通信設備、生物醫藥等將是疫情過后跨國公司投資最密集的行業,而這些都是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能全方位提升寧波利用外資的產業結構水平。通過吸引大規模的外資及其所帶來的前沿技術,從而推動寧波產業轉換、結構升級,造就寧波動態經濟利益。
對外開放新戰略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中強調的“基本盤”,主要是指在面對當前疫情挑戰情況下,應該穩定外資發展,推動國民經濟健康成長。于寧波而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圍繞浙江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推廣貿易投資便利化,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效率,幫助企業渡過不利局面。3月6日,浙江省商務廳發布浙江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的總體方案,標志著杭州、寧波、溫州、嘉興、金華、臺州這六個聯動創新區正式進入建設階段。寧波聯動創新區將全力打造國際油氣資源配置中心、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全球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科創中心,以及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臨港、臨空、甬江、前灣四大片區內還將實行更加便捷的投資自由化政策,可給寧波在外資引進方面創造更多機會。
后疫情時期多措并舉穩外資
系統謀劃夯實招商基礎。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期間會議、活動減少的時機,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重新系統謀劃全年招商引資工作,沉心靜氣做好產業分析、項目策劃包裝、產業政策修訂、宣傳推介活動計劃、隊伍建設等基礎性工作。各級招商部門應圍繞“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225”外貿雙萬億行動等,結合自身優勢、主導產業,進一步細化完善產業招商指引、產業招商地圖、產業鏈招商圖譜。其中,產業招商指引應針對產業細化到項目,產業招商地圖應針對項目明確到落地地塊,產業鏈招商圖譜應針對龍頭企業骨干項目上下游產品具體到招商目標企業。
創新優化招商引資方法。發揮互聯網平臺優勢,整合各類招商資源,積極對接商協會及第三方招商引資專業機構,積極開展“不見面招商”,拓展招商引資渠道。通過打造“云端會客廳”,組織“網上招商會”“直播洽談”“直播簽約儀式”等線上招商活動,改“面對面”為“屏對屏”,變“見面簽”為“在線簽”,持續不斷推進投資促進和招商工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對已安排的境內外招商活動時間進行調整;針對招商對象需求,堅持結果導向,認真做好招商活動前期策劃。發揮好市駐境外招商代表處平臺作用,開展精準招商引資和項目洽談,確保招商引資不斷鏈。
暖心服務助力以外引外。緊盯重點外資企業,開展“一對一”服務,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問需問困,了解企業訴求,協助解決或及時向上反映外資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及時向外資企業傳遞疫情防控信息、支持企業發展政策措施,協助外資企業做好各方溝通。全面梳理排查意向在談、落地建設和建成投產等各類引資項目受疫情影響情況,在支持服務建成投產項目有序復工復產的同時,重點跟蹤意向在談、落地建設項目。以暖心服務提升外商對寧波的好感度,提振外資企業在甬投資的信心,以外商良好的口碑和他們的主動推介,充當招商引資的“媒人”,促使寧波招商引資工作更具實效,從而使寧波“以外引外”工作實現新突破。
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等法規政策,以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境為著力點,在法律制度和管理體制上提供堅實保障。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和實施效果,根據具體情況,經充分調研和廣泛征詢意見,適時出臺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措施,精準幫扶外資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等方面,依法給予內外資企業同等待遇。強化外資企業生產服務保障,主動溝通銜接,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助推外資企業有序恢復生產經營。
(作者單位:寧波市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