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李霞
摘?要:太原市于2019年1月完成組織機構調整,將原規劃局、國土局、林業局合并為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合并后原三局的業務流程便面臨著重組、銜接,如何能做好流程再造工作,減少審批時間、提高人民群眾辦事效率。太原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在組織機構改革后迅速啟動流程再造工作,經過整合審批流程時限減少192個工作日,申請材料減少47項。本文就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業務流程再造為例,對流程再造的關鍵節點、突破口、經驗予以介紹,并對業務流程再造后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予以說明。
關鍵詞:機構改革;業務流程再造;效率;簡政放權
文章編號:2095-4085(2020)06-0175-02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準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此后,各地陸續完成規劃、國土、林業的部門重組合并,業務流程再造工作陸續在全國開展[1-2]。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以下簡稱“太原市規資局”)組建前,原國土、規劃、林業三局共有行政審批服務事項48項,整合后流程時限減少192個工作日,申請材料減少47項。特別是涉及項目落地的審批事項,由原174個工作日縮減至90個工作日,減少84個工作日。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工作關系國計民生,聯系千家萬戶。機構改革后,原條塊分割的行政事權得以改善,尤其市規劃、國土兩部門的合并將使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群眾辦事實現“數據跑”代替“人跑”,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1?業務流程再造關鍵節點
業務流程再造工作需廣泛汲取國內“先改先試”城市的先進經驗,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整體流程對接,向社會征求意見,理順上下游關系,最終形成具有太原特色的改革方案和改革模式。
(1)北京、廈門等城市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中先改先試,積累了豐富經驗。太原市規資局在業務流程再造中亦先學習調研形成調研結果,為流程再造工作提供參考模式。“北京經驗”對于簡政放權、實行告知承諾制為高品質項目盡快落地提供便捷;“廈門經驗”告訴我們營商環境的改善與優化、項目落地難的問題不解決城市很難獲得發展的持久動力,對于亟需產業帶動發展的太原而言,提高審批效率迫在眉睫。“廈門經驗”、“北京經驗”確保流程再造工作盡量少走彎路、不走彎路。
(2)組織工作推進會。太原市規資局組織工作推進會數十次。通過與相關科室四輪反復溝通協商,明確了各流程節點的上下游科室、會審科室及會審表單、外部會商單位、會商內容及會商表單,上游科室應向下游科室推送的審批文書、資料等,盡可能內部共享數據,減輕辦事群眾資料清單數目。
(3)向社會征求意見。太原市規資局面向社會專門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議,邀請市部分用地企業代表參加,充分聽取行政相對人對業務流程再造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記錄用地企業辦事過程中的“難點”、“痛點”。由于很多用地企業在全國都有分部,各省市橫向對比的建議為流程再造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4)與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政務大廳溝通協調。太原市規資局就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設定時限、人員窗口整合、精簡進大廳事項等方面,與政務大廳、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進行了反復溝通。將流程再造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行無縫銜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與流程再造出現矛盾時,第一時間提出并一一解決處理,將單部門工作融入太原市整個改革工作中。
(5)優化整合48項審批服務事項流程。按照三定方案、流程再造方案、權責清單等要求,匯總了《審批事項表》,列出了48項事項,制作辦事指南表、業務流程圖。繪制《業務流程運行總框架圖》。按照供應土地方式不同,將出讓類項目、劃撥類項目、單獨選址項目分別制作了3張框架圖,三類項目法律依據不同,在供地方式、流程環節上有所不同,分類設置。
2?做好三項對接
業務流程再造工作除了要形成內部經脈疏通,也要與國家、省市的相關政策、法規一致,堅決貫徹上級的決策部署,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做好銜接。
