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芊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日本金融體系形成的歷史沿革,回顧了自2000年以來日本金融機構的兼并浪潮,全面梳理日本監管體系的組成,闡述各監管機構職能及內在關聯,詳實介紹了日本銀行體系和非銀行體系的組成。
關鍵詞:日本;金融體系
一、日本金融體系的歷史沿革
1.日本銀行擴張時期
日本現代銀行制度起源于19世紀下半葉,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日本銀行數量急劇膨脹,直至1927年日本第一部銀行法頒布,銀行數量從1900家迅速減少為64家。
2.泡沫經濟后的兼并浪潮
90年代泡沫經濟的破滅使日本經濟由強盛逐漸走向衰弱, 2000-2004年,日本主要銀行經過了近5年的兼并浪潮,最終形成以下7家銀行[1]。
二、日本金融監管體系
日本金融監管體系主要由財務省、日本銀行、金融廳及日本銀行業協會組成,各機構各司其職,構成一個有機監管整體。
1.財務省
財務省市及日本財政部,2001年之前被稱為大藏省,是日本財政、金融、稅收的最高行政機關,其主要職能是負責編制國家預算草案,管理預算開支、制定稅收政策和稅收具體方案、制定國家財政政策等。
2.日本銀行
日本銀行是日本的中央銀行,于1882年10月開業,屬于法人公司,已在日本上市。日本銀行的主要職能是制定并執行貨幣政策、擔任所有銀行“最后貸款者”角色、負責管理整個國家的收入及對外支出等,其主要政策目標是維持物價穩定,同時保持整個金融體系有序運營。
3.金融廳
金融廳由日本內閣府直屬管轄,成立于1998年6月,是日本金融監管的最高行政部門。金融廳負責制定日本金融制度,對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及非金融機構進行全面監管,設置金融產品的市場交易規則等。
三、日本銀行體系
1.城市銀行
日本當前共有6家城市銀行,分別為三菱日聯銀行、三井住友銀行、瑞穗銀行、利索那銀行、新生銀行、藍天銀行,其中前三家銀行稱稱為日本三大銀行[2]。城市銀行是日本金融機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部均設在大城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銀行業務,貸款對象大多是與自身集團密切相關的大型企業,客戶群體比較固定。
2.地域銀行
地域銀行包括地方銀行、第二地方銀行和琦玉利索那銀行。地方銀行是指加盟“全國地方銀行協會”的銀行,其總部主要設在地方城市,以當地區域為主要經營范圍,業務主要是為當地企業和個人提供金融服務。截至2020年6月,日本共有64家地方銀行[3]。第二地方銀行是指加盟“第二地方銀行協會”的銀行,早前被稱作互助儲蓄機構,類似于信用社,截至2020年6月,日本共有41家地方銀行[4]。
3.長期信用銀行
長期信用銀行以提供長期信用為主要業務的銀行。在歷史上曾存在三家長期信用銀行,包括日本興業銀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和日本信用銀行。到了80年代初,長期信用銀行普遍被卷入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為扭轉局面,日本政府將兩家長期信用銀行收歸國有。最終,三家長期信用銀行分別被收購或更名為:瑞穗銀行、新生銀行和藍天銀行,并開始全方位涉及商業銀行業務。
4.信托銀行
信托銀行是指同時經營銀行業務及信托業務的銀行,信托業務一般是指資產管理、證券發行、年金信托、房地產中介、房地產基金管理、股東管理等服務。日本最大的三家信托銀行分別為三菱日聯信托銀行、瑞穗信托銀行及三井住友信托銀行。截至2020年6月,日本共有47家可以經營信托業務的銀行[5]
5.信用合作社(信用組合)
以中小企業融資或農、林、漁業融資為主營業務,依據《中小企業等協同組合法》設立,截至2020年6月末,日本共有151家信用組合[6]。
6.互助銀行(信用金庫)
由各地會員出資成立,不以營利為目的地域性金融機構,各地吸存到的資金只能向當地中小企業或個人發放,類似于關系型銀行,截至2020年3月末,日本共有265家信用金庫[7]。
7.外資銀行
截至2020年3月,日本全國共設有約60家外資銀行。
四、日本非銀行金融機構體系
日本非銀行金融機構種類繁多,主要分為投資銀行、政府性金融機構、離岸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共同基金、信用卡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風險投資、保理公司、租賃公司、存款保險公司、證券金融服務機構及債權重組托管銀行等。
日本五大投資銀行分別為野村證券、大和證券、SMBC日興證券、瑞穗證券 、三菱日聯摩根斯坦利證券;日本政府性金融機構主要包括日本郵政儲蓄銀行和政策性銀行。
五、中日金融機構體系對比
中日間金融體系的主要差別在于:
1.日本未設有國有獨資銀行
中國擁有中、農、工、建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而日本大型金融機構主要由金融集團掌控,日本三大金融集團是由多年擁有雄厚資金實力的財團分離出金融機構逐漸演變而成。
2.日本股份制商業銀行主要為地方銀行
中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主要分為全國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從銀行數量來看二者平分秋色。而日本絕大多數股份制商業銀行除了城市銀行,其余均為地方銀行,即僅為當地企業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務的本地金融機構。
3.監管機構架構不同
在我國,中國人民銀行及銀保監會主要履行對金融機構的直接監管,二者均由國務院領導,在一定程度上,中國人民銀行及銀保監會可以直接向最高權力機關匯報,而日本則在中間設立金融廳,發揮了承上啟下的職能。
注釋:
[1] 根據三菱日聯銀行經濟調查室資料編寫
[2] 根據日本金融廳平成30年9月發布的金融報告中對金融機構的分類定義編寫
[3] 根據“全國地方銀行協會”網站數據編寫
[4] 根據“第二地方銀行協會”網站數據編寫
[5] 根據日本“信托協會”網站數據編寫
[6] 根據日本“全國信用組合中央協會”網站數據編寫
[7] 根據日本“全國信用金庫協會”網站數據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