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鳴雷
摘 要:近幾年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快速發展,文章從專業培養目標調整、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培養及樹立品牌特色幾個方面對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建設進行了研究探討,提出了具有自身特點的建設思路。
關鍵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品牌特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13-219-03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ake Beijing Inform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Jiang Minglei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Department of Traffic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echnical specialty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adjustment of specialty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brand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tructur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teachers troop; Brand characteristics
CLC NO.: G71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3-219-03
引言
近幾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規模一直處于全球領先地位,2018年、2019年產銷量均超過100萬輛。由于新能源汽車從2015年才開始起步發展,伴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該行業生產、銷售及售后服務市場都需要大量掌握新能源汽車相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專門人才,因此培養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和售后技術服務的人才符合我國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新能源汽車專業已有4年,為適應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未來汽車技術發展變化,以及該專業經過4年專業建設后,需要對專業原有的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培養、實訓基地建設等做出適當調整,對專業培養目標及就業崗位進行更準確的定位,突出學校自身的新能源汽車專業特色,使所培養的學生更能適應企業需求。
1 依據北京市產業布局及學生就業期望對專業培養目標做出調整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領導,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因此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企業、地區和社會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做好專業建設的終極目標,我們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分析確立的就業崗位目標就成為開展專業建設研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隨著北京市制造產業外遷,以及學生和家長對整車生產制造類工作崗位的不認可,所以我們原專業培養方案中設置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崗位已經不適合了,應予以剔除。就業崗位設置為新能源汽車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等環節的工作崗位,如新能源汽車銷售顧問、售后服務接待、新能源汽車檢測維修、新能源汽車保險與理賠、新能源汽車備件管理等,由于這些崗位用人需求量大,工作地點離家近,滿足學生及家長的就業需求,予以保留。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以及北京市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將北京建設成為國際新能源汽車高端創新中心及推廣應用高地的目標,我們為該專業新增設的就業目標有車輛傳感器裝調、標定及測試,新能源車輛測試、狀態監測及部件調試,無人駕駛汽車線控系統檢測、試驗,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等崗位。
2 適應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趨勢前瞻性調整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設置課程是學校為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精心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教學進程的總和,課程內容體現為學生應在學校獲得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專業是課程的組織形式,學生學習了所有課程,就能形成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高職課程體系設計是專業建設的基礎, 是以職業需求、崗位技能分析為出發點,在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求的前提下,將有關課程有機組合在一起的課程群。
隨著計算機控制系統和網絡技術在汽車中的應用普及,以及目前車聯網、無人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今后新能源汽車技術必將以電動化為基礎,走向網聯化、共享化和智能化,為適應這種發展趨勢,我們需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出這種發展趨勢的教學設計,以實現對畢業生這方面專業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比如我們在調整后的教學計劃開設了網絡技術基礎、移動通信技術基礎、程序設計基礎、汽車電子嵌入式技術、車聯網技術應用、智能駕駛技術應用等課程,以培養學生具備車輛共享、車聯網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等初步知識體系,為學生將來能快速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變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3 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機制,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職院校完善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通過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真正實現產教融合,避免出現學校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脫節,保證了校企對人才培養標準的一致性。