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琬婷
舞蹈+影像=舞蹈影像?一直以來,舞蹈被視為一種現場表演的藝術形式,通過舞臺等環境的互動,帶給觀眾直觀的感受,如今,很大一部分觀眾和舞蹈家的相識,和舞蹈作品的相遇,大多數已經不在劇場,而是在影像中。觀眾的審美體驗,從劇場舞臺拓展到了視頻影像。舞蹈與影像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態相遇結合,形成舞蹈影像,是舞蹈藝術與影像藝術交叉后的產物,是科技進步發展的必然產物,但并不是舞蹈與影像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單純的“舞蹈為主、影像為輔”或者“影像為主、舞蹈為輔”,而是將舞蹈藝術與影像視聽語言巧妙結合,形成了一種具有獨特審美屬性的藝術形態,兩者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多數情況下產生的是1+1>2的藝術效果,在現代科技和大眾審美傳播的環境下,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組合。
一、多媒體影像與舞臺舞蹈藝術
(一)舞臺多媒體影像的定義
舞臺多媒體影像,一般是指計算機、視頻、音頻技術等多種媒體的綜合影像,其技術范圍包括動畫、動作捕捉、實時播放、全息投影等。多媒體影像以其獨特的視覺媒介參與舞臺創作,激發舞臺創作的靈感。在中國傳統的古典舞、戲曲表演中,運用水墨、國畫等中國風傳統視覺元素來表達意境;在試驗性舞臺演出中,發揮舞者與舞臺影像環境的互動性;在現實道具為主的舞臺表演中,小規模運用媒體去表現一些奇幻場景。
(二)多媒體影像對舞臺舞蹈藝術的作用
多媒體最基本的特性是交互性,舞蹈舞臺演出過程中,舞蹈藝術與多媒體影像形成交互影響,共同完成演出,具體可表現為三個方面。
1.增強舞蹈表現氛圍,制造視覺奇觀
多媒體技術利用燈光、音響、投影等技術為舞蹈表演營造出表演氛圍,制造視覺奇觀。
2.實時捕捉,輔助舞蹈表演
實時影像與舞者表演的同步呈現,既豐富了舞蹈的表現內容,也增強了舞蹈藝術的表現力。
3.參與舞蹈表演,構成舞臺舞蹈表演元素
多媒體影像所呈現的效果,可能會使舞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或者調整表演內容,影像在這時就成為輔助舞蹈敘事的元素。
(三)舞蹈對多媒體影像的反饋
在缺少舞蹈藝術來結合的情況下,多媒體影像往往以單純的燈光、音效、造型為主,其作用僅限于增強舞臺效果。當有舞者的表演行為參與進來后,多媒體影像形成與舞者的互動,將舞者的表演作為多媒體輔助或者直接呈現的對象,豐富了多媒體影像的內容和形式。
二、純舞蹈影像
(一)純舞蹈藝術
現代舞大師莫斯·坎寧漢認為,舞蹈的本源是動作,“動作”即“舞蹈”,不表現任何感情,創立“機遇編舞法”,建立了“純舞蹈”理念與風格,注重形式感和純動作。
(二)純舞蹈影像
純舞蹈影像在表現形式上跟純舞蹈藝術理念接近,純舞蹈影像的拍攝一般不含有任何多媒體設備,不需要特殊光影造型,遵循最原始的表達方式,完全以舞蹈演員為主體,展現舞蹈演員的表演。
三、影視化舞蹈影像
(一)歌舞片
歌舞片興起于20世紀20年代末的好萊塢,幾乎與有聲電影同時誕生,1927年第一個有聲電影《爵士歌王》標志著歌舞片的誕生。歌舞片以歌舞為基礎,是舞蹈影視化最常見的存在方式。舞蹈是歌舞片的主要展現內容,使其成為獨特的電影類型。舞蹈在歌舞片中的作用不再單一,開始承擔塑造舞蹈氛圍的功能。這類影片主要有《雨中曲》《舞出我人生》等。
(二)舞蹈傳記片
舞蹈傳記片往往以表現某個舞蹈演員的經歷為主,舞蹈成為塑造人物性格、傳達人物情感、表現人物命運的元素。這類電影對舞蹈的處理僅僅圍繞主人公展開,主人公與舞蹈是最重要的表現對象。這類電影的舞蹈內容呈現往往采取整體完整、局部欠缺的處理方式,重點展現主人公在舞蹈過程中的情感變化。這類影片主要有《黑天鵝》《皮娜》等。
(三)舞蹈元素片
舞蹈元素片基本上是目前最常見的電影,幾乎每一部電影里面都會有舞蹈元素的存在,舞蹈作為故事元素,主要有幾個功能:推動劇情參與敘事、塑造人物形象、構建人物關系、表現戲劇沖突、調節影片節奏、渲染情緒、營造氛圍、傳達文化內涵。這類電影有很多,常見的代表作品有《阿飛正傳》《泰坦尼克號》《紅高粱》等。
四、舞蹈影像的多元化形態
(一)電視舞蹈
電視語言突破了舞臺對于舞蹈表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對舞蹈藝術的大眾傳播起到積極作用。舞蹈藝術特有的對于時間和空間運動式的把握,為電視語言提供了拓展空間。常見的形態有《CCTV舞蹈大賽》《舞蹈風暴》等。
(二)舞蹈宣傳片
舞蹈作為審美元素,經常會出現在一些重要的宣傳片中,表現該地區或者單位的氣質,如《云南印象》。
(三)MV和廣告
MV是以歌曲和舞蹈作為基本元素構成的舞蹈影像作品,舞蹈主要為音樂服務,兩者相互合作,完成一個作品。廣告作品中,舞蹈是審美的存在。
(四)創意舞蹈視頻
以舞蹈為核心創意元素的短片、微電影、動畫等成為新的舞蹈影像形態,逐漸豐富,推動了舞蹈影像的發展。
五、創意舞蹈影像創作
無論是新媒體影像、純舞蹈影像、影視化影像,還是其他多元化舞蹈影像,其最核心的創作原則在于以舞蹈為基礎。舞者就是當之無愧的靈魂。在舞蹈影像創作過程中,有幾個基本的創作技巧。
(一)舞者核心原則
影像圍繞舞者進行創作,能最大程度抓住舞蹈的靈魂所在。例如,《黑天鵝》《雨中曲》中舞蹈片段,攝像機始終緊跟著舞蹈演員拍攝。
(二)動作核心原則
舞蹈以動作傳達情感,每一個微妙的動作都有重要的意義,舞蹈影像創作需要注意對細節動作的捕捉。
(三)完整性原則
任何一部舞蹈作品都是連貫的動作串聯,舞蹈影像創作必須保證舞蹈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創造1+1>2的效果,殘缺的舞蹈影像只會出現1+1<2的效果。
六、結語
舞蹈與影像的結合,是科技發展和大眾審美傳播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一種新的藝術形態。但是,這并不是舞蹈與影像的簡單相加,影像在時空處理上比舞臺舞蹈空間大,舞臺舞蹈在完整性和體驗感層面比影像強烈,兩者的結合創造出新的可能,在相互妥協、相互牽制、相互補充中相互促進,這樣符合創作規律的結合才可以產生1+1>2的藝術效果。
(河南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