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娟
摘? 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改革以來,區域活動成了幼兒一日活動里非常重要的活動形式之一,是幼兒自主游戲的重要形式之一。隨著課程游戲化改革的不斷深入,自主游戲的價值越來越明顯。但是自主游戲常常因為教師指導不當而影響了自主游戲的質量,不利于體現其教育價值。為此我們對高質量指導幼兒自主游戲進行了實踐與探索,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自主游戲;指導;策略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改革以來,幼兒游戲的時間明顯延長,自主游戲更是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但是,教師由于指導自主游戲的經驗不足,常常因為介入時機以及介入方式等不恰當,對幼兒自主游戲形成了干擾,甚至導致游戲結束。這引起了我們的重視,并對如何高質量指導幼兒進行自主游戲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策略,對此本文將進行詳細探討。
一、自主游戲中教師觀察“目標明確”是前提
自主游戲具有生成性的特點,這是因為幼兒游戲行為中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教師不能預知幼兒游戲行為。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游戲觀察以及觀察什么,才能為我們進行游戲指導提供可靠信息呢?我們認為首先要明確觀察的目的,有明確的觀察目標,并確定適宜的觀察視角是關鍵。
如在“家鄉特色美食”的自主游戲中,孩子們游戲的場面非常熱鬧,教師也僅僅從整體上進行了觀察,因為教師僅僅是“走馬觀花”似的觀察,導致觀察結果沒能給幼兒游戲指導提供有效的數據與信息,這樣的觀察意義不大。究其原因,是我們對這個游戲的觀察目標沒有細化,因此具體的觀察也就不具操作性了。在第二次游戲時,我們對觀察目標進行了細化,如幼兒是否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職業特點;幼兒在游戲中是否投入;哪些幼兒擅長“服務”,哪些幼兒對制作美食感興趣;等等。這些觀察目標的內容顯性化、可操作性強。在這樣的觀察目標引領下,教師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了認真觀察,并做了記錄,如天天(化名)、飛飛(化名)對于制作美食非常感興趣,洋洋(化名)、芳芳(化名)對“服務”比較感興趣,特別是芳芳在“服務”他人點餐時能夠詳細介紹食物的營養和味道,等等。由此可見,從觀察目標出發,教師可以迅速確定觀察的方向,使游戲觀察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自主游戲中教師的介入時機和方式是關鍵
在幼兒游戲時,教師不能從自己的視角決定什么時候介入,也不能隨意使用介入方式,因為自主游戲中教師不恰當的介入會對幼兒的游戲帶來干擾,甚至可能導致游戲結束,因此教師要慎重選擇游戲介入的時機與介入指導的方式。
如在“我愛我家”的搭建游戲中,青青(化名)正全神貫注地搭建房子,雖然她由于搭建經驗不足、搭建技能有限導致房子要么搭得太矮,要么總是容易倒塌,但是她一直都在非常有興致地、反復嘗試搭建得更高一些,并嘗試使用新的搭建方法。有一個教師主觀上認為應該介入指導,教給青青一些搭建技能,于是就主動走過去教給青青應該怎樣搭建才不容易倒塌,結果因為教師的這個主觀判斷失誤,導致青青結束了此次搭建,經詢問才弄清楚她結束游戲的原因:老師教給我的方法太難了。也許教師所教的技能并沒有那么難,很可能是因為教師介入方式出了問題。此次教師使用了說教的方式,很容易因為講解不清給孩子的理解帶來障礙。針對這一情況,在第二次指導時,教師選擇了平行游戲的介入指導方式,即在孩子旁邊和孩子玩同樣的游戲,并展示新的搭建技能,一邊搭建一邊講解新的技能是什么,怎么搭建,這樣孩子可以直觀地了解新的技能是什么,可以解決自己搭建中的難題,然后將這種新的技能應用到自己的搭建游戲中,進而快速提升自己的搭建水平。
三、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要不斷創新
傳統的自主游戲指導比較重視結果,忽視了幼兒游戲的過程。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改革背景下,我們應該創新教師指導方法,構建與課程游戲化改革相適應的教師指導評價體系。
如在美術區“根雕”手工制作游戲中,有的教師使用了“學習故事”進行游戲觀察與指導,不但使觀察與指導更具有針對性,更關注幼兒的游戲過程,而且還提高了幼兒教師觀察與指導的水平,豐富了他們觀察、指導游戲的方式。有位教師對曉曉(化名)、凡凡(化名)跟蹤觀察后,撰寫了“學習故事”,對于“跟蹤觀察”中看到了什么、“分析評價”中學習了什么、“支持策略”中下一步該怎么做等進行了詳細闡述。將學習故事反復應用到自主游戲觀察與指導中,有效提高了教師解讀幼兒游戲行為的水平,增強了教師觀察的意識,幫助教師轉變了角色,使自主游戲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發揮。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改革延長了幼兒游戲的時間,增強了幼兒園課程的趣味性,激發了幼兒的游戲興趣,促進了幼兒全面發展。因此,我們應該關注自主游戲的質量,使自主游戲真正發揮其教育價值。本文對于如何高質量指導自主游戲進行了詳細探討,為教師進行自主游戲觀察與指導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姚敏.幼兒自主游戲中的教師指導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7(36):175-176.
[2]唐凌霄.幼兒自主游戲中的教師指導建議分析及闡述[J].學周刊,2017(3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