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慧玲 裴艷
摘 要:撫州作為中國戲曲之鄉,在地方戲曲文化積累和人才輸出中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經驗,是推動我國地方戲曲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新時代地方戲曲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中,需要在傳承和育人的基礎上提高地方戲曲人才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認識,更專注地研究地方戲曲,提高地方戲曲人才培養質量。文章對撫州地方戲曲文化的內涵和人才培養情況進行研究,重點分析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為中國地方戲曲文化在人才培養方面提供更多思路。
關鍵詞:撫州地方戲曲;工匠精神;人才培養;策略分析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承中,地方戲曲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戲曲具有明顯的當地特色,在民族文化傳承、地域特色文化滲透、地方風俗表達上都有重要作用。撫州作為中國戲曲之鄉,在地方戲曲人才工匠精神培育中應提高實力,不斷深耕,總結更多的戲曲人才培養經驗。
1 撫州地方戲曲文化內涵概述
①撫州地方戲曲文化的主要內容。撫州地方戲曲文化種類豐富,當地戲曲有采茶戲、孟戲、儺戲、宜黃戲等。且由于撫州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撫州地方戲曲作品中蘊含豐富的歷史底蘊,從戲曲文化中可以看到古今撫州地區生活文化的滲透和演變。作為中國戲都,撫州地方戲曲中流派眾多,較為著名的有明代出現的“玉茗堂派”,注重戲詞中的情感表達和語句優美。①在撫州地方戲曲中也有宜黃戲這類表演形式和唱法比較樸素、一招一式遵守規定的戲曲類型。深入研究撫州地方戲曲,對中國新時代地方戲曲文化傳承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②撫州地方戲曲文化的代表作。撫州地方戲曲內容豐富,其中典型的代表作主要有湯顯祖的《牡丹亭》《臨川四夢》等。由于撫州是湯顯祖的故鄉,在戲曲文化研究和傳承中更容易建立自己的地方戲曲品牌。在研究撫州地方戲曲時,以《牡丹亭》和《臨川四夢》這類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作為研究和教學素材,實施唱腔鉆研和表演形式創新挖掘,將能更好地體現撫州地方戲曲新時代的文化生命力。
2 工匠精神的內涵與要求
在地方戲曲人才培養中,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地方戲曲人才不可缺少的品質。工匠精神在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培養中滲透,能促進傳統撫州地方戲曲文化在新時代進步發展,也能保障撫州地方戲曲文化在傳承中保持高質量的發展。
2.1 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種職業精神,強調人在從事一件工作中的專注、敬業、創新、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道德和能力、價值取向和職業品質、職業專業性和職業行為的一種表現,強調的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進而不斷雕琢、完善自己的作品,讓自身專業技能在堅持和追求完美中得到鍛煉和升華。
2.2 地方戲曲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要求
工匠精神是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尺,在精益求精、創新創造的工匠精神之下,文化和技藝才能得到發展。在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中,最重要的培養要求有以下幾點:①要敬業,要能夠嚴肅認真、努力不懈怠地不斷深化戲曲知識學習,保持在撫州地方戲曲學習中的謙恭態度。②要精益求精,在戲曲學習和戲曲教學中,師生對撫州地方戲曲每個細節、每道理論、每個唱腔的學習都做到最好。③要專注,在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培養中,要有耐心,能堅持。將戲曲的熱愛和學習之心落在細節處,不斷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上進行耐心鉆研,總結精髓。④要注意創新,撫州地方戲曲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吸納時代文化和生活文化。①戲曲人才工匠精神的培養要在傳承的基礎上革新求變,在原有撫州地方戲曲中尋求突破,將撫州地方戲曲與更多現代優秀地方文化結合,追求地方戲曲新時代的活力。堅守這四個原則,才能真正做好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培養,深化滲透地方戲曲中的工匠精神。