在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出現人才供不應求的契機下,職業院校與新能源汽車企業更應該深度合作,把企業員工培養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有機對接,共同創建整套的人才培養機制,共同開發專業課程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形成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我校自成立新能源汽車專業以來,就依托北京市新能源產業發展,一直致力加強與北汽新能源汽車公司等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校企合作,比如與北汽新能源汽車公司合作建立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實訓中心,設立了校企合作委員會,我校被批準為北汽新能源汽車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將北汽新能源技術服務培訓等級(BESC1~BESC4)大綱融入到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中;此外我們與奇瑞汽車公司、智能電動汽車專委會合作建立了新能源汽車維修培訓中心,面向社會開展電動汽車維修培訓,培訓對象為奇瑞新能源汽車公司的售后服務員工、以及其他品牌的電動汽車4S店員工和職業院校教師等,并開發了內容完備的培訓方案及培訓教材。通過校企合作引入企業參與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共享優質師資及實訓基地,讓行業專家協助學校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參與核心課程與校本教材的開發,既能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又能節約企業自身培訓員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校企“雙贏”。
4 加強新能源汽車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保證專業建設有效實施的關鍵,新能源汽車給汽車行業帶來最大的轉變是由“機”轉“電”,新能源汽車知識由“形象”轉“抽象”,面對復雜的新知識、新技術,教師需要提升自身專業技術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技能,變革專業教學手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勝任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在進行專業建設時,應以課程建設為入手點,帶動老師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教學手段及方法的提升和改革。同時,組織教師到新能源汽車企業實踐,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新能源汽車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主要學習內容包括了解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的生產方式、工藝流程及標準、技術要求、組織架構、產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掌握企業的相關崗位職責、用人標準、操作規范、技能要求、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為后期的課程開發及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5 以任課教師為核心,加強實驗實訓建設,構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實踐性教學是實現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主要途徑,專業功能完善、設備齊整的實驗實訓室是開展實踐教學的保證。目前我校已建設了一批用于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的實驗室及能基本覆蓋主要核心課程的實驗設備,但還不完善。比如電池的實踐教學設備,僅僅能進行外部的低壓控制線束檢測,還缺乏符合動力電池管理系統控制機理教學的相應實訓設備(這是動力電池的教學重點),以及電池包及其單體性能綜合檢測的相關檢測儀器。因此今后還應加強新能源汽車專業的實驗實訓建設,在建設中應以任課教師為核心,根據課程負責人的意見來進行實驗實訓建設,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購買教師真正教學需要的實驗設備,調動教師實踐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構建以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目標-任務職責-能力為思路的實踐教學體系,更好的完成教學與實踐目標,培養具備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6 利用學校信息化特色和優勢,在專業招生宣傳和教學建設中與別的兄弟院校形成差異化,樹立品牌特色
近幾年高考報名人數不斷下降,本科招生計劃卻穩中有升,而且國家新批的高職學院日益增多,中職學校對接高職學院,對接本科的招生計劃人數也在日益增加,這些都造成了高職院校生源大量減少,北京市尤其明顯。如果招生專業沒有特色,同質化嚴重,即使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專業也會因同類學校較多而很難分到幾杯羹。目前北京市有汽車專業的高職院校均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雖然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傳統汽車行業的影響力比較弱,但學校有北京高中職院校信息類專業領軍院校的優勢,而且汽車未來發展趨勢必然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方向,因此我校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可利用這方面優勢,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中加強對學生車聯網和無人駕駛技術的知識培養,與傳統汽車類學校的課程體系有所區分,形成差異化,從而獨辟蹊徑,形成自身品牌特色,吸引學生報考,從而培養出能適應未來汽車新四化發展的高技能、多學科知識的復合人才,學校也能在每年的招生困境中破繭而出,從而贏得招生競賽的勝利。
7 結束語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是高職院校的一個新興專業,沒有過多可以借鑒的經驗,而且該行業發展也面臨著政府政策不斷變化,市場不穩定不均衡,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涌現等困境,因此導致不少學院的新能源專業建設也面臨著不少疑慮和困難。但我們必須看到,新能源汽車是國家重點扶植的產業,國家出臺的多項政策來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發展,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是趕超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發展前景十分光明,用人需求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要深入企業進行調研,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真正了解掌握行業發展及企業的用人需求,及時調整專業建設目標和方案,加強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出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將該專業建設成學校骨干校建設的重點專業。
參考文獻
[1] 楊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環境下對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南方農機,2018(11):247.
[2] 武曉斌.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研究[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7(08B):18-21.
[3] 陳美多,韓明.新能源汽車專業實訓教學平臺建設體系的研究[J].時代農機,2017(9):221,224.
[4] 薛紅華.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9(18):279-280.
[5] 王文革,郭海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分析[J].中國標準化,2019(05):212-213.
[6] 張雨.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8(7):239.
[7] 戰桂芳,紀克玲.職業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職業,2019(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