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強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建設。由于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軌道交通地下車站深基坑施工成為了人們的主體關注點,對此,必須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了解深基坑施工中的風險,不同環節中的施工進度方式等。因此本文主要針對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特點、難點及對策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特點;難點;對策
文章編號:2095-4085(2020)06-0121-02
1?前言
目前我國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是城市地下空間逐步縮小的新工程建設,且其施工風險管理已經受到了各階層群體的廣泛重視。目前全球范圍內有100多座城市擁有地鐵,總體線路超過7000km,在國內也有多座城市建成地鐵。地鐵主要是從市中心穿插而過,其地下空間的開發速度與基坑深度之間呈正向相關關系,一旦某個環節出現紕漏,則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對此,必須要加強內部的監督管理工作,優化地鐵車站維護結構,實現信息化管理,降低事故的發生概率。
2?工程概述
本次工程建設位置在杭州市,其處于金昌路與古墩路交叉口,名為地鐵4號線金家渡站,與2號線金家渡站換乘可直接換乘。本次的車站總長320.4m。工程設計分為地下三層雙柱三跨箱形框架結構,分別為站廳層、設備層和站臺層,地下一層為車站共設置三個出入口、三個緊急疏散口及三組風亭,站臺寬度為14.0m。車站兩端均為盾構接收,采用半幅蓋挖順筑法施工。車站主體東西區地下連續墻厚1m,內村墻與地下墻之間均按復合墻設計?;炷翉姸鹊燃墳樗翪35,抗滲等級為P8??紤]到施工誤差及保證結構的實際變化,地下墻施工外放尺寸為100mm。
3?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特點分析
3.1?臨時性和隨機性
在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建設中,其在施工中常常會根據當地的施工環境進行施工進度的調整。且地鐵施工管理建設都是在地下完成,挖掘深度與土層墻面所受到的壓力呈正向相關關系,需要根據施工布局加強對地鐵車站的承載強度測算,加強土層的固定性、基坑圍護結構的穩定性,保障施工環境。深基坑工程是新的集力學、結構、 水文地質等方式為一體的地基結構綜合性工程,由于施工周期長,常需經歷多次降雨、周邊堆載、振動等情況,故深基坑工程事故時有發生。地質條件和水文條件的變換,增加了基坑工程設計和施工難度。
3.2?復雜性和地域性
在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建設中,地鐵車站基坑圍護結構的支撐強度對施工建設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由于這項工程的地域性色彩明顯,其必須要提前對施工地城市進行調查研究,判斷施工地的變化情況,為施工營造安全的管理環境,保證施工地鐵環境的安全。在施工建設中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深層攪拌法和高壓噴射注漿法改善土壤強度,提升維護結構的技術變換,做好專業的施工技術規劃,這種形態下的基坑施工存在較大的漏洞性偏差,對此,必須要及時做好針對性防護工作。
4?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難點分析
4.1?基坑開挖
在進行基坑開挖時必須嚴格控制開挖深度,減少圍護樁的暴露時間,使得架設鋼支撐圍護樁變形程度最小化。堅持以地質為先導原則,時刻掌握地質數據變化情況。且在施工中也會常常出現對應的施工方案偏差,對此在基坑開挖時必須要嚴禁碰撞支撐體,防止其支撐體系誤差化。除此之外,還必須要很具監控測量標準進行收斂值的確定化,加強對于圍護結構的監控量測,對異常情況及時報警處理。其基坑開挖必須要配備充足的工字鋼、方木和鋼管,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鋼支撐架進行維護和加固,聘請專業人士對施工現場的隱患風險點進行指點,由專人進行統一指揮施工,減少二次塌方傷及事故加重。
4.2?管線滲漏水
在基坑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對井內積水進行抽排,安排專職員工對開挖后的土質以及含水量進行檢查,做好針對性記錄,一旦出現土層含水量增大或者側壁存在滲水必須要及時上報匯總,利用基坑內配備的應急物資資料實現問題的針對性解決,增強設施設備的管線監控測量,定期對數據進行檢測和分析確定,反復比對,逐步實現施工的質量合格性。一旦基坑出現側壁滲漏水嚴重,必須要在此處放置沙袋,使其層層錯開,提升基坑內部的水泵情況,且將坑內的積水排入雨水管道,在空洞處填充對應的注漿,使得其區域內部的滲漏處有一定的空間可進行探測。對此,還需要在建筑墻體布置部分沉降監測點,對于可能出現的異常數據進行分析,降低結構數據的量測性和異常性,實現多種物資的充足供應,減少管道滲漏水現象的概率,實現建筑物的動態實時掌控。
