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學質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它的高低不僅反應出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壞,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新課改是否得以落實。可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值得關注的話題,本文筆者以高中物理為切入點,從“引入生活案例、設置課堂問題、重視實驗操作”三個方面對此展開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質量;興趣;探究;實驗
高中物理知識區別與初中,它所呈現出的知識更加具有抽象性,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思維的障礙,若教師能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打破這一阻礙,不僅有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效果,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以此促進他們獲得可持續的發展。然而,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頗深,教師常常以“注入式”的教學思想為主,將知識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中,這樣既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還影響了學生能動性的發揮。鑒于此,教師應完善教學體系,豐富教學方式,以此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引入生活案例,豐富教學內容
高中物理知識大多數來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可見,物理與生活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如果把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依據,則會阻礙學生思維的拓展,鑒于此,教師應引入生活案例,并將學生的學放到主體的地位上,使他們通過熟悉的生活現象,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此外,通過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探究生活問題的興趣,以此對物理知識產生更加深層次的理解。
以“滑動摩擦力”為例,為了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存在,筆者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首先引入生活實例,如:孩子玩滑梯、火車急剎車、冰壺運動等,由于這些生活現象是學生所熟知的,以此引發了他們的思考。隨后筆者將這些生活實例作為研究對象,幫助學生認識“滑動摩擦力”的概念。此外,筆者還提出問題,即:為什么冰壺、火車、孩子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呢?這個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此基礎上,筆者以這些生活問題為導向,以實驗的操作方式幫助他們進一步感受到滑動摩擦力的存在。可見,將新知識與生活相聯系,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還能使學生聯系自我認知,對新知識產生深刻的認識。
二、設置課堂問題,引發探究意識
課堂問題的設置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能動性的發揮更多的機會。顯然,將知識直接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中與之相悖。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設置啟發式的問題,使學生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明確學習目標,同時,能夠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思維的發展與能力的提升,以此促進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
以“速度和加速度”為例,為了使學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展示小車從斜面上下滑的視頻,并設置了幾個課堂問題,即:運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計算公式和速度的單位是什么?筆者再一次演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低端,讓學生觀察,同時提出問題,即: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運動?用什么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運動?如何計算一個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在時間t內的平均速度?在學生正確回答后,筆者引出“平均速度”這一教學主題,同時,這一系列的問題推進了后續實驗活動的展開。
三、重視實驗操作,完善認知結構
實驗是物理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動手動腦的重要過程。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感知覺、思維、想象等認知都處于上升期。如果在這一階段,不能使學生充分體驗物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便會直接阻礙學生的認知發展。而實驗活動的開展,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的多種認知同時參與,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以“牛頓第一定律”為例,為了使學生正確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并能夠通過現象了解事物的本質,因此,筆者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指導學生運用“小球、木塊、毛巾、玻璃板”等實驗用具展開實驗活動,并用小球開展對比實驗活動,依次測量小球的滾動距離,同時,將數據進行記錄。最后,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與實驗數據的分析總結出:“小球停下來的原因是摩擦力”,從而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接觸面光滑,小球的運動則會永不停止”。可見,通過實驗活動,不僅使學生的感知覺、思維等認知得到了完善,還使他們深入理解了力和運動之間的密切關系。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知識呈現出抽象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知識之間的矛盾,并運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解決這一矛盾。實踐證明,通過生活案例的引入、課堂問題的設置以及實驗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幫助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就在身邊,加深了他們探究新知識的欲望,還使得學生多種感知覺獲得充分體驗,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學生為主的特征,以此彰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推動了新課改理念的進一步落實。
參考文獻:
[1]林明華.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慢"教學[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3).
[2]羅少康.新課標理念下提高高中物理力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6(10).
黃彩霞????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