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安鋒 陽軍 殷遇騫
摘? 要:高職院校能夠有效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從而為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撐。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培養高職院校人才過程中尤為重要。以此,文章通過分析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并且尋找問題解決的主要對策與途徑,從而有效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23-0181-0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effectively train high-quality practical tal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which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looks for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and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ly.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luence factors
在國家政策支持與鼓勵背景下,我國高職教育實現了跳躍式的發展。高職教育的重點為培養技能型、應用型、職業型的人才,為社會的建設、生產、管理、服務培養一線高技能人才,以此忽視了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的教育培養[1]。高職教育對于普通高等教育來說,學制比較短師資力量有限,面臨目前科技與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社會競爭中,使高職教育更多投入到學生技能與社會競爭力培養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忽視,降低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思想品德各不同[2]。所以,我國高職教育要轉變觀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全新高度重視,并且始終堅持育人為本,重視學生敬業精神、誠信品質、責任意識的培養。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響因素
(一)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為高校使命,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人,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主要問題。但是不同層次與類型的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方面具有一定差別。高職院校具有培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并且培養面向建設、管理、服務和生產的人才。但是,由于目前學校管理層對于辦學思路、教育理念等存在差別,導致人才培養的目標受到影響。主要包括:其一,由于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導致各高職院校教育具有功利價值,就業壓力大,忽視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人才教育;其二,高職院校沒有通過學生角度考慮問題,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的地位,無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達到預期效果[3]。
(二)教師隊伍構成
高職院校教師隊伍構成情況、辦學歷史、辦學特色具有密切關系,高職院校目前都是利用原本中專學校的升級,無論是行政管理人員或者任課教師,中專教育的教學模式都會對其造成影響,從而無法完全、快速的實現高等教育。通過整體分析,高校師資隊伍的主要問題為素質參差不齊等,無法深刻掌握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從而影響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學校教學的主體為教師,學校學習的主體為學生。教師的學術水平、理論水平、人格魅力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實現高素質、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的創建,從而解決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4]。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滯后
高職院校目前的主要問題就是教育手段封閉、滯后、單一,教學模式不夠豐富、完善,無法滿足學生生活方式與學習的需求。高職院校教學目標的社會性定位能夠提高培養方式的開放性,但是工作模式比較封閉,局限在學校中,使學生獨立思考與實踐體驗的能力得到弱化。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工作還是傳統模式,輔導員主要是停留在情感層面,重視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忽視了學生的自身成長、心理健康與培訓就業等。以此,此工作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5]。
(四)思想政治教育隊伍落后
與本科類院校對比,高職院校的起步比較晚,辦學時間比較短,思想政治團隊建設不到位,還是在過渡階段中。比如,高職院校輔導員大部分都是剛畢業的研究生、大學生等,對于師范院校大學生來說,其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比較欠缺,無法深入了解高職生成長規律,提高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6]。
(五)學生自身情況
學生自身情況指的是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影響的內在因素,只有對學生自身情況全面的掌握,合理的分析,從而針對性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高職院校學生大部分都是中學學生與高中理科學生,無法達到本科院校要求的學生。雖然不能夠利用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能夠通過成績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對未來沒有信心,構成高職院校學生顯著的心理特征,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獨特性,展現出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的緊迫性與重要性[7]。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策略
(一)轉變人才的培養觀念
將服務作為指導,使就業作為導向,實現職業教育的培訓,高職院校要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重視,將職業技能的掌握水平作為學生就業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全球化與高新技術在不斷的更新,要想培養技能型、應用型與專業型的人才,就要求人才具備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并且還具有優質的思想政治素質與心理素質。使其作為本質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專業技能、素養的構成軌跡,對群體未來發展軌跡造成影響[8]。
首先,要重視高職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內容分析,高職院校要使人才培養理念轉變,通過多方面培養人才為目前高速發展下社會需求必然的選擇。另外,高職院校要能夠遵守人類與社會進步規律,社會快速的發展對于人才具有高需求。為了使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得到滿足,高職院校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尤為重要,之后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才能夠真正的掌握改進方法,使大學生政治職業道德與素質得到提高[9]。
(二)貫徹高校教育方針
高職院校要基于滿足市場需求考慮如何根據教育規律組織教學,高職院校要和地方緊密合作與聯系,利用邀請社會精英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實現素質培訓、職業道德培訓,使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觀念得到提高。基于大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利用培養職業道德和素質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高職院校大學生養成社會責任感與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方式就是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利用產學研結合,使學生了解理論和實踐聯系與差距,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個人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素養[10]。
