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化學科技技術受到了較為廣泛的關注,并且,其也在大眾的生活、工作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化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卻日益凸顯。在這一背景下,綠色化學的理念就此提出。綠色化學又可以被稱之為環境無害化學。該化學理念的存在能夠有效對當前有機化學所形成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調整。基于此,文章將以有機化學基礎這一知識為核心,對如何在教學中有效貫徹綠色化學與全球經濟的理念進行分析。
關鍵詞:綠色化學;全球經濟;有機化學基礎
自新課程教學改革任務推行以來,浙江省課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變化。當前,教師不僅要注重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深度以及學習成績,同時也應注重加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學科素養,促使學生能夠將知識應用到具體的生活中。有機化學作為與社會發展以及大眾生活會產生直接聯系的一種化學知識點,在對其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適當的貫徹綠色化學理念,借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能夠對全球經濟的發展形成一定的積極輔助。
一、 綠色化學的概念及應用原則
首先,綠色化學又可以被稱之為環境無害化學。其于1991年正式在美國化學會中被提出。在這諸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綠色化學逐漸受到了較為廣泛的關注,并且開始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作為當代的化學教師,在教學中也應對這一概念進行有效的應用以及普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自然資源極度緊缺。在這一背景下,大眾逐漸開始意識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性,而綠色化學理念的存在恰好能夠對這一問題形成有效的控制以及調整。
其次,在應用綠色化學理念開展有機化學基礎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貫徹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預控原則。在有機化學實驗開展的過程中,針對所生成的廢棄物,在對其進行處理時,通常會存在較為煩瑣的步驟。所以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是否有能夠杜絕廢棄物產生的其他反應方式,對廢棄物的產生進行有效控制,將環境污染問題扼殺在搖籃中。以此既能夠有效達到綠色化學的發展目標,同時也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思維邏輯意識以及探究能力。
第二,安全原則。在有機化學實驗中,經常會應用到一些危險性較高的化學材料,也會發生一些較為危險的化學反應。所以,在正式開展實驗之前,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對實驗中可能會產生的危險現象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對自身的安全形成保證。除此之外,針對一些危險性極高的實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實驗的視頻,借此取代真實實驗,在不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對學生的安全形成有效保護。
第三,經濟原則。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嚴格控制學生的實驗材料用量。在保證所有材料能夠支撐學生完成實驗活動的基礎上,盡量降低材料的數量,防止學生存在惡意浪費的情況,也能夠降低環境污染的危害,維持全球經濟的效益。
二、 有機化學基礎的教學策略
(一)貫徹綠色化學和全球經濟的觀念
在結合綠色化學理念引導學生開展有機化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基礎,強化學生的綠色化學思想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只有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綠色化學理念,并將行為化以實際的行動展示出來,才能夠代表學生已經全面掌握了這一知識點,才能夠有效推動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觀念中,很多教師在講解有機化學知識時,通常只是要求學生背誦其中的理論性知識點,或者背誦一些化學方程式。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也僅僅只能夠停留在教材上,對于學生的素養發展以及全球經濟的優化來說,并不能夠起到有效的影響。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就需要適當的調整自身的教學手段,全面貫徹綠色化學以及全球經濟的觀念,借助實際轉化理論,加深學生的理解。
首先,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提前做好相關的規劃工作以及準備工作。比如明確教學目標、構建教學大綱,然后有針對性地在大綱內引入與綠色化學相關的有機化學知識。同時,在選擇拓展素材時,教師也應保證素材的貼合性以及趣味性,使之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能夠全身心地對有機化學知識進行探索,從而加強整體的教學效果。
其次,在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時,教師也應該以知識的本質為基礎,適當的滲透與綠色化學相關的基本概念,必要時,為了有效加深學生的理解以及記憶,教師也可以對網絡技術進行適當應用。通過多媒體課件,將相關概念以圖文的形式進行全面展現,給予學生直觀的視覺刺激。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與有機化學相關的視頻以及與有機化學相關的全球經濟變化信息。
最后,在教學活動結束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與化學污染相關的課外信息,拓展學生的見解,促使學生意識到綠色化學對于環境以及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豐富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可以引發嚴重的污染問題,會直接影響人類健康,有著較強的科學研究難度,污染的嚴重性、復雜性和長期性遠遠超過常規污染物。我國針對二噁英、多氯聯苯、含氯殺蟲劑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進行了研究,在廢棄POPs無害城市里,廢棄POPs降解、冶金過程煙氣減排二噁英類等方面獲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師可以播放這方面的影片。
(二)構建綠色化學和全球經濟的意識
