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佐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物理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物理理論知識的講述,還要通過物理學史的講解,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物理學史;高中物理;原則
[中圖分類號]? ? G63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20-0044-02
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史具有一些特殊的教育功能,該功能是常規物理教學難以實現的。在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時,將物理學史與物理知識教學結合起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一、物理學史的教學原則
1.尊重史實原則
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教師要引入物理學史,則需要確保自己所引入的歷史故事是真實的,不能是虛假的,或者是引入一些沒有史實依據的歷史,這樣會導致科學性的喪失。故此,教師要提前做好準備,要核實相應的資料,防止出現一些科學性錯誤。
對于一些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物理學史知識,教師可以酌情引入到教學之中。例如,當講述“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將“比薩斜塔實驗”這個故事講給學生聽[1]。在聽故事之前,學生可能會主觀認為“重的物體要比輕的物體下落更快”,但是在聽完故事之后,他們就會知道自己的主觀判斷是錯誤的。
2.趣味性原則
對許多學生而言,物理這門學科較為復雜、抽象,給人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因此許多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較低。而在物理學史中,有許多趣味性史料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相關的知識,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大多數學生都非常愛聽故事,所以引入物理學史時,教師要堅持趣味性原則,通過有趣的物理故事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入物理學史,使學生了解物理學家的成功經驗,了解他們在探索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
3.適度性原則
在物理教學中,將物理學史融入其中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在教學中所選取的物理學史知識,歸根結底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好知識,或者是培養學生的品德。例如,通過引入物理學家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后仍然不放棄,最終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類型的史料故事培養學生永不放棄的精神,使學生了解到科學探索是一個長期而曲折的過程,并且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但是,如果在整堂課中都講述物理學史,就會喧賓奪主,忽視了對學生物理基礎知識的講授,這樣反而會影響教學進度,不利于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提升。因此,在引入物理學史時,教師要堅持適度性原則[2]。
二、物理學史與物理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1.追本溯源,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
在物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中,物理觀念乃是最為基礎的一項素養。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中的物理知識,而對學生是否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夠重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若能將物理學史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學生就能在了解物理基本概念以及原理之后,進一步了解這些概念的形成過程,了解這些物理原理的發展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這些知識,而且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運用這些知識。
因為大多數學生只關心自己是否考得高分,所以他們將自己的學習重點放在解題上,這樣,會影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使不少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處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許多學生只了解這個物理知識或者物理概念是什么,但是卻不知道這個知識為何而來,所以很難將其應用于實際之中。因此,教師需要追本溯源,幫助學生建立物理觀念,通過物理學史輔助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發生過程,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點。
例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當教師講述慣性的概念或者其他內容時,學生對慣性的理解會停留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物體運動的“錯覺”,許多學生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定律,教師可帶領學生回顧牛頓動力學發展的歷史過程。這樣,學生就會對物體的運動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會使學生改變以往的錯誤認知,認識到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3]。
2.重演經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教學中,實驗是重要內容和手段。許多物理規律以及概念等都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所以物理實驗教學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許多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
為此,教師不妨引導學生重演經典,讓他們重演物理實驗,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面對問題,讓他們提出問題,然后去猜想以及假設,再制訂實驗計劃,并對實驗所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與論證。通過還原物理學家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他們才會感受到科學家在面對這些難題時的心情,他們會鼓勵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得出結論。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深刻,而且他們的實踐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3.緬懷偉人,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在物理學史中,不僅記錄了物理學的發展,而且還記錄了物理學家的辛苦創造史。這些物理學家的奮斗歷史可以激發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例如,在教學“萬有引力與航天”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引入哥白尼的日心說,講述哥白尼不畏強權、堅持科學研究的精神;然后講述第谷在天文觀測方面的成就;再講述牛頓對前人經驗進行總結,并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幾代人耗盡了畢生的精力。這些史學故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大多數學生都認為物理學體系非常完善,前人都是非常偉大的,前人所提出的觀點都是正確的,這使得許多學生缺乏對物理學勇于探索的勇氣。在這種背景下,許多學生只是默默地學習、做題,以期考取高分,而不會思考這些前人的觀點是否正確,甚至連質疑的想法都沒有。因此,教師不妨引入一些史學知識,讓學生了解科學家都是在對前人結論質疑的基礎上發現問題的。例如,對于當時的“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大家都非常推崇,但是伽利略卻大膽質疑,然后通過實驗驗證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所以才有了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就要帶領學生重演經典,以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就要通過引入科學家互相質疑的史料,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探究精神。
[? ?參? ?考? ?文? ?獻? ?]
[1]? 郭帥.基于核心素養下物理學史和高中物理教學相結合的實踐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2]? 楊海英.物理學史與高中物理規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設計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3]? 朱晴晴.物理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案例研究[D].洛陽:洛陽師范學院,2019.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