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進東 向瑞雪陽 關婷文 李林萱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青年成長與教育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青年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習近平青年教育觀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指明了青年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以社會之德、學校之德、教師之德進行文化育人、實踐育人、鑄魂育人,堅持以“六個下功夫”為核心的教育內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人才,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教育觀
習近平青年教育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突出特征。習近平青年教育觀形成了以教育目標、價值取向、教育路徑、教育內容等為核心的青年教育思想體系,對新時代青年的教育與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青年教育的總體目標:“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該有怎樣的新青年?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教育觀圍繞著“培養什么人”這一時代命題展開論述,通過“扣扣子”“補鈣”等生動形象的闡釋明晰了青年教育的總體目標——“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
新時代教育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育的發展與時代緊密相連,建國初期的“三好青年”、改革開放時期的“四有青年”等都是教育對時代發展的反映,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要求教育與時俱進,對時代的新要求、新使命及時給予答復。面對新時代的新矛盾、新機遇、新挑戰,教育要培養能夠正確認識新矛盾、善于抓住新機遇、勇于迎接新挑戰、敢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回望歷史,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正向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穩步邁進,青年一代要有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使命感、“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責任感,自覺投入到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
教育要培養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青年。新時代青年要能夠“有大愛大德大情懷”,能夠“心無旁騖求知問學”,能夠“增強體質、健全人格”,能夠“提高審美,培養人文素養”,能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馬克思深刻批判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的異化、片面發展狀態,明確了追求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目標。習近平指出新時代的教育在原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基礎上更進一步,強調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從德、智、體、美、勞五方面深入培養青年,關注青年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只注重學習而忽視其他能力培養的教育是不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教育的發展需要為社會培養綜合能力較強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國家建設注入人才力量。
教育要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的與歸宿。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我國的政體和國體決定了教育的方向。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教育要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教育要為黨的建設與發展培養又紅又專的接班人。在這些根本問題上,必須立場堅定,毫不動搖。
二、青年教育的價值取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世界發展規律出發,結合全球化的國際環境與新時代的國內環境,把握世界大勢,運用歷史經驗,科學回答了“為誰培養人”的方向性問題——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2]
教育要為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培養可靠接班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進行全局把握。習近平多次強調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信仰堅定,黨的事業才會后繼有人。青年的教育要始終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引導廣大青年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跟黨走、聽黨話、自覺增強政治素養,為黨的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
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人才。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新征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肩負起高等教育“四個服務”的時代使命,堅持高等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三、青年教育的基本路徑:堅持立德樹人
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不僅明確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根本問題,也科學回答了“如何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為青年教育提供了基本路徑。習近平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3],指明了要通過立德以達到樹人的目標,立德是樹人的前提和基礎,是青年教育的基本路徑。換言之,欲要樹人,必先立德;欲要立學生之德,則需先立社會之德、學校之德、教師之德,“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4]。
立社會之德以育時代新人。社會是青年成才的大舞臺,“全社會要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責任”。一方面,社會要堅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在時代發展中歷史實踐中的產物,是社會主流價值取向,需要人民的認同與踐行。習近平多次指出青年是否真心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在生活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乎著自己個人的命運與未來,更關乎著社會能否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因此青年的教育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中,鼓勵青年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自己的言行,引導青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價值體系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落實到生活的點滴細節中。另一方面,社會要堅持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習近平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5]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的根基所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藏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勤勞智慧,值得我們繼承發展,社會需加強博物館、藝術館、紅色教育基地建設,用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核指導青年一代的生活實踐,用偉大民族精神激勵當代青年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
立學校之德以育時代新人。學校是學生成長學習的重要場所,承擔著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因而學校之德對時代新人的培育至關重要。習近平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6]一方面,學校教育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7]另一方面,學校教育要積極“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將五育貫穿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全方位,創新育人模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注重知識教育,更要注重德育,不僅強調體育,還要加強勞動教育與美學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立教師之德以育時代新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因而立教師之德是培養時代新人的基本途徑。習近平多次強調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闡釋了一名好老師該具有的“教師之德”。習近平在2014年教師節時同北京師范大學的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出了“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四點要求;在2018年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了要“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在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闡述了思政教師的“六要”,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講話精神準確概括了新時代教師之德,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不僅要具備廣博的知識與超強的能力,更要有高尚的品德與堅定的信念,要用教師之德涵養學生之德,在潛移默化中教育與影響學生。
