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北”之地在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這里曾是楚國屏障江漢南國的戰略基地,也是大詩人屈原的魂牽夢繞之地。“漢北”之地在何處,當以《史記》所載為準。著力挖掘整理“漢北”鄖陽文化,對于提升地方文化影響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漢北;屈原;鄖陽;文化資源
歷史上屈原曾流放于“漢北”,但記載“漢北”的史料卻不多見,但我們仍然可以依據流傳下來的極其匱乏的史料中窺知:“漢北”之地在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這里曾是楚國屏障江漢南國的戰略基地,也是大詩人屈原的魂牽夢繞之地。
1.關于“漢北”之域
關于“漢北”之詞,屈原在《楚辭·九章·抽思》中說:“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好姱佳麗兮,牉獨處此異域。”[1]漢北在何處呢?當以《史記》所載為準。頃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2]《正義》引《括地志》云:“房州竹山縣,本漢上庸縣,古之庸國。昔日武王伐紂,庸蠻在焉。”黃靈庚先生說:“屈原退居漢北,就是說退回到他父考生前謫居過的上庸而已。”[3]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屈原)所居漢北,原父伯庸所居之庸。”[4]蔣驥《山帶閣注楚辭》在解讀《抽思》一詩時就說得更加明確, 其云:“此敘謫居漢北以后……漢北, 今鄖襄之地。原自郢都而遷于此, 猶鳥自南而集北也。”[5]《秦本紀》: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鄧,赦罪人遷之。”[2]即“割漢北予秦”的第二年,“白起攻楚,取鄢、鄧”,說明“鄢(今宜城)、鄧(今襄樊)”不屬漢北。《楚世家》曰:“頃襄王橫元年,秦要懷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應秦,秦昭王怒,發兵出武關攻楚,大敗楚軍,斬首五萬,取析十五城而去。”按此處之記載,“河南西南部內鄉西峽一帶”屬“析十五城”地域,不屬“漢北”。另從《九章》之一的《抽思》“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望北山而流涕兮,臨流水而太息。惟郢路之遼遠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與列星。”等詩句,很明顯是寫屈原從郢都啟程,溯漢水,向北走,同時還不時回頭張望南方的郢都,漢江根本沒有流經西峽、淅川一寸土地,故不可能走到河南“析十五城”地域(西峽淅川)。清人林云銘經過考證, 認為屈原因極力諫阻楚懷王背齊合秦, 于懷王二十四年被遷至漢北, 具體的地理位置在與上庸 ( 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 接壤的一帶地區[6]。姜亮夫持“懷王放逐漢北說”,晚年又謂“可能屈原想到漢北去看看形勢,看還有什么救國的辦法。”[7]湯漳平譯注《楚辭》:“漢北:漢水之北,今豫西南與鄂西北一帶。”[8]故漢北地域應在漢水以北、丹水西南、丹江口西北、鄖縣和鄖西中部、金錢河以東一帶。
2.“漢北”是屏障江漢的戰略基地
蘇秦說楚威王曰:“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故為王至計。莫如從親以孤楚。大王不從親,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若此,則鄢、郢動矣!”后來白起滅楚,正是秦軍出武關,以上庸漢北之軍,率軍沿漢水東下,攻取漢水中段要地鄧(今湖北襄樊西北),推進到鄢城下(今湖北宜城東南),最終攻破楚都郢城的。楚威王也認識到了漢北要地的戰略地位,為防止強秦占領漢北戰略要地,下令宛公“昭鼠以十萬軍漢中”。可見漢北地是楚國抗秦的第一道屏障,是漢江中上游的軍事要塞。秦人看到了漢北之域的戰略意義,《楚世家》:頃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可見“漢北”之地的重要戰略地位。
3.“漢北”是大詩人屈原的魂牽夢繞之地
在楚文化潤澤彌久的鄖縣民間有不少關于屈原的傳說。在鄖縣青曲鎮這一人類文明發祥地的周邊留下了一系列與屈原有關的頗具紀念性質的地名,如 “遼瓦” 。話說屈原流放至漢北后,回望家鄉不由惆悵萬分,迎風長嘆道:“遼啊、遼啊,我的家國啊。”;還家洲:也叫九里島,韓家洲,大姑山,位于漢江與堵河交匯處的漢江之中。還家洲是因傳說屈原曾居住于此洲之上而得名;傳說屈原時常騎著白馬在漢江邊來往,人們視屈原為心目中的救世賢才,在彌陀寺附近不遠處立一“白馬寺”紀念;“店子河”。當屈原騎著白馬輾轉來到現在的店子河村后,因時常惦記著妻子和孩子們,常常獨自一人來到河邊悄悄垂淚,人們就將這里命名為“惦子河”;唐王行宮,據說唐代時,被流放鄖鄉的李泰因思慕屈原的高風亮節,曾專程到過現在的青曲鎮唐王溝一帶,向當地人尋訪屈原的遺跡,并在此地建立行宮,至今此地仍流傳著唐王行宮一說。現在,青曲鎮曲遠河村七組仍有唐王溝這一地名。以上傳說均與屈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參考文獻:
[1]盧元駿.新序今注今譯[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139.
[2]司馬遷.史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8:344,50.
[3]黃靈庚.《離騷》“伯庸”考[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87,12(1):82-84.
[4]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卷五)[M].北京:中華書局,2007:1467.
[5]蔣驥.山帶閣注楚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124.
[6][清]林云銘.楚辭燈[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楚辭類:第2冊.濟南:齊魯書社, 1997:209.
[7]姜亮夫.楚辭今繹講錄[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65.
[8]湯漳平譯注.楚辭[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138.
作者簡介
邵文濤(1985-),男,湖北十堰人,湖北醫藥學院圖書館館員,碩士,研究方向:文獻學、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