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彥暄
疫情突然來臨之后,擁有337家線下門店的孫春來積極自救,在線上開云門店,親自上馬,用專業護膚知識“帶貨”,銷售額竟然比去年同期還要高145%。線下冰封,線上拓新,云賣房、云賣車、云大廚、云門店等短時間內密集出現。(3月3日《中國青年報》)
筆者認為“云銷售”優勢鮮明。其一,因為“真實”所以“信任”。如主播們試吃、試穿,通過互動,根據屏幕對面消費者的喜好、體型、需求,推薦給粉絲們適用的商品,與復雜的美工、攝影和文案相比,直播一目了然,更真實、直接、精準。其二,因為“便捷”所以“高效”。直播平臺在功能設計上,將直播與購物打通,觸摸屏幕便可下單,足不出戶便能收貨,自然更容易獲得“懶人”的青睞。其三,因為“享受”所以“喜歡”。通過講故事或者創設場景,讓消費者身臨其境、融入其中,如茶藝、健身等直播,在環境、商品、主播的完美融合下,會讓消費者產生一種生活享受之感,進而喜歡上某款商品。
如今對于企業而言,“云銷售”不僅是一種自救,更是一次轉型的契機,“數字化生存”能力已然成為所有行業和企業的必修課。即使是傳統制造業和餐飲服務業等實體經濟,其數字化轉型也成為本輪疫情中企業自救的重要一環。例如,眉州東坡、有家川菜、真功夫等餐飲企業近期在網上直播,把后廚改成直播間,讓大廚直播帶貨,通過“云銷售”模式成功彌補了線下停業的損失。
但“云銷售”亦是一把雙刃劍。直播謹慎、管理到位、專業扎實固然能向好發展,然就怕某些商家和主播一味求利而忽視了對商品質量的把關,一旦出現問題,不僅要面臨法律的制裁,還會面臨人設的崩塌。此外,主播能力參差不齊、模式同質化、內容缺乏新意等,也成為當前“云銷售”模式面臨的極大挑戰。
這不僅需要企業和主播把好商品質量關,持續創新內容生產,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電商直播平臺加強監管、規范經營,合力打造一個清爽的“云銷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