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婧 鄭曉風 鄧文輝 畢京鳳 王坤
在人體十二對顱神經中,發生腫瘤最多的是位聽神經[1]。位聽神經的行程大部分位于骨內,所以臨床對各種原因導致的位聽神經疾病的病因診斷較困難。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MRI 3D 成像技術也更加成熟,可以利用其優勢進行位聽神經的成像,圖像分辨率及信噪比顯著提高[2]。當需要明確位聽神經腫瘤與周圍結構的位置關系時或者疑診聽力損傷、眩暈、急性感染、發育畸形等,可以采用3D 序列進行MRI 成像輔助臨床診斷。
1.1 研究對象選擇2018年1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顱腦MRI 檢查的患者50 例,其中男23例,女27 例,年齡20~65 歲。受檢者均意識清醒,配合度高,均經受檢者知情同意后追加位聽神經成像掃描序列。
1.2 掃描方法及相關參數采用Siemens 3.0T MRI和GE 1.5T MRI 設備,顱腦專用線圈。患者仰臥位,頭先進,掃描序列包括3D-SPACE 和3D-FIESTA序列[3]。掃描參數:3D-SPACE 序列TR 3500ms,TE 518ms,FOV 200mm,層厚0.60mm,體素0.6mm× 0.6mm×0.6mm,SNR 1.00,掃描時間2min30s;3D- FIESTA 序列TR 6.5ms,TE Minimum,FOV 200mm,層厚0.60mm,矩陣256×256,回波鏈長度4,掃描時間3min29s。
1.3 圖像質量評價在獲得3D-SPACE 和3D- FIESTA 序列圖像后由工作經驗豐富的診斷醫師進行閱片,在所獲成像上對位聽神經的顯示情況進行評估。評分標準:神經無法辨別為0 分,可部分辨別為1 分,完全辨別為2 分。
采用3D-SPACE 和3D-FIESTA 兩種序列成像模式同時檢查50 例患者,結果顯示:3D-SPACE 模式中優質成像39 例,優質率78.0%;3D-FIESTA 模式中優質成像23 例,優質率46.0%。兩種成像模式的優質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D-SPACE的優質成像率高于3D-FIESTA。見圖1、2。

圖1 3D-FIESTA 序列成像效果

圖2 3D-SPACE 序列成像效果
3.1 兩種序列對比三維穩態快速成像梯度回波序列3D-FIESTA(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是水成像的一種[4]。因為在回波采集過后,會作用于一個與原空間編碼梯度場相對應的梯度場,其大小設置相同而方向相反,這樣消除了質子的失相位,從而達到真正的穩態。3D-FIESTA 序列采用很短的TR、TE 值,使得因液體流動造成的失相位影響較輕,增強了T2/T1 高比率組織的信號[5],與其他組織形成鮮明對比。同時,3D-FIESTA 序列掃描可以減小掃描層厚,從而提高組織空間分辨率。
三維可變翻轉角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 (Three-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通過應用動態可變翻轉角[6],使得回波鏈的長度設定更加自由,降低了射頻能量吸收率,從而提高了采集效率,顯著縮短了回波間隙,T2 信號強度明顯提高,圖像模糊效應減弱[7],使其成像效果出色,圖像的對比度和信噪比良好。
3.2 位聽神經的確定位聽神經在內聽道層面與面神經互相伴行,且位聽神經始終位于面神經的后方,兩者未融合[8]。根據解剖學知識,在內耳MRI常規掃描橫斷面上可見:內耳道底的上部層面,前方為面神經,后方為上前庭神經,兩者呈“雙軌”樣并行至內耳道底[9];內耳道底的下部層面,前方為蝸神經,后方為下前庭神經,兩者合為一束至內耳道底,后漸呈銳角分開。
3D-SPACE 序列和3D-FIESTA 序列均能一定程度地顯示位聽神經的走行及結構,在輔助位聽神經疾病的診斷方面有積極意義,但3D-SPACE 序列比3D-FIESTA 序列成像效果好,分辨率以及信噪比更高,能更好地顯示位聽神經的細微結構,且減少偽影的產生,更適合應用于位聽神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