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艷
關鍵詞:衛生防疫;全民健康
在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中,公共衛生體系在展現自身能力,產生了很大效能的同時,暴露出許多不足。本文對防控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和效能進行總結,提出了加強公共衛生疾病防控機構建設的一些建議,以期有所幫助。
科學防控,民主決策。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國家在進行決策的時候積極聽取和采納專家的意見,采用檢測、追蹤、隔離以及治療的科學合理的防控鏈開展相關工作。鐘南山院士將新冠病毒肯定是能夠人傳人的特點盡早向社會公布,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警示作用。李蘭娟院士建議封鎖疫情感染非常嚴重的武漢市,及時斬斷了從武漢向全國傳播的路徑。隨后,全國各地的公共衛生防控機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例如封鎖省、市、縣以及鄉村的道路、禁止人員聚集、禁止出門、必須戴口罩等,將我國民眾出現感染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對遏制疫情非常關鍵。王辰院士提議建設方艙醫院將武漢內的輕癥患者全面收治起來,這種創新舉措起到了抗疫關鍵作用。專家的建議幫助我國能夠有效抗擊疫情。
及時公開疫情信息。我國開展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時,對武漢市進行地毯式搜索,力求不漏掉一個患者。其他地區也是工作人員上門調查,對外地返鄉人員采取登記隔離等措施。我國將確診人數、治愈人數以及死亡人數毫不隱瞞向社會公布。另外,我國積極將有效的防控經驗與世界分享,并倡導所有的國家聯合防控。我國的舉措不僅充分展示了大國擔當,還是對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負責。
政府的投入不夠。公共衛生疾控機構具有非盈利性質,資金不夠的話,其中有部分的醫療服務中得不到有效落實,不能充分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我國對公共衛生防控機構的投入不足,不少單位只能保持正常的運轉,醫療設備、設施以及用品等儲備不夠,因此,對突發性疾病的應對能力比較弱。部分衛生防疫站中從事衛生專業的醫護人員年齡比較大,對結核病等抵抗力較弱,不利于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開展。
重治輕防。預防傳染病能夠在源頭上萌芽時期就能將問題解決,也就是以比較低的成本換取比較高的民眾健康的績效。預防為主一直是我國的衛生工作的方針,且放在首位。我國當前對預防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預防意識有時重有時輕,這次新冠疫情在爆發之前,李文亮醫生就已經發現了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有很大的相似性,將會傳播起來,并且對這一消息告知了周圍的人,但是很明顯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這是因為在相對比較穩定的時期,有關人員預防意識輕,對新冠病毒太過輕視,所以造成了重大失誤。二是重經營輕預防。我國企業近幾年來快速發展,經濟大幅度上升,但是很多采礦、冶煉以及食品等職業對人們身體有害的化學物質非常多,一直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從業者的職業病的幾率很大。我國有關部門進行職業衛生檢測時遇到很多阻撓,甚至會出現偷換采集的標本的事件,影響了對職業病的預防。
政府加大公共衛生疾控機構的投入。政府加大投入能夠對公共衛生疾控機構進行適當的補償,從而使能夠有更多的資金為醫務人員購置必要的防護設備以及設施、建立獨立的發熱門診等。這樣能夠增強公共衛生疾控機構的應對突發性疾病的防控治療能力,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公共衛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政府這項投入是較低投入就能收獲非常明顯的效果,切實改善醫療公共衛生的醫療條件,進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預防疾病需要加大普法執法力度。要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加強普法力度。當前我國大部分人對疾病的法律知識都沒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在面對感染傳染病時是自己恐慌不已、尋求偏方,這樣不僅不能有效治療疾病,還極有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我國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艾滋病等傳染性強的疾病的傳播途徑以及防護措施等相關知識。例如,對人群比較聚集的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考核時,要考核領導以及管理成員對傳染病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只有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才能有效增強責任感。與此同時還需采取多樣的宣傳形式,從而使從業人員更加深刻了解到及時治療傳染病的重要性,進而從內心開始接受早發現早治療的理念。另一方面,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傳染病在一定程度上威脅著公共健康,但是防控治療的工作牽扯的方面非常廣,并不是只加強一方面就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這就需要多方面協同工作,從而全面阻擊傳染病,進而取得預期的比較理想成果。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的成效已經充分證明了協同工作的重要程度。
做好衛生防疫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衛全體人民的健康。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公共衛生疾控機構的投入,在堅持預防為主方針的同時,提高對疾控重視。此外,推進公共衛生疾控機構的專業隊伍建設也要當成重點工作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