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作為一門充滿藝術性的學科之一,對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趣味性教學是我國現階段最流行也是效果良好的教學手段之一,小學音樂教師將趣味性的教學手段應用到小學音樂的課堂中,受到小學生與小學音樂教師的廣泛青睞與好評,激發小學生對音樂課程的探究欲望,為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文章就趣味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索與分析,以供小學音樂教學專家與教學學者的參考和評價。
關鍵詞:趣味性;小學音樂教學;運用
音樂是我國小學生最主要的學習課程之一,對小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心理的疏導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小學音樂傳統的教學方法常常忽視了對小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與發展,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與需求。針對這一情況,小學音樂教師將趣味性的音樂教學方法引入小學音樂課堂的活動中,提高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集中小學生音樂課堂學習的注意力,為小學生營造出一個清新活躍的音樂課堂氛圍,促進小學生音樂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 小學音樂趣味教學的內涵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我國的小學教育也在不斷地發展與升級,根據我國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與創新,我國的教育學者以及教育專家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對小學生的音樂教學也越來越關注。根據小學生的年齡段特點來說,由于小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維邏輯結構也不是很健全,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也很難集中,做事情也只有“三分鐘的熱度”,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以及這一情況,小學音樂教師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來幫助小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為小學生的音樂課堂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學音樂的趣味教學指的是,小學音樂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將生活中趣味的因素應用到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來,為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增添一些趣味性,而這種趣味性教學不是表面意義上的讓學生在課堂上盲目地進行開懷大笑,而是讓學生在小學音樂教學趣味性的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到相關的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并且讓課堂變得更有趣味性,集中小學生在音樂課程學習中的注意力,調動小學生對小學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為小學生營造出一種寬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培養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從而提高小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可持續性發展,換句話說,小學音樂趣味教學就是讓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幫助小學生建立音樂的審美能力以及審美素養。
二、 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時安排不合理
從我國現階段的課程教育情況來看,由于小學音樂學科不是小學的主要學科,在小學生中考以及高考的情況下也沒有發揮到很強的作用,所以人們對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也非常的低,部分學校的管理者也常常將音樂課程列入副課的課程名單里。
在我國部分家長以及教師也把音樂課程當作一科不重要的課程來看,甚至有些學校還常常出現將音樂課程換成主課課程或者提前結課等現象,導致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時間少之又少,甚至一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才能進行音樂課程的訓練與學習。小學生在這樣的音樂教學背景下進行音樂的學習,很難提高音樂技能以及音樂修養,從而阻礙了小學生音樂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使得小學生逐漸受到了教師與家長的思想影響,認為音樂的學習不是很重要,使得小學生逐漸地失去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以及對音樂的愛好,從而對小學音樂教師的授課具有很大的挑戰與增加難度。
(二)教學方式不合理
音樂是一個具有非常強的情感表達與交流的課程之一,對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加大對小學生音樂實踐的藝術創新,為小學生營造出一個清新愉悅的教學環境,從而能夠積極地推動小學音樂課堂的良性循環與良性發展,為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音樂基礎。
對于我國現在的小學音樂教育來說,我國小學音樂教師為了幫助小學生學習更多的音樂知識,就加快音樂學習的進度以及腳步,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思維邏輯,所以對小學音樂知識的學習還不是很全面,所以不能跟緊小學音樂教師這種快速的知識傳播腳步。而且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常常采用直接授課的方式將重點的音樂課程知識內容直接地傳授給小學生,小學生作為小學音樂知識內容學習的接收者,被動地接收小學音樂教師所傳授的音樂知識重難點與技巧,失去了對音樂學習的學習興趣,這種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使得小學生只對音樂知識內容了解得很好而在實踐中卻出現了問題,不利于小學生對音樂的有效學習以及有效發展,從而導致小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素質較低,阻礙了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良性循環以及良性發展。
(三)教學內容不新穎
學生在學習小學音樂的過程中時,應融入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與歌曲產生共鳴才能提高音樂的學習能力以及音樂的學習水平,針對這一情況,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特點以及理解能力來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為學生搭建出展示自我的平臺,從而激發小學生的真實情感。
可是從我國當前小學生音樂學習的情況來看,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忽視了小學生的真實情感的表達,往往將小學音樂的教學內容直觀地傳授給學生,沒有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能力采取新穎的手段對音樂知識內容進行刪減與創新,從而使得小學生在小學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失去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小學生音樂學習的綜合能力發展。
三、 “趣味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結合生活實際進行音樂教學
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元素應用到小學音樂課堂中來,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興趣,使得小學生能夠運用生活知識以及生活手段來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與發展,從而能夠拉近音樂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小學生對音樂的藝術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傳授小學生《小動物唱歌》一課的課程內容學習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仔細地觀察生活中小動物是怎么樣進行唱歌的,并播放一些關于小動物的叫聲讓學生們來進行猜測是哪一種小動物,調動小學生對《小動物唱歌》該課程的積極性,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探究欲望,從而促進小學生音樂課程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創設有趣的音樂教學情境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最好的老師。”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為小學生創造出有趣的音樂教學情景,從而能夠將小學生積極地引入小學音樂的課堂中,為小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音樂課堂學習情景。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多媒體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在人們的生產以及生活當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我國大多數學者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課程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其中,多媒體技術中的聲音、文字、圖片、音樂、視頻等技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小學生的積極性。
針對這一情況,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使得小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能夠更直觀地為小學生進行講解音樂學習技巧以及音樂學習的方法。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在傳授小學生《國旗國旗真美麗》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功能為學生展示出國旗的飄逸形態,從而使得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并與歌曲產生共鳴,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的學習。
(三)利用游戲教學法進行音樂教學
小學音樂教師在興趣教學法中常常采用游戲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將音樂知識有效地與之結合,并且還要將民族風俗、歷史知識、美術鑒賞能力引進到游戲教學法中,來進行小學音樂課程的滲透,從而能夠提高小學生的眼界,拓寬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實力,使得小學生在小學音樂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全方位的發展。
小學音樂教師還可以利用小學音樂課堂中多種多樣的樂器,比如,非洲鼓、三角叉、手風琴等具有多種民俗特點的樂器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得小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熱愛上小學音樂課程。例如,教師在傳授小學生《大雨和小雨》的音樂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鼓的輕重音,讓學生模擬小青蛙跳躍的動作來進行游戲,激發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四、 結論
總的來說,由于音樂教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復雜性,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所以對音樂的理解往往會產生誤差以及偏差,阻礙了小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針對這一情況,小學音樂教師在傳授小學生音樂知識的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特點制訂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音樂教學手段,提高小學生的積極性,拉近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促進小學生音樂學習的量限循環以及良性發展,為小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滕云.“趣味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研究[J].家長,2019(36):154-155.
[2]許娟娟.芻議小學音樂唱歌教學中應用趣味性教學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27):137.
[3]王群.趣味性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4):72.
[4]鄒曉娟.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提高教學趣味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34.
[5]于亞平.小學音樂課堂唱歌教學中的趣味性策略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18(5):54-55.
[6]莫忠敏.淺談怎樣提高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趣味性[J].北方音樂,2017,37(12):192.
作者簡介:于玲,山東省安丘市,安丘市興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