(三)打造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高職院校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得到提高,對高素質人才進行培養,就要加強師資力量配套的提高。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要求高素質教師進行指導,理論扎實、師德高尚與專業功底深厚的高素質思政教師隊伍具有重要作用。為了避免思政教師隊伍參差不齊的情況,學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開展教師培訓,組織思政教師研討與交流,以此為提高思政教師教學效率提供理論支撐,并且規定青年教師工作量,增強教師培訓經費,使大量高質量教師成為思政教育一份子。另外,對輔導員隊伍建設重視,此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牽動力[11]。
(四)完善相關制度
高職院校要做好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制定有效制度保證。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經費,并且保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創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檔案具備可行性。從學生新入學開始,創建個人思想政治教育檔案,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第二課程成績、日常管理成績等,使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到教學計劃、制度化中,并且實施學分制,使軟約束轉變成為硬要求,從而能夠為畢業生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情況提供根據[12]。
(五)積極宣傳防范不良文化
在新時代社會背景中,高職院校要對不良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挑戰與影響重視,對課程教學策略調整。對于不良文化,要積極的開展防范與宣傳工作,教學生拒絕不良文化影響,對校園網絡環境凈化,降低不良文化的影響。使高校網絡工作得到加強,針對貫徹并且落實黨的精神,促進網絡強國戰略的發展。開展網絡文明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促進高校網絡文化建設,使高校網絡工作的加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的內容。高校要對網絡文化建設重視,使師生網絡文明素養得到提升,使其作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針對性的主要措施,并且作為新形勢下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主要內容。研究通過網絡工作制度完善、網絡文化內容優化、網絡工作平臺的拓展等方面促進網絡文化建設工作措施,通過網絡文明意識、特征、素養等三個維度使網絡文明教育得到加強,促進網絡文化建設。高校要認真研究網絡文明時代特征,充分了解到社會文明、網絡文明的關系,增強廣大師生網絡文明意識,并且樹立敏銳政治意識與高度安全意識,使廣大師生網絡文明素養得到提高,尤其是建網使用網管網能力與網絡輿論教育引導的能力[13]。
(六)做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初期,做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工作為重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與評價體系,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完善方面,就要創建完善組織機構,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給予足夠發展空間,使工作者有足夠信心能夠參與到此工作中。另外,設置學生工作部門、社團與組織等部門,方便今后更好的開展工作。另外,創建完善激勵機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有熱情更好地完成工作。最后就是評價體系,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為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根據[14]。
(七)豐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目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較為單一,大部分通過灌輸方式教育,在校園中局限了使用的范圍。以此,就要有效強化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傳統教育方式轉變,從而進一步的調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組織學生創建豐富的思想政治主題活動,比如主題講演比賽、思想討論會等,主要目的就是使理論在實踐中融入。其次,以學生各自優勢開展多樣、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對人才進行尋找和培養,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并且使學生自覺投入到校園建設與發展工作中。總而言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社會對接,創建豐富多彩教育平臺,從而能夠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15]。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較繁瑣,要基于實際不斷的探索滿足感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的工作手段與思路,從而能夠培養大量德才兼備的實用型高科技人才,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章彬.新媒體環境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策略[J].贏未來,2017,15(2):23-24.
[2]印璇.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7,21(29):74-74.
[3]韓旭.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6(3):74-74.
[4]張云騰,李金城.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與探討——以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為例[J].山西青年,2018,21(4):78-78.
[5]孫亮.淺析自媒體背景下如何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2017,26(17):121-121.
[6]柳玉民.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絲路視野,2017,16(9):22-22.
[7]姚兵,秦穎.基于手機傳播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冶金教育,2018,18(2):103-104.
[8]金華.論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認同”[J].長江叢刊,2018,22(23):32-32.
[9]魯若曦.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平臺建設研究綜述[J].長江叢刊,2018,26(23):25-25.
[10]潘佳妮.試論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育模式創新[J].明日風尚,2018,11(24):182-182.
[11]鄧綺文.新媒體環境下的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學園,2017,14(5):148-149.
[12]馮引娣.高職院校不同年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J].好家長,2018,21(7):11-15.
[13]李慕堂,鞏立超,周鳳雄.新時代加強甘肅省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甘肅教育,2019,21(6):24-25.
[14]王燁.對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7,14(18):74-75.
[15]伊克.對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明日風尚,2018,12(19):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