(1)對接國家省市最新出臺審批制度改革的政策法規。加快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太原市規資局完成了涉及承諾制改革事項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的流程設計;具備了符合條件的壓覆重要礦產資源承諾制辦理的工作條件,可以為用地企業提供查詢服務以及承諾辦理。新增用地的政府投資類建設項目,在技術方案穩定、符合規劃且建設資金落實后,可將用地預審意見作為使用土地的證明文件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用地批準手續在施工許可前完成即可。
(2)對接太原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將工程建設項目服務審批流程劃分為1+4階段,即項目策劃生成階段(0階段)、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1階段)、工程建設許可階段(2階段)、施工許可階段(3階段)、竣工驗收階段(4階段)。項目策劃生成階段從項目策劃生成開始,通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電子系統向15家委局辦進行外部會商,通過局電子系統向內設科室、下屬事業單位進行會審,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涉及規劃調整的,及時依法予以調整;城市設計、市政類工程設計方案研究服務前期同步介入;擬出讓供地的出具規劃條件,擬劃撥供地的出具選址意見;轉征前同步考慮生態修復、占補平衡、占用林地審核、古樹名木避讓。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主要包括簽訂出讓合同、核發劃撥決定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建設許可階段,主要包括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階段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竣工驗收階段,主要包括規劃條件核實、核發規劃認可證。
(3)對接機構重組整合改革的新形勢。對規劃、國土、林業等審批服務事項進行業務重組、流程再造,涉及48項審批服務事項,各科室還應對應總框架圖的工作節點,制作各自審批流程圖、申報資料清單、審批表單和結果單,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內容,與總流程圖形成良好銜接。
3?流程再造突破口
為能在減流程、減時間、減手續上取得突破,太原市規資局重點在提前服務、并聯審批、一口進出、限時辦理上下足功夫,保證精簡得以實現。
(1)提前服務,同步會審:在項目策劃生成階段,用途管制科作為牽頭科室,向相關科室會審項目是否符合國土空間規劃、控規、鄉鎮規劃,確保項目用地順利推進。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服務這項工作,有條件的提前至轉征前開啟,其他的提前至一出具規劃條件即開啟。前期服務將土地轉征等需較長時間的審批事項提前介入,保證項目落地有的放矢,早期謀劃。
(2)整合事項,并聯辦理:將原有的選址意見書和用地預審整合,將出讓合同、劃撥決定書、建設用地批準書和用地規劃許可證整合,同步受理,同步辦理,同步核發。組織重構后原規劃、國土業務有條件并聯辦理,減少原來往返兩局頻繁調整的情況。并聯辦理審批事項能大幅度縮短流程審批時間,在太原市規資局流程再造過程中設置了多處的并聯審批。
(3)應納必進,一口進出:《城鄉規劃法》規定的一書三證、《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出讓合同、《不動產登記條例》規定不動產登記證,統一接入為民服務中心辦理,窗口統一受理審批事項,統一發放各類證書,群眾只對一個窗口便可完成審批流程,真正從群眾出發、為群眾著想。
(4)全程督辦,限時辦結:對行政審批類事項,無論是前期服務階段還是審批發證階段,均設置了每個環節的時限,限時辦結,防止因個別部門的延遲造成審批事項的整體延期,實現全過程平臺自動化管理與督查科督辦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4?總結和展望
業務流程再造的目標,是提升審批效率、優化辦事流程、減少審批環節、方便用地單位辦事,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流程再造工作組不斷學習,向先進地區學習,不斷地換位思考。在與具體科室反復對接開會討論的過程中,工作組用法治思維和服務意識去武裝自己,不合法的環節不能設置,不必要的資料不重復要,能夠征求相關政府部門意見代替審批的,調整為內部協作事項,政府部門會商的事項不讓用地單位去跑。將原規劃、國土、林業的審批平臺“五規合一”平臺、金土工程、規管系統進行有效銜接,保證平臺的互聯互通。然而,流程再造工作將部分工作前置,應完善“互聯網”+電子政務流程模式,真正讓辦件群眾少跑腿。再造工作還應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及時動態調整。
參考文獻:
[1]蔡莉麗.廈門:“多規合一”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從流程再造到制度創新[J].建筑,2019,(08):36-39.
[2]艾琳,王海熙.“深圳90”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18,(10):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