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紅麗 崔芳囡 湯欣
關鍵詞:肌酸磷酸激酶;對乙酰氨基酚;阿托伐他汀
中圖分類號:R589?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13.062
文章編號:1006-1959(2020)13-0191-02
1臨床資料
郝某,男,58歲。因“發熱1天,嘔吐1小時”于2019年11月19日就診于中國人民大學醫院。1天前無明顯原因出現發熱,偶有輕咳,體溫38.5℃,自服對乙酰氨基酚1000 mg(必理通2片),隨后大汗,全身肌肉無明顯酸痛,稍有惡心,就診前1小時嘔吐1次,為胃內容物,量不多,無頭痛。既往史:高脂血癥,3年前始服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睡前;前列腺良性增生,間斷服用普樂安片2片/次,3次/d;無藥敏史,無家族遺傳病史、傳染病史。于2019年5月體檢肝功、腎功、血糖、心肌酶譜、甲狀腺激素水平正常,血常規、尿常規正常。超聲示:甲狀限、心臟、肝膽胰脾腎正常,頸動脈壁增厚,前列腺輕度增生;胸片正常。入院查體:神志清,精神正常,心肺腹查體正常,四肢及神經系統無異常,體溫37.2℃,血壓120/72 mmHg,咽腔無充血,左肺底散在濕羅音,心率72次/min,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輔助檢查:胸片示:左下肺片影;心電圖示:竇性心律。診斷左肺炎,給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靜脈注射,1次/d。11月19日生化檢查:肌酸激酶升高明顯(表1),立即停用阿托伐他汀,并以“肌酶升高待查”轉入上級三級醫院,擬診為無癥狀高肌酸激酶血癥、肺炎。待病情穩定,攜就診病歷及檢查結果下轉回本院,治療方案為左氧氟沙星治療,治療5 d,患者體溫正常,無發熱、咳嗽,肺部羅音消失,胸片左下肺片影消失,痊愈出院。12月6日復查,CK接近正常(表1),恢復阿托伐他汀20 mg服用;2020年1月17日再次復查,CK正常。
2討論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為二聚體酶,由兩種相同的或極其相近的亞基組成,共有4種同工酶的形式,分別為肌肉型(MM)、腦型(BB)、雜化型(MB)、線粒體型(MiMi)[1]。MM和很少的MB存在于骨骼肌中,BB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腦和腎臟,MB主要存在于心肌,其他是MiMi,MiMi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線粒體中。肌細胞膜的孔徑為3~40 nm,酶蛋白分子直徑為50~200 nm,結構完整和功能正常的肌細胞結構使得CK很少透出細胞膜,細胞外液的CK濃度僅為細胞內液濃度的1/10000~? ? ? ?1/1000,血清CK水平低且相對穩定,根據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不同,可以推斷CK升高源于那部分組織,有助于明確病因[2]。
CK升高按病因可分為肌性病高CK血癥和非肌性病高CK血癥,特發性高肌酶血癥屬于非肌性病高CK血癥的一種。特發性高激酶血癥顯著表現為CK升高,即CK水平>正常高限值的1.5倍,至少有3個月的持續性升高[3]。CK升高原因中服用他汀是藥源性常見原因,調脂藥物長期使用者等高危人群會發生橫紋肌溶解藥物因素。他汀類藥物對橫紋肌有毒性作用,可能與他汀類藥物可使輔酶Q10合成發生障礙,引起細胞膜的不穩定有關,也可能與他汀類藥物減少膽固醇合成減少,導致供給細胞膜的膽固醇相應減少,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和不穩定性有關[4]。另有研究表明[5],應用莫西沙星及抗病毒藥物替呋定和比拉米呋定也會引起肌酶升高。CK升高常見于心肌梗死、惡性腫瘤、飲酒、濫用藥物、全身代謝性疾病、感染、惡性發熱、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疾病、血液病、妊娠、藥物不良反應等[6]。Sehlattner U等[7]對37例內分泌性肌病的病因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病因構成由高至低分別為甲狀腺功能異常、維生素D缺乏、腎上腺功能異常、甲狀旁腺疾病、垂體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病,35.5%伴有非特異的神經肌的癥狀,表現為下肢乏力、軟癱、抽搐、肌肉疼痛;80.6%患者肌酸激酶輕度升高,其中糖尿病合并急性并發癥肌酸激酶中重度升高發生率最高,為29.4%。Hekimosoy Z等[8]研究表明,非糖尿病就診的肌酸激酶增高患者中26.5%為甲狀腺功能減退(原發或繼發)。因此,甲狀腺功能減退是引起CK增高的另一個原因。
無癥狀CK異常升高可分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情況CK水平可受年齡、性別、種族、地域、運動等多種因素影響,其中運動所致的血清CK波動,是最常見的生理因素[9]。短時間劇烈運動,可使CK升高至正常的10~20倍,CK在運動后幾個小時開始升高,4 d左右達高峰,7 d左右開始回落,抽搐時肌纖維產生的牽拉使細胞膜通透性增高,同時抽搐時肌肉缺氧、乳酸增多、三磷酸腺苷水平降低等均促使酶釋放入血[10]。急性發熱是臨床常見急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季節性流感引起,可伴肌酸激酶升高。既往研究報道[11],勞力性熱射病常導致橫紋肌溶解的發生,肌酸激酶明顯升高,高溫環境和長時間劇烈運動是橫紋肌溶解的共同作用因素。
本案例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5年,此次發病時表現為發熱、無明確肌肉抽搐史,不排除夜間入睡時因發熱寒戰抽搐,且CK升高持續2周后明顯下降,4周恢復正常,不屬于特發性高肌酸激酶血癥,也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另外,既往CK升高時均無發現血糖、血鈣、甲功的異常,排除常見內分泌疾病。患者一次服用1000 mg對乙酰氨基酚,超過安全劑量。有研究對乙酰氨基酚的激發試驗時發現[12],有肌溶解的現象,大劑量可以引起甲狀腺功能障礙及肝細胞損傷。對乙酰氨基酚在肝臟代謝,其通過P450酶影響肌酶的代謝。因此,本案例患者超高CK的原因,考慮在他汀服用導致的細胞膜功能不穩定基礎上,伴多個不良因素,致CK明顯升高。如果檢查肌酶時能同時檢查肌酶同工酶,會更有助于病因的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