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英,張 楠,馬麗杰,包金風,許麗萍
(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2016版)》明確指出,醫學生要樹立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學校要確保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1]。探討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是當前醫學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點[2]。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醫學發展需要,只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能使其跟上醫學知識不斷更新的步伐。增加醫學知識儲備,深化理解所學知識,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根本。“互聯網+翻轉課堂”(以下簡稱翻轉課堂)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翻轉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既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變革教學模式,又能增強翻轉教學的創新性,形成以互聯網為創新要素和基礎設施的翻轉教學發展新形態[3]。翻轉教學中,學生課前收集學習資料(特別是教學視頻),課堂上師生通過互動,完成教學任務,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4-5]。課前學習、課上討論恰好是翻轉教學模式的實質所在,翻轉教學是教學結構的翻轉,是信息技術高度發達時代產物[3]。翻轉課堂也被稱之為翻轉課堂教學法,其主要思想是將學生知識學習環節前置到課堂以外,而把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問題探討和問題解決放在課堂上[6]。近年來,翻轉教學模式在美國各大醫學院校被廣泛使用[7],但在國內還沒有大范圍推廣,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比研究翻轉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優缺點,研究翻轉教學模式是否適合我國醫學教育,以期為翻轉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提供參考。
選擇我校2015級預防醫學專業兩個班學生共74人為研究對象,男女不限,均為全國高考統一招生。先按照傳統教學模式上課,之后開展翻轉教學,學生按興趣選擇主講內容。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大三時學習藥理學,由具備翻轉教學經驗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課程教學結束后進行量化考核與滿意度調查。實發問卷74份,回收有效問卷74份。
先由藥理學教師按傳統教學模式講授藥理學總論內容,之后開展翻轉教學。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挑選準備講解的內容,學生未選的內容由教師講授。
藥理學翻轉教學階段分為學生課前準備階段、學生課上講授階段、學生答疑階段、教師處理遺留知識點階段和考核階段。學生課前準備階段:讓負責各章節任務的學生(2~4名學生一組),收集整理藥理學相關知識和視頻,并制作PPT。在這一階段教師負責解釋教學大綱,修改PPT,將本章節需掌握的知識點以不同形式呈現,觀察講解者知識掌握情況、課上學生參與度,解答課上學生未解決的問題。學生課上講授階段:一名學生負責講授,另一名學生負責答疑,在每講完一個完整知識點后留足提問時間,教師也可以作為提問者參與提問。教師處理遺留知識點階段:在課程教學結束時,由教師處理所有的遺留問題。考核階段:教師串講本章節知識點,將大綱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內容按問題形式呈現,考核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最終將學生知識點內化情況作為評價依據。最后教師點評翻轉教學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采用現場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傳統教學與翻轉教學效果,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以率表示。采用訪談法,了解翻轉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表1顯示,傳統教學中,77%的學生不預習,23%的學生預習;68%的學生對所學內容不了解,32%的學生了解所學內容。在翻轉教學中,88%的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了預習,88%的學生了解所學內容。在傳統教學中,76%的學生對授課內容沒有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低;在翻轉教學中,76%的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學習興趣,77%的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藥理學知識。但與學生訪談發現,翻轉教學存在學生學習重點不突出等問題。

表1 傳統教學與翻轉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意愿的影響[n(%)]
在傳統教學中,32%的學生具有發現并提出問題能力,74%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在翻轉教學中,89%的學生具有發現并提出問題能力,91%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見表2)。與學生訪談發現,翻轉教學存在學生探討內容深度、廣度不夠等方面問題。

表2 傳統教學與翻轉教學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影響[n(%)]

表3 傳統教學與翻轉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n(%)]
表3顯示,傳統教學中,45%的學生被動學習;翻轉教學中,78%的學生不認為自己學習被動。傳統教學中,77%的學生認為自己需要教師帶領才能學習,自己獲取學習資源能力差;翻轉教學中,88%的學生認為自己能獨立學習藥理學相關知識,具備獲取學習資源能力。與學生訪談發現,學習任務重是影響翻轉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針對上述調研發現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師參與度。學生討論學習后,若沒有問題,則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繼續討論;教師按照教學大綱,串講課程內容,并按照教學要求提問學生需掌握的內容。利用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翻轉教學的滿意度,結果見表4。

表4 學生對翻轉教學的滿意情況[n(%)]
研究發現,通過教師課前設問、發放并解釋教學大綱,提高學生對翻轉教學中學習深度和廣度的滿意度;通過增加小組人數、教師串講、增加課后復習題,突出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對重點突出、學習任務條目的滿意度。此外,學生對于自主學習能力比專業知識更重要條目的滿意度為85%。
興趣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國醫學教育的主流模式是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8]。在傳統教學中,大多數學生不主動學習,僅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靠教師督促學習,對所學內容沒有興趣。沒有學習興趣,就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不主動預習、學習和思考,也不會深入挖掘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導致所學知識獨立成塊,不能綜合應用于實踐,這與醫學教育初衷相違背。翻轉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美國各大醫學院校婦產科學、麻醉學和急診醫學等學科教學中,并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9]。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翻轉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教學中,大部分學生不具備發現并提出問題能力,更不具備解決問題能力。但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即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讀死書,死讀書”不是醫學院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標,醫學院校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醫學教育工作者應該盡可能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增強他們創新能力。創新能力與現實中發現及提出問題能力息息相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從提出問題開始,問題意識是創新的起點,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基礎[10]。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時會積極主動尋找答案,甚至獲取同學的幫助,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會使其出現思想碰撞,培養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團隊協作能力,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醫學人才提供可能,而培養拔尖的創新型人才恰恰是建設“雙一流”大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本研究發現,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翻轉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發現及解決問題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創新能力。
本研究發現,翻轉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改變以往學習模式,培養主動獲取學習資源的意識及能力,增強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遇到問題時會尋求教師幫助,而不是主動解決問題。因此,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翻轉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又有助于學生拓展學習相關醫學知識,為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奠定基礎。
本研究發現,翻轉教學對師生的要求較高,教師既不能放手不管,也不能全盤講授,教師要監督教學全程,針對專業特點和學生學情,改進教學方法。教師需要課前發放教學大綱,讓學生了解所需掌握的專業知識;教師要有啟發性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注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由于學生學習負擔較重,教師在盡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教學參與度,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講授任務;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正確性,在翻轉教學過程中要設教師糾錯、提問和答疑環節;為提高學生參與度,可用加平時分的策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嚴格把控教學節奏,當學生討論內容偏離主題時,適時給予提醒。分析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發現,越是認真參與翻轉教學的學生得分越高,越是敷衍的學生得分越低,但總體達到了藥理學教學要求。
翻轉教學模式本沒有標準模式[11],更因各學科自身特點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只要學生體會到藥理學翻轉教學的高效性,就能自覺、主動地參與翻轉教學活動。翻轉教學與新時代醫學教育的特殊性相符,能為醫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蓄力,拓展教與學的時間及空間。在藥理學教學中實施翻轉教學,可為醫學翻轉教育教學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