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艱
摘? 要: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基本構成與運動規律的學科,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就是物理學科發展進步的結果。換句話說,物理學科與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而在初中物理的實際教學場景中可以發現,由于物理學科的理論概念比較多,與數學等學科也有著較多的交叉,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影響到學習效果。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把握物理學科的本質,加強教學的生活化。本文即從進行生活探索、補充生活案例和鼓勵生活應用三個方面,對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部分初中生學不好物理學科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首先,初中是學生接受系統化物理知識學習的開始,一個新的學科,難免造成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適應。其次,是物理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一點上文已經有所提及。第三,是學生缺少對物理學科的充足興趣,雖然教材中有一定的生活案例,但并不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完全匹配,導致他們不容易充分認識到物理知識的用處。而采用生活化教學,則能夠較好地解決以上問題,讓學生在具備較強興趣的情況下順利度過過渡期,為今后的物理知識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一、進行生活探索
物理知識既然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就要想辦法把這種聯系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一個比較有效的途徑,就是在探索生活的過程中,讓學生嘗試用物理知識去解釋出現的各種問題。當然,教師很難“監控”學生的生活,但是可以嘗試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學生還不熟悉這種教學方式時,教師可以多舉一些簡單的生活事例,讓學生逐漸適應;待學生較為習慣后,教師可以嘗試將主動權更多地交到學生的手里,讓他們主動提出問題,然后教師指導他們去驗證。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有關于質量與密度的內容,很多教師會在講解這些內容時提到熱脹冷縮的生活現象。但作為初中生,他們很少能夠比較清晰地認識到熱脹冷縮現象。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課堂上的生活探索。比如初中生可能會有乒乓球等物品,不小心被壓癟了或按出了一個大坑。教師可以準備一個類似的球類和一盆熱水,然后把球放到熱水中。這時學生會發現,這個球竟然慢慢地鼓了起來,這就是熱脹冷縮現象。教師還可以繼續追問,讓學生思考球體內部空氣的密度發生了什么變化。
二、補充生活案例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材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是教材中來自于生活的事例越來越多,對于促進學生理解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上文也提到,不同地區或學校的學生,其生活體驗可能有比較大的區別,而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照顧到全體學生。這就使得學生與教材中的生活事例之間有一定的隔膜。所以,生活化教學僅僅依靠教材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補充更多的生活案例。這些案例應該是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真正從生活中得來的。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的物態變化內容。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拿生活中的事例舉例:在炎熱的夏季,有的人會在家中的地上灑一些水,或經常拖一拖地。家中地面上有瓷磚,吸水性并不是特別強,但這些水漬會很快消失。這時如果用手摸一摸地面,會發現地面的溫度要比灑水或拖地前低了一些。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原因。學生在互相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打開了思路,逐漸認識到這就是汽化的過程,而水在汽化的過程中會吸熱,地面也就變得涼爽了。
三、鼓勵生活應用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終落腳點,都在于具體的應用。只有應用起來,學生才能更為深刻地感受到知識的“實感”。而且,生活中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對生活事物的理解,優化他們的生活體驗,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物理學習興趣,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這種應用不只是簡單的生活物理小實驗,還包括用物理知識去認識和解釋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教師可以不定期舉行一些分享活動,讓學生把生活應用的感受分享出來,互相影響、共同進步。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講到了分子熱運動。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做出一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示范:大家平時在吃飯時,可以發現菜在剛剛做出來的時候聞起來更香。隨著溫度的降低,這種飯菜的香氣會越來越淡。同樣一盤菜,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呢?就是因為分子熱運動。然后為學生分析。分析之后,再鼓勵大家用類似的形式,去思考生活現象背后的道理。印象特別深刻的,可以記錄下來,嘗試用一個小實驗來驗證,或者帶到課堂上分享給大家,聽聽大家的意見。
總之,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學其實并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初中物理知識比較簡單,生活中可供利用的素材有很多。重要的是,教師要善于觀察生活,也要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才能將生活融入教學中,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進步。
參考文獻:
[1]安鋒.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J].學周刊,2018(30):40-41.
[2]蘇偉鋒.關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