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琴
產后出血是產科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占分娩總數的1%~2%,是目前我國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產后出血指的是在分娩后24小時內,產婦順產陰道出血量超過500毫升,剖宮產后陰道出血超過1000毫升。產婦在短時間內大量失血會降低自身抵抗力,容易造成產褥感染,還可能因腦垂體缺血而壞死,危及產婦生命。所以,預防產后出血對于產婦來說非常重要,本文簡單介紹預防產后出血的相關知識。
1.子宮收縮不良。產婦子宮收縮功能乏力,可能會導致產后出血。胎盤雖然已經排出,但是由于子宮松弛,會有部分血液積聚在宮腔內,出現陰道出血,陰道出血過多,即為產后出血。另外,部分產婦在分娩時會出現異常情況,比如胎兒巨大、產程過長等,都會引起宮縮乏力,造成產后出血。需要警惕的是產道裂傷,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可能會危及產婦的生命。
2.胎盤因素。胎兒在娩出后,胎盤一般可在十幾分鐘后自行娩出。若出現胎盤剝離不全,胎盤不能自然地從附著的位置剝離下來,就可能會造成胎盤殘留,從而影響子宮收縮出現產后出血。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胎盤生長入子宮肌層,從而形成胎盤植入,造成產后出血。部分產婦在懷孕前由于已經進行過多次流產手術并且在術后不注意衛生,經常會引發子宮內膜炎,這也是容易造成產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3.凝血功能障礙。有些產婦本身患有嚴重肝炎、血小板減少、重度貧血或存在凝血機制障礙,其在分娩過程中,凝血物質缺少,導致血液不能及時凝固,會增加產婦產后出血的概率。所以產婦一定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平時多加注意身體。另外,胎盤殘留、產道裂傷等出血過多也會消耗大量凝血物質。此時,醫生一定要及時給予止血藥物,積極準備血源,做好搶救準備。總而言之,無論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產后出血,孕婦一定要積極接受治療。
4.軟產道裂傷是產后出血的另一大原因。在分娩過程中,胎兒從陰道娩出時,會對周圍軟組織造成很大的壓力,從而損傷宮頸和陰道。這種情況多因為胎兒過大、產程過快、產力過強。另外,第一次生產的產婦會陰條件較差會發生陰道壁裂傷、宮頸裂傷以及會陰組織裂傷等,這些裂傷如不及時縫合很有可能造成產婦產后出血。
1.重視產前保健。護理人員應加強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凝血功能障礙的女性要先積極配合治療再開始備孕,已經懷孕的女性應終止妊娠。患有血液病、白血病或肝炎等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否則可能會在分娩時出現意外。可能發生產后出血的高危產婦,如多次人工流產導致子宮內膜脫落、胎盤粘連的產婦,應提前入院,防止在分娩過程中發生意外,另外,要積極治療妊娠并發癥。女性應多了解生育知識,減少人工流產次數。
2.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要克服精神過度緊張,保持平靜的心態,不必過分擔心或者驚慌。精神過度緊張會引起宮縮乏力,從而造成胎盤滯留,可能引起產后出血。另外,在產婦分娩過程中最好不要使用過多的麻醉劑和鎮靜劑,否則可能會出現宮縮乏力從而出現產后出血。
3.合理補充營養。懷孕期間,孕婦需要多補充營養物質,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有貧血的孕婦應該及時補充鐵質。
4.提高分娩質量。醫生和護士應該在產婦子宮收縮間隙幫助產婦消除顧慮,給予指導正確的分娩方式,使產婦順利分娩。產婦也不要盲目追求剖宮產,剖宮產相比順產流血更多,更容易因子宮收縮乏力而造成產后出血。產婦也應該多注意休息,避免體力過度消耗。
5.為了防止產婦在分娩12小時后出現出血現象,護士應該在產婦產后仔細觀察,防止產婦出現陰道出血,此外還要注意血壓與脈搏的變化。
6.產婦要及時配合醫生和護士,在胎兒產出后不要過早按摩子宮或牽拉臍帶,同時要及時排出膀胱內的尿液,否則可能會影響子宮收縮,造成產后大出血。產婦應根據自身的情況盡早下床活動。
總之,產婦要保持平靜的心態面對生產,不用過分擔心。另外,產婦應根據自身情況盡早哺乳,有效刺激子宮收縮,從而減少陰道出血量。產婦在出院后也不能忽略身體健康狀況,應及時補充營養,注意身體恢復,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