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 王興



眾所周知,5G是通信技術發展的新階段,是構建萬物互聯的基礎,目前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備受各行各業矚目。
眼下,“新基建”風頭正勁,全國各個城市紛紛發力、你追我趕。如何搶得先機?嶗山區實施戰略性布局,提出打造“5G云VR融合創新示范區”
斥資1.9億元,推動5G基建及創新應用示范建設
在日前舉行的嶗山區“5G+VR”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推進會上,嶗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王保生詳細介紹了這一構想:擬投資1.9億元,以成規模、可落地、有產出的應用創新作為產業發展驅動力,通過VR進小區、進工廠、進場館、進學校、進商圈、進醫院、進景區等系列應用示范,加快構建虛擬現實高質量發展產業生態圈、推動5G基建及創新應用示范建設。
眾所周知,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是實現萬物互聯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將為工業互聯網、企業云、人工智能、車聯網、遠程醫療等提供產業支撐,可謂領銜“新基建”。而VR/AR則被業界公認為是5G時代首要的創新業務。一方面,VR為5G這一國家新型基礎設施提供了普適典型的應用場景,另一方面5G有望打破單機版VR小眾化的產業發展瓶頸。
投資4億元,開通5G基站1132處,實現主城區和重點區域5G信號連續覆蓋
而嶗山區則抓住了“新基建”的關鍵,搶抓機遇。其實,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嶗山區的“先發優勢”并非偶然。嶗山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提出,實施數字經濟發展行動計劃,啟動第一批5C項目建設,創建“5CG+VR”產業發展示范區。
近年來,嶗山區對5G重視程度非同一般。5G要形成產業鏈,基站建是前提。2018年嶗山區已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嶗山區移動通信基站建設管理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創建了移動通信基站建設管理的“嶗山模式”據中國鐵塔青島分公司副總經理單義衛介紹,2019年以來,在嶗山區的支持下,已建設完成5G基站647余處,覆蓋嶗山主城區重要交通干道、重點項目和功能區。今年還將追加4億元投資,計劃在嶗山區開通5G基站1132處,實現主城區和重點區域的5G停連續覆蓋。
與此同時,嶗山區也是全國最早抓住VR產業發展歷史機遇并制定清晰明確的產業戰略定位和發展路徑的地區。早在2016年VR元年,嶗山區就明確提出了打造“中國虛擬現實產業之都”的戰略。
而歷經多年發展,嶗山區先后引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0余家高水平高校院所,目前全區研發單位占全國同類研發機構的70%以上,研發投人達到2.54億元,虛擬現實科研創新力量位居全國前列。
同時,嶗山區還匯聚起小鳥看看、量子云、宇科等虛擬現實企業逾百家,成功創建了國內首個國家級虛擬現實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2019年產業營收已突破40億元,利潤達到2.55億元。根據嶗山區發布《虛擬現實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到2022年,嶗山區VR產業收入將達到100億元規模。
嶗山初步完成“5G云VR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
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再加上提前布局,嶗山區在“新基建”這個風口上,機會可謂很大。這也在青島市級層面得到了積極認可,當天參會的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卞成特別指出,嶗山區作為青島市第一個召開5G工作推進會議的區市,要持續推進5G網絡建設,加快推進5G云VR示范區建設,力爭在全市做好表率,走在前列。
目前,嶗山區已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初步完成“5G云VR融合創新示范區”的建設方案,青島聯通已基本完成試點小區入網改造方案及云平臺等技術支持方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中國聯通網研院、小鳥看看等項目有關單位均對項目方案表示了認可,并將全力以赴在項目方案完善、技術創新支持、頭顯終端提供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
年內3000戶家庭開通VR試點業務
在王保生看來,建設“5C云VR融合創新示范區”的現實意義不僅在于虛擬現實業務從“看起來”向“用起來”的模式轉變,更是完善虛擬現實產業生態體系、推動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舉措。
“通過進小區、進工廠、進場館等形式可以充分推動‘虛擬現實+云+5G的規模化應用。在當前行業背景下,云化虛擬現實為運營商、云服務商、內容廠商和硬件廠商等市場經營主體探索了新的機會,也成為虛擬現實產業生態鏈條中的新興力量。同時,以5G云VR為市場需求,將改變傳統以資招企的招商定式,實現因業來投,以業駐企產業集聚的目標,即招引并扶持多家外來及本地企業,打造5G云VR領域具備競爭力的‘嶗山兵團。”王保生說。根據計劃,“5C云VR融合創新示范區”將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重點突破”的原則,分3個階段實施。
