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琴 徐忠彪
摘要:高校是為社會和國家培養人才的搖籃。在這個搖籃里也會滋生腐敗,只是腐敗的形式不同,因此反腐倡廉、黨費廉政建設需要依據不同的體制特點開展工作。目前,教育改革和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正處于體制變革、結構調整、利益變動和觀念變化的歷史階段,特別是地方本科院校還存在各方面體制機制不完善,監督機制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這些情況表明,高校反腐倡廉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
關鍵詞:地方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問題;對策
十八大會議報告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因此,新形勢下高校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完善監管措施,不斷推進懲防體系建設,要在教育、管理、監督、預防、懲治這五個方面加大制度創新力度[1]。
一、新形勢下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現狀
當前高校反腐倡廉建設面臨五大“挑戰”:一是伴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劇,意識形態領域滲透與反滲透斗爭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提出新挑戰;二是伴隨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化解社會矛盾、統一思想意志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提出新挑戰;三是伴隨教育改革發展加快,保證政令暢通、維護教育公平和穩定對高校黨風廉政建設提出新要求;四是伴隨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加強對高校管理監督對黨風廉政建設提出新要求;五是伴隨高校領導干部年輕化,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的任務更加繁重,對黨風廉政建設提出新要求。[2]
二、新形勢下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不足
盡管高校的違紀現象只占少數,但這少數的現象,大有“一粒老鼠屎,毀壞一鍋粥”的勢頭,極大的損害了高校的社會形象,影響了高校的正常工作和教育環境。因此,為了更好的防范高校腐敗,我們就要充分認識到地方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存在問題。
(一)思想認識方面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作為神圣的知識殿堂,在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上,在人們思想認識當中,缺乏對高校腐敗問題的警惕性和預見性。同時,黨風廉政教育工作也缺乏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教育系統貪污、受賄等職務犯罪案件呈多發趨勢,形勢不容樂觀。
(二)工作機制的相對滯后
要治理腐敗,既要治標也要治本。要做到治本,就要找到腐敗的根源問題。腐敗的根源來源于制度的不健全與落后。在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資金籌措多元化,高校管理內容與層次、辦學形式多樣化、復雜化的形勢下,形成了較大的制度管理漏洞。譬如,財務制度、審計制度、招投標制度的不完善,為高校腐敗案件的發生提供了機會。
(三)組織監督體系的不完善
一些高校組織監督系統的不完善,在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制度和管理上存在著弊端和薄弱環節。不建立健全的監督管理體系,致使監督工作沒有依據,監督無從下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沒有可操作性,監督工作流于形式;有的組織監督管理權限不明確,造成組織監督的缺失;一些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怕得罪人,影響個人前途,不敢監督或放棄監督,致使某些不良現象和不正之風得不到及時有效地制止。監管體系的不完善,最終滋生了腐敗。
(四)懲處力度的不夠
黨風廉政一直在學習和教育,而高校腐敗現象卻還是屢屢出現,主要是因為懲處的力度還不夠強。高校雖然做到了思想上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對腐敗現象也有具體的監管制度和處理方式,但處理方式的力度不夠。懲處力度的根源主要出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怕有人被查處,影響學校聲譽,從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是考慮到查處者對學校的貢獻,因而在責任追究上不能依法辦事。三是紀檢人員怕得最上級、得罪同事,在查處腐敗問題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五)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在市場化、多元化的形勢影響下,高校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特別是在經濟領域的關系愈來愈緊密時,給高校的管理帶來了越來越多消極負面的社會不良之風。從而出現了“校園凈土”不凈,“清水衙門”不清的現象[3]。
三、新形勢下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對策
新形勢下,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應該充分了解當前各高校的發展形式,對黨風廉政廉政文化建設和制度建設要與時俱進,并結合高校不同實際情況,開展好黨風廉政的建設。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
(一)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深化廉政教育底蘊
思想教育在黨風廉政建設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要提高黨性修養,必須加強思想教育。首先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及上級對廉政文化建設的指示,同時結合學校自身情況做好精神傳達工作;二是教育活動要貼近黨員、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把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紀律教育結合起來,把專題教育、群眾評議與改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努力在高校營造出自覺學習和掌握法規制度、堅持和維護法規制度的良好氛圍。三是要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以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為主題,做好黨員干部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二)堅持依法治校,構建規范的管理機制
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障礙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敗體制機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4]。建立和健全責任審計制度、干部任免制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大額物資采購和工程施工公開招標制度等,各個單位和部門結合工作實際,整合和規范辦事流程。高校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契機,逐步建立健全了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領導干部三項談話制度、述職述廉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校務公開制度、采購制度、招生監察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實施,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保證了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勤政務實,對于端正黨風、政風、校風起到了較好作用。
(三)完善監督機制,規范權力運行
黨風廉政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證,監督是關鍵。首先要實行重點崗位輪崗制度,加強對重點部門權力運行的制約,確保他們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其次要嚴格執行經費審批程序和資金審核權限制度,加強對大額資金使用的控制,規范各類經費支出范圍和標準。三要執行高校各部門、各單位公務公開制度,采取多種形式增強公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源頭上堵塞漏洞,規范管理行為。還有要強化民主監督,拓寬監督渠道,實行情況通報制度、公開征集意見和建議制度,以及利用大數據、網絡平臺等實現廣泛民主監督,切實增強監督的廣泛性和時效性。
(四)強化學術道德建設,預防學術腐敗
在市場化經濟的催使下,學術腐敗現象在高校日益嚴重起來。預防和改善高校學術腐敗現象,應該有重點地加強高校學術治理。要改革高校現行學術管理體制,堅決實行官學分開;堅決實行學術社會化評審和異地評審;確立高校學術的崇高地位,避免以行政取代學術。要健全學術批評機制,倡導健康的學術批評氛圍,通過不斷地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得到正確的結論。
(五)加強懲處力度,創新查處制度
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針對推進黨的建設,特別是反腐倡廉工作指出:要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堅決查處大案要案,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5]。總書記的報告表明了黨中央繼續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良好勢頭,為我們懲治腐敗、營造清正廉明的政治環境奏響最強音。
結語
總之,高校對廉政文化建設要秉承發展不止,廉政不停的信念。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方針,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參考文獻:
[1]齊衛平,論黨的建設科學化實踐歷史經驗的傳承與創新——兼析非科學化的思想表現[J],理論探討,2014.2.
[2]王偉光,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綱領性文獻——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J],紫光閣,2009.10.
[3]程艷林、朱英海、龐燕,努力搞好新時期黨的基層統戰工作——來自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的調查與思考[J],中州學刊,2015.6.
[4]江林海.傅霞.熊建美,廉政文化對廉政制度設計與建構的影響——以高校廉政制度為例[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5]楊群紅,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中的問題、原因及對策探析[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