5?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措施分析
5.1?完善施工方案
在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建設中,必須設計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確保臨近地鐵車站監控維護工作作用,提高結構施工的專業性管理。目前臨近地鐵車站基坑結構施工采取分層施工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和進度,其將地鐵車站的基坑圍護結構施工分為上下兩層,采用開放式施工建設,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半蓋挖工藝,構建合理化支撐結構系統為車站基坑圍護結構施工建設創造條件,提升其穩定性和合理性。為了能夠完善施工建設方案,必須要確定現場施工地的情況,提升檢測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做出最佳的建設施工方案,從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質量,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5.2?加強施工監測
在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建設中,施工方必須要根據施工地的地質情況對深基坑圍護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實時監測,使施工要求符合國家標準。為了確保施工場地環境的穩定,必須要對施工地的地質環境進行反復測算,加強土壤的強度,提升施工監測效率。如果施工現場與施工圖紙出現沖突與偏差時,必須按照施工的現場結構對圖紙改進,完善施工建設方案。而在對施工現場進行監測時,必須要對地鐵車站基坑施工位置位移,磚體變形以及結構變化等情況分析,根據國家標準來對結構的穩定性進行規劃設計,實現施工監測的標準化。一般來說,施工監測可以在距離基坑挖掘深度兩倍以上的地方,以此來確保觀測的結果的科學性和低誤差性,保證獲取最佳的監測結果。根據現場的施工情況加大監測頻率,以監測信息指導施工。
5.3?確定應急方案
在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建設中,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合理設計,提升設計水平,優化設計方案優化選擇,逐步了解同期施工現場狀況與設計方案狀況,做好設計圖紙的修正,將其作為工程設計的重點,提升設計技術水平。在進行施工管理時還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相應的數據進行重點審查,根據施工單位的實際情況做好專業說明,結合施工單位的工程經驗以及材料狀況實現資源的可行性管理。且在施工前還必須要重視制定新的監測方案和應急預案,合理布置監測點,定期或者不定期對人員進行培訓和處理,綜合全面的考慮,加強施工管理的合理化監測和應急方案的有效制定。
6?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越來越重視現有的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特點、難點管理工作。為了進一步的創新地鐵車站基坑圍護構施工方式,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針對性的方案,通過施工前的準確性的施工監測和數據采樣,將臨近地鐵站深基坑施工現場的地質環境,水文環境,以及其他的受力環境綜合分析,減少施工事故的發生概率,促進施工的可持續性發展。目前東區40~38軸第四道鋼支撐架設完成,26軸第三道鋼支撐架設,最大變形為12.9mm,地表沉降0.96mm,周邊管線最大沉降59.11mm。
參考文獻:
[1]丘建金,高偉,周贊良,等.超深基坑及超大直徑挖孔樁施工對臨近地鐵變形影響分析及對策[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31(6).
[2]朱玉明,張永軍,沈瑞鶴,趙世強.地鐵車站深基坑施工風險分析及控制[J].建筑技術,2011,(01):53-56.
[3]楊玲,黃天寅.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施工風險控制[J].城市道橋與防,2008,(10):19,125-127.
[4]成娟.西安地鐵車站深基坑施工風險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1.
[5]周圣賢.地鐵車站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研究[J].環球市場,2016,(22):230.
[6]姜葉翔.杭州地鐵某車站深基坑施工監控分析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