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燕
(福建省廈門市中醫院,福建 廈門361009)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受外界因素影響導致腰椎間盤纖維環破壞、髓核組織脫出、脊髓與脊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出現慢性腰腿疼痛、麻木等癥狀的一種疾病[1]。該病嚴重影響患者工作與日常生活質量,臨床上多采用康復療法治療,包括物理方法、運動療法、藥物及手法治療等[2-3]。本研究探討曼吉磁貼聯合物理療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2月廈門市中醫院收治的10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照電腦隨機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2例。對照組男32例,女20例;年齡23~61歲,平均(44.2±5.0)歲;病程1~4年,平均(2.8±0.2)年。觀察組男33例,女19例;年齡25~60歲,平均(43.6±5.2)歲;病程1~4年,平均(2.6±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4],且結合病史、查體和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 合并器質性臟器病變者;有精神疾病者;有肝腎功能疾病者;有認知障礙者。
2.1 對照組 給予物理療法干預治療。①超短波治療。患者取舒適體位,去除身上金屬物品,采用LDT-CD31型超短波治療儀[上海醫療器械高技術公司,滬食藥監械(準)字2012第2260509號],調節頻率至40.68 MHz,輸出功率為200 W,將電極對置于患者腰部,產生微熱量,每次15 min,每日1次,21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②電腦中頻治療。取舒適體位,暴露施治部位,做好保暖工作,打開翔云K824加熱型電腦中頻治療儀[北京天長福醫療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京藥監械(準)字2013第2260230號]電源[電源條件為交流(220±22)V,(50±1)Hz;溫度5~40℃,相對濕度≤80%;輸入功率≤80 VA],將硅膠電極放置于患者病變腰椎兩側,調節輸出強度,觀察局部皮膚情況,詢問患者感覺,緩慢增加電流,直至患者最大耐受為宜,治療完畢后,緩慢調節電流降至零,關閉電源,取下電極板,整理設備。每日訓練1次,21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③腰背肌功能鍛煉。患者急性腰痛緩解后取臥位,將上肢放置于軀干兩側,略向后伸,保持頭頸部后仰,胸部離開床面,雙下肢交替后伸位,伸直膝關節,做“燕式”動作,即抬起上半身與頭部,同時后伸雙臂與雙下肢,保持肘部與膝蓋伸直,每個動作保持10 s,休息5 s后再進行。每日訓練1次,21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取曼吉磁貼干預治療。選穴:主穴選取阿是穴、肩俞、命門、腰陽關、大腸俞;輔穴選取環跳、委中。干預方法:將曼吉磁貼(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執行標準號YZB/滬0444-26-2013)貼于指定穴位,每次2貼,21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顯效:患者癥狀與體征消失,直腿抬高角度>70°;有效:患者癥狀與體征改善,50°<直腿抬高角度≤70°;無效:患者癥狀與體征未達上述標準[5]。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參考日本骨科協會(JOA)腰痛評定量表對兩組干預前后的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常活動受限度及膀胱功能進行評定,滿分29分,優:25~29分;良:16~24分;中:10~15分;差:<10分。③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對兩組干預后生理、社會、心理、環境領域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高于對照組的80.7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JOA腰痛評定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JOA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日本骨科協會腰痛評定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日本骨科協會腰痛評定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2 13.25±2.64 23.59±1.02△▲對照組 52 12.96±2.75 20.08±1.10△
(3)WHOQOL-BREF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生理、心理、環境、社會領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生理領域 心理領域 環境領域 社會領域觀察組 52 85.31±4.20▲ 88.96±5.20▲ 83.69±3.57▲ 87.12±2.85▲對照組 52 77.56±3.67 79.52±4.10 77.58±2.46 80.20±1.45
西醫認為,腰椎間盤纖維環后外側較為薄弱,腰骶部承受較大動力與靜力,導致第1腰椎平面以下的后縱韌帶寬度變窄,髓核可能向后方兩側突出;或因年齡增長,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在勞損、外傷、寒冷等外在因素影響下導致纖維環由內向外破裂。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病機為腎脾虧虛,津液代謝失常,聚液成痰,阻礙氣機,久之成瘀,痰瘀互結,阻塞督脈、足太陽脈等經脈,有形之邪聚于腰部而致病;或因外傷、勞損、外邪侵襲等因素誘發,導致病情加重。該病多發于青壯年及體力勞動者,可能與職業、工作環境關系密切。
臨床多采取手術療法與物理療法治療。超短波治療是利用高頻電場作用深、電力線分布均勻的特點,以非熱效應增強網狀內皮細胞吞噬功能,改善局部炎癥癥狀,降低神經興奮性,抑制痛覺傳導沖動,達到鎮痛效果;并通過熱效應促使治療部位局部小血管持續擴張,增強通透性,促進血液循環與淋巴回流,改善營養物質供給,促進組織修復,改善腰背肌緊張狀態,降低肌肉與結締組織張力,從而改善疼痛,促進癥狀消失[6]。電腦中頻治療是利用電流刺激局部組織、肌肉,促進血運,減輕組織水腫,加速炎癥物質吸收,鎮痛效果明顯,可預防肌肉萎縮及提高免疫力[7]。腰背肌功能鍛煉可提高肌肉強度與耐力,糾正小關節紊亂,促進肌肉與筋膜血液循環,加速酸性代謝產物排出,減輕肌肉勞損,增強脊柱穩定性,可用于慢性腰痛的治療[8-9]。磁療是通過對機體經絡穴位、神經產生作用,影響生物磁電,形成微電流抑制末梢神經興奮,起到鎮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性滲出物吸收、解除神經末梢壓迫等作用。曼吉磁貼是采用醫用磁粉與生物膏制成的超薄軟質治療貼,主要藥用成分由HM超強混合粉、赤芍、雞血藤、血竭等組成,具有加速血液循環、改善肌肉酸痛的作用[10]。將曼吉磁貼貼在皮膚后,其磁場與人體組織細胞的結構形成共振反應,產生熱效應,促使皮膚與皮下組織升溫,擴張毛細血管,貼膜中的有效藥物成分經皮膚滲入病變部位,從而改善微循環,增強組織間新陳代謝,促進炎癥物質吸收,降低感覺神經興奮性,達到積極消炎、鎮痛效果[10-11]。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干預后,兩組JOA腰痛評定量表、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采取曼吉磁貼聯合物理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良好。曼吉磁貼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操作簡便,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疾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應用。本研究對長期療效評價指標觀察較少,未針對病因病機、證候分布規律、貼敷穴位特點、特異性診斷指標等進行深入研究,后續將增加樣本量,完善研究方法,作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