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越來越發達,新媒體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在不同的行業之中,教育界也在其中。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應用新媒體,不單是信息化與美術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變化,同時也是教育工作發展的趨勢。作為現代教育中重要一環的美術教育,對于社會的發展有積極的意義與重要性,時代社會的發展對于美術教育思想也會產生影響,近年來美術教育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在美術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新媒體技術應用上,仍落后于時代的腳步。文章就新媒體條件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趨勢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媒體;小學美術;教學趨勢
在大數據信息化社會的背景下,新媒體的優點和重要性在美術教學中越發凸顯出來。同時教育信息化給課堂帶來了更新的變化與更快的發展。新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從傳統播放模式的投影儀進入了交互式電子白板、手機App、iPad應用、電子書和網絡課程等新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多種新媒體技術有利于營造與欣賞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激起探究的興趣,展開豐富的想象,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探究與創造。欣賞教學是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能夠幫助學生身心全面發展,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以及高尚的藝術情操。想要達到這兩個目的,首先,必須保證小學美術老師的教育能力和教學技巧,新媒體就能夠很好地幫助老師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對于新媒體條件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趨向進行了探究。
一、 新媒體條件下的小學美術教育形勢
(一)新媒體時代的美術教學
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推進《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這“互聯網+”的時代下,美術教育也將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美術教育也以一種更新的方式推動發展和傳播,作為信息時代產物的新媒體技術,其應用延展范圍已經擴展到文化生活、教育教學等領域。美術欣賞教學與新媒體的結合,是現代技術與傳統美術教學有效地結合,也沖擊著課堂教學體系。同時改變了傳統美術教育的理念和課堂環境,使教育形態、教學方式、師生關系等方式逐漸變化。美術欣賞教學中,我們更期待其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創新發展。新媒體條件下的美術欣賞教學,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很難為小學生所歡迎。
(二)新媒體條件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現狀
美術學習形式劃分為四個學習領域,分別是“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在以往的美術課堂教學中,對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關注較少,并沒有與新媒體技術過多的結合,新媒體的發展也成為美術欣賞教學邁入“互聯網+”新時代的重要推力。現階段,新媒體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更多的是美術作品展示播放的作用,并沒有過多涉及其他的作用,加之部分教師在開展美術欣賞教學時,仍采用陳舊的教學模式,有些教師不能及時接受新事物新技術,教學思維在短時間內無法拓展,以致不能將教學模式與當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相適應。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不僅對學生欣賞學習產生較大影響,同時也對教師的教產生較大影響。
二、 新媒體條件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目標
(一)教學范圍全面性
由于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趨于全能型,新媒體為適應新社會的發展培養所需的全能型人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增強創新意識,有效引入新媒體資源,提升課堂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如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互動游戲、視頻、圖片等新媒體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環境,給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課堂增添樂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積極主動學習美術的優良習慣,從而提高小學美術“欣賞·評述”領域教學的課堂質量。因此,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應該在新媒體創造的條件下提高課堂的質量、豐富教學內容,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二)教學內容多元化
新媒體創造的條件下,網絡能夠被廣泛地應用和影響是最突出的特點,它帶來的良好影響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非常顯著,它極大限度地彌補了傳統教學的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美術老師從此開辟了一條教育新大陸,那便是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更為直接、便捷,老師能夠通過網絡更直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能夠更加方便地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傳統教學限制老師只能夠了解到學生在校時候的美術學習情況,新媒體條件下,老師能夠把學生在校外的美術學習情況和校內的進行整合,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美術的信心,增加了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樂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比如,在實際欣賞教學中,采用3D動畫技術和VR技術能夠讓學生們看到的事物更加立體,小學生處于年齡較小的階段,對于新鮮的事物普遍充滿了探究與好奇,這樣的教學方式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更好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欣賞課的學習興趣。
(三)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
