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平 陳松 李明
夏日炎炎北國風,天高云低飛鳥驚。
雖是雨季,但閑不住的萬福強又開始搗騰設備,琢磨線路,準備“蹲坑”拍攝野生動物啦。
“見不到動物,拍點花花草草不也挺好?有一年,為了迎接丹頂鶴回家,零下十多度的灌木叢,一趴就是兩個多小時。最終,看到二十多只……”說著這些,他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萬福強,一位因濕地生態而忘我的優秀黨員,一位執著拼搏的青山綠水守護人。
為睹“花容”,他曾被沼澤沒過了腰
46歲的萬福強,1995年林校畢業后一直在林業部門工作。2011年,隨著珍寶島濕地管理局成立,他走上了生態科研工作崗位。新崗位帶來的困難,讓他措手不及。
“花草、鳥類、獸類、魚類……總得認識吧!”保護區光鳥類就是幾百種,花草更是數百種。剛開始,知識儲備不足的萬福強工作難度極大。
“你現在兩眼一抹黑!咱調整調整崗位?”看著萬福強費心費力,親友曾勸他。
思忖再三,萬福強實在難以割舍這片凈水與藍天,決心從零做起。于是,在實地踏查中,在陪同專家學者的調研中,在出差旅途中……萬福強一點一滴地汲取知識。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每次來到保護區,萬福強總緊跟左右,再三求教。
“一開始不懂的東西多啊,問這問那,有的老教授都被問煩了。但老師們跟我接觸久了,知道我是真想學東西,便傾囊相授!” 萬福強說,如今保護區內有幾百種動植物,他大都能認出。而一旦發現不曾見過的花草、動物,他都異常興奮。
有一年夏天,連著下了幾天的雨,萬福強和同事到濕地踏查。遠遠望去,他就覺得遠處沼澤地的塔頭上有一朵特殊的花,心里樂得“直癢癢”。沒顧得上告知同伴,他就深一腳、淺一腳地邁進了沼澤地,“想過去為這朵花拍幾張照片”。他步履蹣跚地走了一半距離,前腳剛踩上一個看似穩當的小塔頭,忽悠一下,整個人就掉進了沼澤里。說時遲,那時快,萬福強的身子一下就陷了進去。眼瞅著沼澤沒過了腰,萬福強大聲呼救。幸虧同事們就在附近,大家把沼澤已沒過肩膀的他拉了出來。
憑借著這份熱愛,萬福強用雙腳丈量了保護區每一寸土地,諳熟保護區的山水風物,包含三江平原大部分生態物種。更可貴的是,他新發現了保護區原未記錄的植物物種10余種。
為采“圖影”,他曾與黑熊擦肩而過
工作中,萬福強有句口頭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行走在山野間、跋涉在風雨中,萬福強覺得記錄野生動物的點滴故事,是最大的工作收獲!這也是生態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重要工作。
東方白鸛是一種大型水禽,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了研究它在珍寶島濕地的生活習性,自2015年起,萬福強便決定“筑巢引鸛”。但是,在沼澤地里人工筑巢困難重重,夏天進不去也出不來,只能在冬天筑巢以便第二年春天引鸛入住。
說干就干!多年來,在茫茫曠野里,踏著厚厚的積雪,扛著長長的木桿、梯子,選址、挖坑、立桿、壘枝……在凜冽的風雪中,萬福強跟同事們一個又一個搭起了幾十處鳥巢。是啊,功夫不負有心人。當遠紅外設備里出現東方白鸛產卵、繁育幼崽的畫面時,萬福強激動得熱淚盈眶。
2018年4月,在發現了成群的丹頂鶴來到珍寶島濕地棲息后,萬福強還偶然發現了一個產有兩枚鶴卵的鶴巢。在保障不影響丹頂鶴一家“生活”的前提下,萬福強在距離鶴巢5米遠的地方架設了紅外線相機。之后一個多月里,看著幼小的丹頂鶴從破殼而出到展翅飛翔,萬福強心中充滿難以言狀的成就感。
長期在野外工作,萬福強和同事們也難免面臨危險。2017年的一天,萬福強帶領同事在保護區進行設備維護,并取出紅外線相機儲存卡進行判圖作業。大家在設備中查看圖像資料的時候,猛然被圖像中的龐然大物驚起了一身冷汗。“如果我們早到20分鐘,就跟這頭大黑熊遭遇了……哎呀,后果不堪設想!”
多年來,正因為萬福強和同事們“深入虎穴”的堅守,丹頂鶴、白尾海雕、鷹鸮等幾十種重點保護鳥類的珍貴資料得以留存;正是因為這樣的堅守,黑熊、豹貓、猞猁、黃喉貂等幾十種珍稀動物的生活記錄被載入保護區的資料庫。
為護“族群”,他曾涉水救出“傻狍子”
在保護區的特殊工作,也給萬福強帶來諸多不期而遇的歡樂。比如,救助“傻狍子”。
一年春天,春雪初融,風和日麗。萬福強跟同事正在踏查。這一年降雪較多,大量的融水漫延開來,小木河、島狀林及星羅棋布的大小泡澤被倒灌的江水連成一片,汪洋四溢。
臨近中午,萬福強就遠遠地瞧見十幾只狍子正在集體渡河。“這群狍子冬天在濕地深處的小島上覓食,春天水大,小島可能被淹了,就著急往山上跑呢。”萬福強指著現場照片中一只小狍子說:“就它跪在水邊,一動不動了。”
萬福強心里合計,狍子可能是被凍“傻”了,于是他決定查看它的情況。“怕影響狍子遷徙,我們等它的伙伴們離開了才過去。我們剛下水施救,突然又蹦出一只狍子,直勾勾地盯著我——觀看我們大營救呢……”萬福強說,狍子的好奇心重,只要是有人出現或是有聲音,它們就會“看夠了才走”。
由于濕地水面寬、水溫低,再加上狍子未成年體力有限,被大伙兒救起時,它已經被凍僵了。“眨著懵懵懂懂的兩只大眼睛,有氣無力,凍蒙啦!”萬福強把小狍子抱回工作站,“又當爹又當媽地照顧了一天”。第二天見它體力恢復,便放歸了山林。
“救助一只狍子,其實是在救助一個族群。”萬福強說,在保護區工作的9年多里,他見證了一個個動物族群由無到有、由小變大的艱辛歷程。其中,國家二級保護珍禽白枕鶴就是一例。“白枕鶴,又名紅臉鶴,是一種稀有的體型與丹頂鶴相似、略小的大型水禽。多年前,在保護區很少見到,有時也就三五只,可隨著自然生態不斷優化,這個族群迅速壯大了。”近年來,萬福強已經能夠同時拍攝到上百只白枕鶴。
伴隨著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珍寶島濕地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數以百計的動植物物種在這里生存、繁衍,族群也在不斷擴大。因此,珍寶島濕地也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并且入選 “中國森林氧吧”榜單。
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守護一方凈水、一片藍天,萬福強用樸實無華的真誠和默默地付出,詮釋著生態保護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的新作為、新擔當。
責任編輯/呂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