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經典著作 ?途徑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及其后續發展理論的基礎之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是我們創新的源泉,唯有返本才能開新,唯有繼承才能開拓,各級黨校在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同時,應不斷加強經典著作的教學分量,努力探索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才能更好實現強化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目標。
黨校教育的內在要求。《黨校工作條例》明確指出對學員的教育培訓目標之一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而這些立場觀點方法在經典原著中體現的最為鮮明,學員能原汁原味的體會,并能從具體文本語境中切身感受經典作家的偉大情懷和英勇的革命志向,能夠通過重溫歷史年代的風云歲月,在完成理論教育的同時接受黨性教育。
以學術講政治的需要。黨把政治建設擺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首位,黨校的職責就是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以學術講政治,用科學的理論、以周密的邏輯論證黨的政治主張的理所應然。這遠勝過一味的政治說教,勝過單純的政策解讀。學術性哪里來?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而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就是基本理論的最佳載體。
經典著作中的理論精深、體系龐大,很難短時間內吸收消化。經典著作時空跨度大,時代背景與當今迥然不同,針對要解決的具體課題也各自不同,的確不易把握。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融合了幾乎之前人類所有的優秀文明成果,如果缺乏一定的文化、歷史基礎,想短時間內學到一定程度實屬不易。
教師理論功底不夠,難以輕松駕馭經典著作。由于黨校教師的教育背景不同,相當多的教師所學專業與黨校的設置的學科不完全貼合,甚至差異很大。客觀上造成很多教師不熟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或者只有泛泛的了解,特別是基層黨校,這一情況更為突出。即使能夠為學員講授經典著作,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例如,與現實貼合不緊密,不善于引導學員運用經典著作中的立場方法去分析當今問題,很多時候淺嘗輒止,空疏宏大,缺乏明晰的具體的應用實例。
部分學員缺乏學習經典著作的興趣。調訓的學員大多是單位的骨干,工作壓力大,肩負責任重,存在更多的務實心態,對解決現實問題興趣度較大,對學習經典課程有時難以擺正心態,一定程度忽視經典著作的重要價值,認識不到其重要基礎性作用。進而造成應付式學習,無法達到設置經典課程的教育目的。
要提高認識。目前看,由于教師群體對待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態度參差不一,有的重視度高些,有的則興趣不大,缺乏關注。無論如何,經典著作奠定了黨校的學科基礎,是黨校授課內容的根基所在,根深才能葉茂,深刻理解經典才能更好闡釋黨的具體理論政策和現實政治話題,才能成為合格的黨校教師。盡早意識到這一點,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利于用學術講政治這一倡導的普及。作為黨校教師,應盡早察覺體悟,盡早開展對經典著作學習的系統規劃,使黨校課堂進一步成為傳播科學社會主義的陣地、鍛造共產主義建設者的熔爐。
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業務培訓。教師的水準基本上決定了講授的效果。抓好教師業務水平提升迫在眉睫。一方面教師自己要根據興趣方向和側重關注的方面,主動制定長期系統的學習計劃。另一方面系統的舉辦師資班,邀請專家指點學習路徑、領學具體內容,手把手的傳授經典著作的結構體系、寫作思路、內涵精要、微言大義,突破認識難點,弄懂脈絡要素,逐步提高教師對經典著作的把握程度。
教師要精心備課。要圍繞每次講授目標,圍繞經典誕生的時代背景、創作出發點、前后著作的聯系、社會反響、后世評價、歷史價值等多方面充分挖掘內容精義、創新閃光點,在反復咀嚼的基礎上,體悟真理的深刻內涵,把握梳理清楚闡述的主線,弄清楚該著作在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位置,盡可能的把作者的原話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達出來,“翻譯”成較為易懂、明白流暢的大白話,使自己成為經典與學員之間的橋梁。另一方面,經典的價值在于應用,讓經典理論活起來,有效指導解決當今時代的問題,是開設經典著作課程的目的所在,但這絕非易事。從宏觀角度粗疏的提煉出若干理論以指導當今實踐,還較為膚淺。最好能夠緊密結合當今史實,從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時代特點出發,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具體矛盾出發,客觀、辯證、細致的運用經典著作蘊含的立場方法思維去分析解讀時代問題,深入剖析國內外大事產生的歷史發展邏輯,指出其理論應然和歷史必然,預讀其歷史地位和今后走向。這樣自然使講課豐富起來,使經典生動起來,使經典著作的重要價值凸顯出來。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要善于聯系現實問題,充分利用好有重要影響的國內外大事,作為說明和檢驗真理的典型素材,充分展現歷史與邏輯一致的基本原理,以無可辯駁的嚴謹論證讓學員熟悉經典、掌握經典、喜歡經典、應用經典。
要充分發揮學員的主動性。要設法在激勵學員積極性方面有所突破。例如開展研究式學習,提前為學員布置任務,讓其先自己嘗試了解所學內容;在組織學習方面,分組安排簡單、具體的研究目標,量力而行不設定超過他們自身研究能力的目標,讓各小組承擔不同的學習研究目標,讓每個小組抓住經典的一個方面展開研究,力求深入而不是浮于表面,力求專一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時,也要抓好學風,堅決避免應付式學習研究,鼓勵他們聯系自己的知識積淀和人生經驗,聯系現實問題,聯系自己的思想困惑,有效激發學員探索的熱情,循循善誘下做到師生共鳴,教學相長中再現經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