兒童美術表現及學習能力與其身心發展息息相關,小學生處于愛玩、好動的年齡,注意力普遍難以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所以美術欣賞教學的進行應以兒童身心發展為基礎來指導。美術老師作為引領者,在美術欣賞教學中要幫助小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因此,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實際課堂中,老師不再是作為主講師,把課堂交給學生,利用交互式白板游戲、iPad搶答、手機連線等新媒體技術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大大增加,老師能夠快速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解決課堂遇到的學習問題,進而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同時,學生和學生之間也應該多加強互動與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各抒己見、取長補短,為美術課堂的學習營造一個和諧、積極的氛圍。美術老師要恰當地利用新媒體創造的條件開展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確定教學目標以后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提高美術能力。
(四)增加課堂趣味性
新媒體從多方面影響著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趨向,最有影響力的兩個方面是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應該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在實際教學中恰當地利用新媒體來豐富教學課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小學生對小學美術產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才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甚至于手工創新能力也能夠獲得大大的進步,最終達到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目的,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
三、 新媒體條件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建議
(一)激發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他們不喜歡一成不變的事物,相對于更熱衷于探索新奇的世界,小學美術課本內容精彩紛呈,形態各異,這實際上是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的。那么就需要老師潛心鉆研課本,挖掘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將其擴大化,利用新媒體技術把這些能夠吸引小學生興趣的部分更更直觀地放在小學生眼前,讓他們切身體會到美術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大大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們自愿更深層次地挖掘美術的美,幫助他們深入學習知識點,熟練掌握美術技巧,進而提高美術欣賞教學的質量。例如,在欣賞浙美版六年級美術《青銅器》這一課的教學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關于青銅器的知識,欣賞青銅器的造型美。傳統的教學模式時常通過圖片的欣賞,引導學生們發現青銅器的造型美進而進行評述,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如果老師轉變思路,通過微課將不同時期青銅器變化形態展示給學生們,能夠讓他們更好了解青銅器發展的過程,教師用3D技術引入直觀地展示青銅器的造型美,利用交互式白板的互動交流學生更深刻感受人類文明的進程。新媒體下的教學方式不但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真理,為小學美術“欣賞·評述”領域教學的長久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豐富教育活動
想要將新媒體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最大化地應用,就要求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要熟悉掌握,這樣才能夠清楚地采用好的資源和教材進行有效結合,而不能過于依賴新媒體的技術。教學中過分地應用新媒體技術不但使教學復雜化,同時也讓課堂變成了一個以展示新技術為主的課堂,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小學美術喪失學習的興趣,這與提高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相悖。因此,老師的主觀意識要明確,新媒體只是能夠被應用在教學中的輔助技術,只有恰當地應用,才能夠達到想要的效果。比如《飛天》這一課的教學中,老師發現學生走神的時候,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飛天的美妙舞蹈,這能夠使小學生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結合舞蹈想象不同時期的飛天特點,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暢所欲言,豐富了教育活動內容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創新想象力,凸顯出新媒體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上的優勢。
(三)拓展美術欣賞教學
雖然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影響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小學美術教材本身的知識相對其他學科來說是很少的,這也是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質量短時間無法突破的一個原因。所以,老師在教學中應用新媒體技術的時候,應該多從課外搜集一些美術知識,在授課的時候滲透其中,拓展小學生的美術知識面,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力量。比如《中國的文化與自然遺產》這一課的教學中,本課的容量大教學內容豐富。那么,老師便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前制作微課小視頻,然后通過QQ群、微信群等社交方式讓班級同學都看到,學生們可以通過微課小視頻提前預習本課的教學內容,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們的思考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也能夠加深他們的印象,還能夠拓展美術教學活動,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四、 結語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下的美術教育,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美術課堂更開放,有利于為社會培養全能型的人才,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有效利用新媒體創造的教學條件開展美術教育。
參考文獻:
[1]尹莉.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的探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2]姜宏.淺談基于新媒體環境的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J].美與時代,2015(7):72-73.
[3]劉必勇.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2016(4):152.
[4]楊欣.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教育[J].南北橋,2017(8):164.
作者簡介:鄭標,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下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