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長艷
癌癥患者經過抗腫瘤治療后,體質虛弱,有的腫瘤患者或家屬認為他們需要進補,甚至購買“名貴”的補品,如甲魚、海參、蜂王漿、鹿茸、靈芝孢子粉、蛋白粉等來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其實,腫瘤患者與正常人一樣需要各種營養素,不能兼顧平衡的補養反而會造成營養不良。如果患者不根據病情盲目進補,機體不但不能有效吸收,還可能加重病情。只有通過均衡飲食,食物多樣化,營養攝入才全面。建議每天一定要攝取主食(谷薯類)250~400克,蔬菜至少300克,水果200~350克,牛奶2杯,蛋魚肉豆類大約120~200克。
蛋白質不僅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元素,同樣也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分,是人體對抗病原體傳染的關鍵物質。身體如果嚴重缺乏蛋白質,會造成免疫機能下降,所以一定要多攝取優質高蛋白質的食物,例如新鮮的豬瘦肉、雞鴨魚、蛋類、牛奶以及奶制品。其中,牛奶中蛋白質的利用率高,高膽固醇患者可用脫脂牛奶。豆制品既補充優質蛋白,又不會增加血脂,沒有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建議提高蛋白質攝入量,可參考攝入每天每千克體重1~1.5g,嚴重消耗者可提高到每天每千克體重1.5~2g。
多糖類食物經研究證明對免疫力有積極影響,建議多吃富含多糖類的菌類食物,如香菇、木耳、靈芝,以及銀耳、竹蓀等,此外還有植物多糖類如莼菜、蘿卜等,但并不是短時間內大量吃就能提高免疫力,而是要長期有規律地攝入。
此外,研究表明,以腸道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為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廣譜的免疫原性,能刺激負責人體免疫的淋巴細胞分裂繁殖,同時還能調動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產生多種抗體,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對于腫瘤患者來說,可以用微生態制劑來調節體內微生態平衡。
在多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分辨很多會降低免疫力的食物,例如甜食、油膩食品、酒水等。甜食會影響到白血球的制造與活動,降低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高脂食物尤其當攝取太多不良脂肪如反式脂肪酸,會使體內免疫細胞變得“懶惰”而無法發揮功能。攝入過多酒精也會減弱免疫細胞的正常功能,并影響肝臟以及胰臟的機能。
厭食是導致腫瘤患者營養攝入不足的常見癥狀,腫瘤本身分泌的厭食因子,會使患者生病前喜歡吃的食物變得毫無胃口;抗腫瘤治療伴隨的消化道副作用,也會使得進食這一人類生存的本能變成了艱巨的任務。此時,患者可以選擇少量多餐、將食物制備成小份、餐間加餐的進食方式,如每日4~6餐。如果仍然飲食攝入不足,則應考慮從其他途徑補充。如果存在胃腸道功能問題,建議選擇能量密度高商品化腸內營養制劑作為加餐,通常各大醫院營養科能提供特殊醫學用途食品或醫用食品,營養均衡、全面,推薦用于腫瘤患者的口服營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