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體育課堂教學認知包括運動理論認知和運動實踐認知,運動認知對學生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運動認知的提升可以采用理論課的方式授課,但最好的方式還是來源于運動實踐當中。在目標引領內容的體育與健康學科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通過教學實踐來充分調動學生視覺、感知覺、思維決策能力的參與和發展,從而提升運動認知水平。
關鍵詞:運動認知;教學實踐;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6-00-02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運動能力的具體表現形式為體能狀況、運動認知與技戰術運用、體能展示與比賽。”其中運動認知能力可以理解為與運動有關的身體活動,包括運動中的視覺、感知覺、思維和決策的能力。體育課堂教學認知包括運動理論認知和運動實踐認知。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運動理論認知更多地強調對于相關運動的保健知識、運動安全意識、場地規則、裁判方法等的知曉,屬于理論上的知道和了解。正是因為純理論知識,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運動實踐認知更多地強調對于動作方法、技戰術配合等的了解,通過初步地認知達到后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目標。
運動認知是運動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運動能力強則運動認知水平高,這也不是絕對的,也存在運動認知水平高的人但是運動能力一般的情況。總體而言,運動認知伴隨著運動能力的提升而提升。那如何在平常的體育課堂實踐中融入運動認知的教學,通過親身實踐的方式來提升運動認知的水平值得深思。以下筆者結合幾個案例來具體地談一談。
一、視頻和微課的使用強化視覺認知
案例一:W老師授課的內容是水平一前滾翻。W老師通過跑酷視頻導入本課,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討論當跑酷運動員摔倒時是怎么做的。然后,播放微課講解了人體從頭到腳的各個身體部位和各個身體部位依次著墊的前滾翻動作方法,要求學生在前滾翻時做到低頭、滾動圓滑。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水平一階段的運動技能目標要求學生初步了解安全運動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關安全避險的知識和方法。本節課W老師通過播放跑酷運動員精彩的跑酷動作吸引學生的眼球,導入的方式非常好,學生們直觀地看到滾翻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知道滾翻是人體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學生們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得出當發生意外時可以用滾翻來保護自己。加深了學生們的視覺認知,樹立學生們在運動中的安全意識和正確避險的方法。
學生運動認知能力的建立是在對某一具體事物感知的基礎之上形成的,沒有感知的基礎就好比拔苗助長一樣,學生接受起來會吃力一些。本案例中,W老師結合水平一階段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這一學情采用微課教學這一輔助手段,呈現人體從上至下的身體構造,學生再通過觀察視頻中教師的示范感受到從頭到肩、背、腰、臀依次著墊的順序,更好地理解滾動圓滑的重要性。
體操教學中除了掌握相應技術的動作方法之外,優美的身體姿態是貫穿始終的內容之一。
什么樣的身體姿態是優美的?如何鑒賞美?首先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觀看優美的動作示范,在腦海中形成漂亮動作的表象,才能達到在練習中做到姿態美的可能。其他體育項目的教學中也同樣可以借鑒,如足球腳內側踢球,教師往往通過兩人一組擊固定球的方式讓學生觀察用腳的什么部位觸球和腳觸球的什么部位來形成初步的視覺認知從而深入地進入實踐學習。
二、道具和音樂的使用加強感知覺認知
案例二:L教師授課的內容是水平四武術健身長拳1~3動。L教師指導兩名學生手持跆拳道腳靶,高度與練習者肩部的位置同高,練習者雙手頭上交叉從上至下體會開步雙劈時劈拳的力度及手臂的控制力。在學生分組練習的過程中L教師播放了《醉拳》《男兒當自強》等氣勢恢宏的音樂組織學生進行學練。最后一曲《少年強則國強》的優美音樂帶領學生們進行身體放松,然后帶領所有學生連喊三聲“少年強則國強”。
本體運動知覺是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的有力保障。知覺包括對方位的知覺、運動幅度大小的感知。本案例中L教師借用跆拳道腳靶這一道具加深學生的本體運動知覺,讓學生們體會到雙劈拳時的發力方式。劈拳不是一味地從上向下劈,而是要有手臂的控制力,并且劈拳后拳的高度要保持與肩部同高。這種感覺與知覺的有效配合才能更好地提升技術動作的學練,通過腳靶這一道具的使用變枯燥武術學練為生動活躍的合作學習氛圍,加深了學生們對動作的記憶,提高了動作的質量。
練習武術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們習武時的精氣神,樹立少年強則國強的愛國主義情懷,弘揚武術博大精深的精神。這種運動認知是要在身體感知覺的基礎上慢慢培養的。本案例中L教師通過播放與武術相關的音樂,烘托了練習的氣氛,讓學生在集體學練環境中感受到學習武術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對于以學生學練為主的武術類、健美操類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練興趣保持的時間較短,那么,道具的合理使用則會提高小組之間合作互助的積極性、不同節奏音樂的使用會調動學生學練的激情。通過對感知覺的刺激加深對運動認知的理解,達到運動認知和技能的提升。
三、準確的判斷鍛煉思維決策認知
案例三:Z教師是一名高中教師,他授課的內容是籃球“二攻一”戰術配合。Z教師組織學生每三人一組,兩人進攻,一人防守,通過體驗探討出完成“二攻一”戰術配合的方法是進攻隊員主動突破防守隊員或者是傳球給同伴完成配合,再結合學生“二攻一”戰術配合正誤示范對比講授籃球走步和二次運球的裁判規則。最后,劃分場地開展籃球競賽。
體育運動學習過程中伴隨著非常多的運動決策,通過對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到采取行動的支配需要思維快速運轉,準確地給予判斷。本案例中Z教師改變了以往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出“二攻一”戰術配合的方法可以是自身過硬籃球技術的突破,也可以是與同伴之間的傳接球配合。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地思考與判斷,學生們隨機應變的能力會更強。
體育與健康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的課程,強調身體的積極主動參與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這種運動認知能力離不開對籃球裁判規則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開展籃球相關活動和欣賞籃球比賽。在整個籃球模塊教學中,在學生已經掌握籃球相關技術的基礎上著重要將技戰術運用與體能、籃球比賽、籃球規則和裁判方法作為學習內容的重點。本案例中Z教師講解籃球走步和二次運球違例的規則沒有以理論課的形式教學,而是借用學生的正誤示范對比來講解的,讓學生一目了然,在懂規則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準確地選擇進攻的方式,培養思維正確的決策。
教學評價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評、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三個方面。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以便于更好地進行調整和完善,在評價中提升自我認知的能力。評價的內容除了重視技能、體能外,對于運動認知能力的獲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案例中Z教師組織學生分場地開展籃球競賽的前提就是學生們要懂得籃球的裁判規則,那么對于運動認知的評價方面就要側重于學生是否懂得籃球比賽的裁判規則,在籃球比賽中做到人人參與,人人都是裁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