自新課程教學改革任務推行以來,我國對當代教師的教學要求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對學生所接觸的教材內容也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在當前所現行的化學教材中,具有較為豐富的現代化知識以及生活化知識,其中也經常能夠滲透出與綠色化學以及全球經濟相關的因素。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教材為基礎,充分地對其中相關因素進行挖掘,對學生形成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以及全球經濟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站在環境保護的角度上,在講解《有機化學基礎》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與催化劑中毒相關的案例,也可以為學生展示循環操作的過程,加深學生的理解以及體驗。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正確的意識到綠色化學技術并不是一種過于高深或者過于復雜的技術,該種技術也不一定需要極其高的成本才能夠支撐。只要學生能夠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對有機化學與綠色化學進行充分的理解以及整合,就能夠很好應對當前社會中所存在的環境問題,也能夠更好地發展全球經濟。在《有機化學基礎》教學時,教師可以融入綠色化學和全球經濟的內宿,讓學生認識到綠色化學對于全球經濟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浙江高考中,考查了有機反應的細節。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從化學鍵角度,即從反應中分子斷鍵、成鍵的位置,去認識。通過有機推斷的方式,能夠結合正向推導法和逆向推導法解決實際問題。成斷鍵規律是解決逆向推導法的鑰匙。例如,在2020年1月的有機高考題的推斷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題給信息講解逆向推導法,讓學生知道斷裂的是C-Cl鍵,形成的是C-OH鍵,如果學生可以找到這個突破口,可以有效解決問題。
(三)從實驗中體驗綠色化學全球經濟
在開展有機化學實驗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若想要有效地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全球經濟意識,就一定要對相關的反映實際案例進行有效應用,借此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第一,在綠色化學理念的融合下,教師可以適當地對實驗進行創新完善,應用一些無機溶劑取代有機溶劑,開展無溶劑反應,借此在保證反應產率的同時,降低副產物的數量,控制環境污染問題;由于多數學生并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也不具備較高的操作能力,所以很容易由于操作失誤而造成環境污染問題,甚至會對自身的人身安全造成影響。然而在綠色化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師可以對合成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
在系統的講解有機化學基礎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綠色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理念以及學習興趣,為全球經濟的發展形成有效的基礎支撐。
第二,在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提前為學生規定一些操作準則,嚴格限制學生的實驗行為。比如在沒有正式開展實驗之前,學生應嚴禁觸碰實驗室中的任何化學試劑,在實驗完成之后,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所生成的反應物進行收集以及利用對所產生的廢物進行合理處理。
第三,在化學實驗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縮小實驗規模,推動實驗的微型化發展,借此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出,全面落實綠色化學,有效貫徹全球經濟理念。
(四)落實綠色化學生活及低碳生活
綜合來說,有機化學的實踐性以及生活性相對較強。并且,在現代化的教學觀念中,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也是教師首要的一項教學任務。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當代教師應重點關注的一項教學工作。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有機化學與實際生活進行整合,在生活中滲透綠色化學,在生活中展示全球經濟的變化,借此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推動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
在日常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課外作業。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劃分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對學校當地城市的一些工廠或者是生活聚集區進行調查,采集區域內的樣本,然后組織學生在實驗室內對樣本進行分析研究,確定樣本中的污染成分,分析出污染的源頭。整個分析工作結束后,學生可以結合分析結果進行討論,探討污染出現的原因以及合理的治理方法。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既能夠有效加強自身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同時也能夠加深對有機化學知識的掌握深度,正確看待環保工作的存在意義,從而完善自身的核心素養,促使自己能夠更好地履行在全球經濟下所擔負的社會責任。
三、 結論
綜上所述,綠色化學屬于一種新興的科學性理念。在有機化學基礎教學活動推進的過程中,教師應對教學觀念進行有效的貫徹,并且需要將其與全球經濟進行有機結合,借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觀念以及意識。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以此為基礎,適當的開展教學實驗以及教學實踐活動,以此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體系,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景小兵.新課程下普通高中有機化學基礎課程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2):240.
[2]張道啟.高中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J].黑河教育,2019(11):34-35.
[3]趙多銀.“綠色化學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169-170.
[4]包常秀.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的行動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何丹霞,浙江省紹興市,浙江省諸暨市學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