3 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培養現狀
通過對當前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培養現狀的了解,發現近年來撫州地方戲曲的發展情況并不樂觀。一方面與政府在撫州地方戲曲文化資源建設方面的引導不足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滯后有關,另一方面與撫州地方戲曲教育和人才培養中缺乏良好的教學環境、專業人才不足等因素有關。對撫州地方戲曲人才教育問題進行深挖,可總結得出當前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培養中面臨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①缺少嚴謹的撫州地方戲曲教育體系,學習者戲曲理論基礎不扎實,難以進一步提升技能。②在撫州地方戲曲教學中,缺乏精益求精的教學和學習態度,導致撫州地方戲曲文化傳承中部分戲曲文化細節逐漸遺失。③人才培養中缺少足夠的地方戲曲表演和實踐空間,在實踐后也缺少復盤總結,在戲曲學習的耐心、專注力、持之以恒精神培養方面都欠缺。④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培養中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融合度較差,學員的學習熱情、戲曲熱情都難以被激發。②
4 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工匠精神的重點就是敬業、專注、精益、創新。在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工匠精神培養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四方面培養策略:①集中學習,夯實撫州戲曲理論。首先,要組織學生集中進行戲曲理論學習。戲曲理論是撫州地方戲曲的骨架和脊梁,支撐撫州地方戲曲的全部內容。其次,在戲曲基礎理論學習中,教師要從撫州地方戲曲歷史發展、戲曲美學、戲曲表演特性、戲曲經典作品的演變歷史、作品藝術風格、撫州地方戲曲人物分析等多樣化角度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結合具體劇本,在教學中逐一進行分析和人物刻畫的講解。從“四功五法”等基本功入手,讓學生對撫州地方戲曲的每個細節都有深入的學習。這樣在日后戲曲表演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②研習深耕,構建嚴謹教學體系。工匠精神的重點是專注深耕的意志,是嚴謹且一絲不茍的精神。在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培養中,工匠精神滲透在日常學習的細節中。對教學中遇到唱、念、坐、打、手、眼、身、法、步等細節動作和眼神的訓練,教師要注意言傳身教。③一方面設計完善嚴謹的教學體系,對每個細節、步驟逐一進行指導,另外一方面要注意示范和耐心糾正。完美的戲曲表演,需要從日常人才培養進行嚴謹要求,不放過學習中每一個細微的不足,有耐心地對每個戲曲表演細節進行精益求精的刻畫,才能培養出更優秀且具有工匠精神的撫州地方戲曲人才。③強化彩排,鉆研實踐,總結經驗。好的戲曲作品都是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雕琢中進步的。在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工匠精神培養中,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對真實表演細節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行改進,從實踐和彩排中總結經驗。在人才工匠精神培養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和更專業的排練場地,讓學生將每一次彩排都看作正式演出,提高彩排質量,并對每次彩排和實踐表演進行自我反思、互評分析,讓青年戲曲學習者在不斷自我反思中精益求精、進步提高。④精益求精,重視戲曲文化傳承。具有工匠精神的地方戲曲人才不能只有戲曲技藝的學習和訓練,更需要對戲曲文化有深入的理解。戲曲表演技藝是地方戲曲的骨骼,而戲曲文化內涵的傳承、現代融合與發揚才是撫州地方戲曲的靈魂。在工匠精神人才培養中,撫州地方戲曲的教學要在全過程滲透更多戲曲文化內容,讓學習者深入理解戲曲文化的演變、形成和內涵。并且能探究性地發現現代文化與撫州地方戲曲的創新融合方式,讓每個學習者在堅持勤學苦練、理論深耕、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做到對撫州地方戲曲文化的創新思考。在這樣創新思考的過程中,能更深化人才對撫州地方戲曲新時代工匠精神的理解。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地方戲曲文化傳承中,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地方戲曲人才加入地方戲曲的學習、研究、表演等工作中,加入撫州地方戲曲人才工匠精神培養中,重視勤奮、專注、精益、創新,才能實現對地方戲曲人才能力的真正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