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晴
(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兗礦新里程總醫院,山東 濟寧273599)
肺癌是最為常見的胸部惡性腫瘤之一,放射治療是治療胸部惡性腫瘤主要方式,但接受放射治療的肺癌患者極易出現急性放射性肺炎。在臨床上需及時對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治療。本研究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肺癌放療后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臨床療效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鄒城市兗礦新里程總醫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放療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8~73歲,平均(61.7±4.7)歲;體質量47~80 kg,平均(57.8±7.5)kg;腺癌27例,鱗癌23例。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9~85歲,平均(62.5±4.8)歲;體質量48~79 kg,平均(58.5±7.2)kg;腺癌26例,鱗癌2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會審核并批準。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符合《急性放射性肺炎診斷標準》中急性放射性肺炎的診斷標準[1]。既往有肺部、縱隔放射治療病史;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發熱、憋喘等癥狀;X線片見肺部紋理粗亂、稀疏,炎癥表現,邊界清晰,如刀切樣,與肺部照射野完全重疊吻合。②中醫診斷符合《中醫內科學》中肺脹的診斷標準[2]。胸部脹滿,喘息上氣,咳嗽痰多,煩躁等,以喘、咳、痰、脹為特征。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放療史<3個月;符合放射治療腫瘤學組(RTOG)對放射性肺炎的分級標準[3],放射性肺炎為Ⅱ級及以上;Karnofsky功能狀態(KPS)評分≥60分;年齡45~75歲;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合并心、肝、腎或血液系統等嚴重疾病者;精神障礙性疾病者;預期依從性差者。
2.1 對照組 給予西醫常規療法治療。先行低流量持續吸氧,再將125 mg氨茶堿注射液(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41022266)溶于1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行緩慢靜脈滴注治療,每日1次;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山東益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57)霧化吸入,每次30 mg,每日2次;給予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24)400 mg肌內注射,每日1次;將3.0 g注射用頭孢唑肟鈉(海南新世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914)溶于250 mg 0.9%氯化鈉注射液中,行緩慢靜脈滴注治療,每日1次。治療30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葦莖湯加味治療。方藥組成:葦莖30 g,魚腥草20 g,薏苡仁20 g,桃仁15 g,沙參15 g,冬瓜仁15 g,當歸15 g,麥冬12 g,百合12 g,黃芩片12 g,牡丹皮10 g。水煎煮,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15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與體征全部消失,且X線檢查顯示肺部陰影消失;有效: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與體征顯著改善,X線檢查示肺部少量陰影存在;無效:治療后,患者各項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沒有明顯變化。②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48/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35/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癌放療后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2)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0.0%(5/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0%(13/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癌放療后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放射治療能夠有效殺滅肺癌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臨床療效較為顯著。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后,極易出現肺泡腔內漿液纖維性滲出、細支氣管上皮脫落及肺萎陷等情況[4],極易引發急性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不僅會影響肺癌患者臨床療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對于急性放射性肺炎沒有特效治療方案,只能通過吸氧改善氧供應,或通過氨茶堿、氨溴索、左氧氟沙星、頭孢唑肟鈉等擴張氣管、化痰平喘、抗菌抗炎,以緩解患者癥狀。西醫治療急性放射性肺炎效果有限,且不良反應較多,易降低患者耐受性,進而影響療效。肺炎屬中醫“喘證”“痰飲”“肺脹”等范疇,可受水飲、痰濁與血瘀等因素的影響,由外邪入侵及肺虛引起,故治療重在宣肺平喘、化痰祛邪。相關研究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療效顯著[4-5]。
本研究在西醫常規療法治療基礎上,采用葦莖湯加味治療肺癌放療后急性放射性肺炎,臨床療效良好。葦莖湯加味中葦莖、魚腥草、沙參止咳排膿,清肺解毒,清泄肺熱;桃仁活血祛瘀,止咳平喘;冬瓜仁、當歸、麥冬、百合清熱滲濕,潤肺化痰,潤腸通便;薏苡仁健脾益肺;麥冬滋養肺腎之陰。諸藥合用,共奏行氣化瘀、解毒散熱、化痰止咳之功。中藥藥理學研究表明,葦莖具有保肝、提高免疫、解熱、抗菌、鎮靜、鎮痛、松弛肌肉及腸管、保護腦神經元線粒體、影響TRAIL誘導胃癌細胞凋亡、降壓、降血糖、抗氧化、抗癌等多重作用[6]。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肺癌放療后急性放射性肺炎,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