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舒
法律是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因為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它正成為社會治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工具。法律、法制等成為人們口中的高頻詞匯,法律觀念漸入人心,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中所做的報告,更是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伴隨法制建設的高速發展,我們同樣也需要正確認識法律的局限性,只有這樣才能以科學的態度參與其中。
法律對社會規范的不完備性。法律是具有普遍性和確定性的行為規范。普遍性使法律是從復雜多變的社會關系中高度抽象出來的,舍棄了個別社會關系的特殊性,變為同類社會關系的一般性。確定性意味著法律規定了,一定行為與一定后果之間穩定的因果關系,人們在行為之前即可預料法律對自己行為的態度,從而根據法律趨利避害的開展自己的行為。法律若失去確定性,人們將無所適從。
法律的普遍性使得法律只注意到適用對象的一般性而忽略其特殊性,但適用于一般普通情況正義的法律,在面對個別情況時卻可能導致不正義。法律有時會在確保獲得一般正義的同時犧牲掉個別的正義。作為法律所追求的目的——正義,是一種理想中的社會秩序的狀態。能夠實現大部分社會正義的法律,為善法;而不能實現大部分社會正義的法律,則為惡法。法律在盡可能保證大部分一般正義的時候,就無法保證每一個個別的正義,因此法律肯定是不完美的。
法律的確定性要求法律能夠提供盡可能多的規則,對法律調整的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最大的涵蓋。這個任務對于任何國家的立法者而言都過于艱難,盡管他們用盡各種辦法,仍然會在法律當中留下大量的缺憾、漏洞和盲區。這種由于立法者認識能力上的局限性造成的法律無法涵蓋社會關系中一切狀態的情況,被稱為法律的不周延性。
法律對程序嚴格要求,可能會導致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沖突。任何國家的任何一種法律都必須通過法律程序的運作才能得到實施。程序正義有助于克服和防止法律行為的隨意性和隨機性,在刑事訴訟領域更是如此。然而過于追求程序正義,在某些特例上會與結果正義產生矛盾。美國的辛普森殺妻案正是這樣的典型案例。我國2003年的劉涌案也一度被辯護律師抓住程序正義的漏洞,將罪大惡極的黑社會首犯由死刑改為死緩,最后還是由最高人民法院親自審理認定劉涌系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犯罪組織的首要分子,應對該犯罪組織的全部罪行承擔責任,依法判處死刑,還了社會一個正義。
法律對社會生活反映的不適性。法律是人類意志的產物,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總結、審視現有社會生活的基礎上制定的。社會在不斷發展,不斷出現新的行為和社會關系,這就讓現行的法律與社會現狀在時間上必定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當然也有人提出了超前立法原則,但是再先進的超前立法也不可能超過人們現在對社會的認知。而且這種站在現在預測未來的方式從立法的角度顯然不夠嚴謹。
我們以醫療領域的法律實踐來舉例。在過去幾十年時間中,國家、部委出臺了100多部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來規范醫患關系。其中2009年12月公布的《侵權責任法》被認為是較為進步的一部。該法的第七章規定了“醫療損害責任”,醫療機構和患者都可以根據這項法律規定來處理醫療過程中的糾紛。然而在國家重視,法規頻出的大背景下,醫患關系不僅沒有得到改善,醫療糾紛數量仍然在不斷增加,彼此之間的不滿意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常態。
2007年,一名產婦因為難產而被送往醫院。在醫院要為產婦實施刨腹產手術而需要家屬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時,產婦的丈夫卻拒不簽字。長時間的溝通導致醫院未能及時進行手術,產婦最終因難產而死亡。醫院的處理方法在輿論界引起了廣泛討論。媒體幾乎是一邊倒的指責醫院冷血、見死不救。而醫院的解釋是,根據當時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在患者本人無法簽字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獲得家屬的書面同意,醫院就無權進行手術。(該條規定的第33條在2016年已經修改為“無法取得患者意見又無家屬或者關系人在場,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況時,經治醫師應當提出醫療處置方案,在取得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被授權負責人員的批準后實施。”醫院在當時的做法有充足的法律依據,然而在醫院嚴格遵守該項法規的同時,一條鮮活的生命就此逝去,這肯定不是管理條例制定的初衷。
法律是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單他所調整的對象僅僅是人們外在表現的行為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關系。而它對人們思想意志、信念和情感等隱藏于內心的東西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與調整,所以說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但絕不是惟一手段。在處理復雜多樣的社會關系時,除了使用法律調整外,還應有習俗、道德等其它社會規范,以及教育等手段。就建立和維護整個社會秩序而言,法律是十分重要的工具,但在某些社會領域和社會關系、社會生活中,法律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對于法律的局限性,我們要有客觀認知,既要摒棄法律無用論,也要警惕法律萬能論。
正確認識法律的局限性,正是為了尋找改進法律的方法和途徑,讓立法工作和司法實踐進入良性的不斷完善的上升通道,讓法律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不斷提升,使法律更好地為人類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