今年,示范區建設將重點推進“5G云VR進小區”項目建設,通過選取若千試點小區“先行先試”的方式,盡快拉通面向小區用戶的VR業務體系,形成示范效應。今年內擬面向3000戶家庭大眾用戶開通VR試點業務,包括午山馨苑、尚東區、桃源居、埠東佳苑、海上海等小區,預期在今年底完成建設。
在業內人士看來,“5G云VR融合創新示范區”將在產業效益、經濟效益、創新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方面體現價值一以5G云VR為市場需求,為全國,虛擬現實企業提供公平、開放、廣闊的市場環境,培育5G時代“殺手锏”級業務,有望成為全國標代表性5G云VR規模商用計劃,實現5G云VR真正走出展廳、走人家庭。
“新基建”,青島嶗山區已然站上風口,趁勢起飛。
從1G到4G的演進
我們]所稱的“1G”“2G”“3G”“4G”“5C”,均是相對于固定通信技術的移動通信技術,這里的“G”是指英文Generation,即我們所說的“代”,從1G到5G也就是從第一代到第五代的移動通信技術。
上世紀80年代,以昂貴終端、昂貴通話費為特征的“大哥大”橫空出世,這就是后來被稱為的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簡稱1G。1G是模擬技術,其手機電池壽命和語音質量差,安全性差,并且容易掉線。但不管怎么樣,它使人們的通話擺脫了線的束縛,是人類通信史上跨時代的進步。此后,一代又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不斷產生。
到上世紀90年代,2G產生。2G是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通信技術,也是迄今為止使用時間最長的移動通信技術。2G,包括后續的2.5G、2.75G網絡,都屬于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除提供語音通話外,還能提供較低速率的數據業務。與此同時,使用2G手機已經可以瀏覽文字信息,但要觀看圖片和視頻信息非常困難。
3G速率相對于2G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較輕松地瀏覽圖片信息。2009年,中國相關主管部門向國內3大運營商發放了3張不同的3G牌照。3G技術的商用以及智能手機的出現,使互聯網浪潮席卷全球,我們熟知的微博、淘寶、QQ等過去只能在電腦上實現的應用,被迅速“搬”到了手機上。
2013年12月,中國4G牌照發放,3家運營商立刻開展網絡建設并投入使用,3G迅速被4G取代。4G網絡實現了網速的飛躍,可以輕松在線觀看高清視頻。隨著4G網絡的完善,以視頻應用為代表的各類新興業態不斷涌現,實現了全面數字化的大躍進,移動主宰一切的序幕拉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3G雖然“短命”,但對中國的IT產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換句話說,沒有當年的3G,就沒有中國在4G時代的搶跑,更沒有在5G時代的領跑。
如果說從1G到4G的升級,是通信行業本身的技術升級,那么5G似乎超越了通信升級本身,也因此備受各界關注。首先發生“顛覆”的將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不僅體現在人際通訊、視頻下載和觀看體驗上,還因此會被應用于遠程醫療、智能養老、無人駕駛汽車等產業上,互聯網也將由“百事通”變為“萬事通”,“萬物互聯”將不再只是美好愿景,城市治理也將以數據的方式重構。
而最值得關注的,還是5C與人工智能結合,在不久以后,5G將帶來新的自動化。虛擬數據對現實社會生產力影響越來越大,必將會在全球迎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一人工智能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徹底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這將成為驅動工業革命的關鍵力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與此同時,隨著5C時代的到來,也必將“顛覆”我們的工作方式,依靠著5G帶來的高速無線網絡,工業4.0時代也將加快“跑步前來”的步伐。例如,云視頻會議或許將成為未來主流的辦公方式,虛擬和現實的界限在溝通和社交層面基本消失,隨時隨地的多人溝通將近在眼前。信息的高速傳輸更會使我們在工作上擁有更多自由。
此前,多數用戶心目中的5G就是網絡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但實際上,這并非5G最具有顛覆性的特征,5G的厲害之處在于5G可以把人與物、物與物連接起來,即連接萬物。也就是說,如果通過5G實現自動控制,其反應速度遠高于人們大腦的反應速度。基于這一特性,5G網絡可以應用于許多之前4G網絡無法應用的場景。汽車通過網絡連接,實現自動駕駛、編隊行駛,不用駕駛員干預自動尋找車位、倒車;醫院內,患者通過遠程診斷,無線內窺鏡、超聲波,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國內頂級醫院的醫療專家診療;無人機隨時自動待命,只要需要,可以通過無線控制,將無人機送到巡檢、安防、農業等領域的第一線……這些存在于影視作品中的情節,將很有可能在5G時代“落戶”尋常百姓家。
隨著5G網絡覆蓋的完善以及“5G+”的不斷推進,5G將把各行各業全部囊括進來,最終實現“萬物互聯”和5G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實現傳統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并催生諸多新興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