立好社會之德、學校之德、教師之德,是為立好學生之德打下基礎。學生之德是時代新人的首要條件,立好修身之德、齊家之德、愛國之德是學生之德的重要內容。學生要在教師的淳淳教誨下學習教師的高尚品德,在學校優良校風的感染下修養自身品德,在同輩群體的榜樣示范中學習優秀品質,在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傳承優良家風,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的大舞臺中實踐鍛煉,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四、青年教育的具體內容:“六個下工夫”
習近平的青年教育思想以立德為基本路徑,以育人為根本目標,以為中國共產黨、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接班人為教育方向,同時還指出了以“六個下功夫”為核心的教育內容,形成了完整清晰的思想體系。
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青年的理想引領人生方向,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8]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引導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9],引導學生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學生如果缺少理想信念,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國家的發展就會缺少方向與動力。如果學生理想信念堅定,認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并將個人理想與中國夢相結合,在實現個人理想時能夠助力共同理想的實現,那么國家的未來就充滿希望。因而要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直氣壯上好思政課,做好思想引領。
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愛國主義情懷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具備的真摯情感,“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王昌齡的家國情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甫的憂國憂民,而對新時代青年來說,“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10]一方面,引導青年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向黨組織靠攏。另一方面,引導青年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堅定“四個自信”,積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凝聚共識,教育青年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時,愛國主義不能緊緊停留在認知或情感層面,要將愛國主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導青年明白新時代愛國的表現,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愛國主義意志,落實愛國主義行為,要教育青年將愛國主義落實到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關心國家大事,心系祖國與人民,讓愛國主義精神在青年心中牢牢扎根。
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是青年健康成長的方向盤。從青年自身來看,人的全面發展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高尚的道德品格是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青年的成長都需要有高尚品格的引領。習總書記指出,“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11]從民族發展來看,青年道德水準與精神風貌集中展現了我們民族的精神風貌,積極錘煉高尚品格、繼承偉大民族精神是對民族精神與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因而,品德修養是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需引導青年錘煉自身品德,積極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承擔時代責任,做思想先進、行為端正、人格高尚的時代新人。
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青年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是增長本領的關鍵時期,需有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掌握扎實的知識基礎,培育過硬的能力素養。對青年的教育要注重其知識的積累,正如古語:“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都要珍惜韶華、不負青春,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煉過硬本領,使自己的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跟上越來越快的時代發展。”[12]一方面,教育青年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將專業知識學精、學透、學深。對專業知識能透徹理解、深入分析、靈活運用,把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領悟知識、驗證知識,提高實踐能力;還要善于思考,不斷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發現已有知識的不足,不斷去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培養青年廣博的知識儲備,將知識學廣、學博、學通。習總書記曾指出,學習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富有探索精神的。要注重通識教育,鼓勵青年能通讀人文、自然科學相關經典書目,掌握相關基礎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對青年的培養注重系統性,注重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鼓勵青年讀書學習貴在堅持,水滴石穿,長期積累,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與時俱進。
教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美好的青春是用來奮斗的,不是用來虛度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一代代青年接力奮斗而來的,祖國的美好明天需要由當代青年接續奮斗來創造。要教育引導新時代青年認識到時代的責任與使命,敢于擔當、勇于奮斗,用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精神、奮斗的行動去追逐夢想,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貢獻力量。一方面,奮斗是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不是自我激勵的口號,不是自我安慰的良藥,只有真真實實的行動才是真正的奮斗,要將奮斗落實到點滴行動中。另一方面,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奮斗的過程不會輕輕松松,要教育引導青年不畏艱苦、迎難而上,要學會堅持,不輕言放棄、不隨意懈怠,勇于砥礪奮斗,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綜合素質是個體在教育和環境影響下個體多方面能力或素養的綜合。國家需要的人才不是唯書本的書呆子,而是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人才,是綜合素質的各個要素相互作用、全面協調發展的個體。習總書記強調教育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青年的培養要注重青年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要加強德育,將立德樹人貫徹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培養學生道德認知、增強道德情感、引導踐行道德實踐。要開發學生智力,引導學生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探索發現,培養創新思維。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在鍛煉中增強體魄、磨煉意志、健全人格。要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育,用馬克思主義美學觀引導青年,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要引導青年樹立勞動光榮的價值觀,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氛圍,鼓勵青年參與志愿活動及其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感悟勞動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
[2]習近平.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
[3]習近平.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8-22.
[4]習近平.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
[5]習近平.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8-22.
[6] 習近平.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9-10.
[7]習近平.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
[8]習近平.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4.
[9]習近平.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4.
[10]習近平.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4.
[11]習近平.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4.
[12]習近平.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4.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