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以華 王文斌
摘 要:要想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小學教研聯盟的構建勢在必行。小學教研聯盟的建設策略有參與自主化、研修層次化、制度規范化、教研網絡化、資源共享化、考評一體化等,能夠推進聯盟內學校教育均衡、和諧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小學教研聯盟;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8-0008-02
引 言
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是指一定區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實施素質教育,通過建立城鄉平等互動、動態均衡的教育體系和制度,達成義務教育政策城鄉全覆蓋,基本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協調義務教育與城鎮化發展,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它是深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舉措,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全面完成教育脫貧任務的現實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要求。
小學教研聯盟是以基地小學為龍頭,與本市區域內鄉鎮學區多所鄉鎮小學形成的教育教學教研聯合體,它以教學研究為主要指向,以資源共享、互利互補、合作共贏為主要目標,通過聯盟學校校際合作,整體推進教研工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聯盟內學校教育均衡、和諧發展,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1]。
楚水小學教研聯盟自組建以來,積極構建教研管理共同體,通過強化制度建設、活動開展、問題研究等形成聯盟教研配套機制;積極組織實施三課深度優化工程、教學管理規范工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校本教研提升工程、教學質量評估工程、學生素養提升工程“六大工程”推進教研聯盟教學教研向縱深處發展,較好地實現了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小學教研聯盟建設的初步任務。
一、參與自主化
小學教研聯盟是以基地小學為龍頭,與區域內鄉鎮學區多所鄉鎮小學形成的教育教學教研聯合體,它不是強制性的組織架構,沒有行政的命令或指派。聯盟成立的最初目標是為聯盟學校品牌建設服務、為成員教師專業發展服務,聯盟參與學校與成員自愿加入聯盟建設,加入課題研究,加入教師學習共同體;教研聯盟成員校之間是友好協作單位,只有基地校與領銜校,沒有領導校與被領導校;教研聯盟成員之間是相互平等、互相尊重的角色,只有學習共同體的參與者與組織者,沒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
自楚水小學教研聯盟成立以來,區域內各校積極主動參加聯盟建設,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聯盟內各項活動,按照學科組自主建構教師成長名師工作坊,特別是圍繞主課題積極主動地申報子課題研究,近300名教師參與了28個不同學科的課題研究,有力地促進了教研聯盟的建設和城鄉教師的一體化發展。
二、研修層次化
聯盟建設的過程是各校自我發展的過程,課題研究的過程就是教師自我研修的過程。針對聯盟成員校和不同層級的教師成員,教研聯盟構建了不同層級的研修網絡。
一是領導團隊與管理團隊。領導團隊由聯盟各校校長、教學校長、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等組成,具體行使聯盟的領導職能;楚水小學教研聯盟管理團隊,由各校校長組成,協調有關聯盟建設中涉及校級層面之間的人事調配、財務支持及政策支撐等具體管理。
二是具體操作團隊。(1)教研聯盟教學研究團隊由各校教導主任和優秀教師組成,負責具體協調與組織聯盟內的教育教學研究;(2)教研聯盟教學常規督查團隊由聯盟內兼職督學和優秀骨干教師組成,負責協同上級部門督查本聯盟內的教育教學常規工作;(3)教研聯盟教研改進提升團隊由各校教科室主任和優秀骨干教師組成,針對本聯盟內存在的教育教學問題開展分析診斷,并提出合理化建議與措施,以促進聯盟的更好發展;(4)教研聯盟教學質量評估團隊由各校教學校長組成,以教學質量為聯盟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提升教學質量促進聯盟健康發展。
三是學科研修共同體。教研聯盟依據本聯盟內教師的特點,組建了小學語文學習共同體、小學數學學習共同體、小學英語學習共同體和小學綜合學習共同體,各學習共同體均以名師工作坊的形式開展具體研修活動,由聯盟內資深的學科帶頭人擔任坊主,引領本學科組成員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促進成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三、制度規范化
教研聯盟本身是一個松散的教學研究團體,如果沒有一個規范化的制度,聯盟建設就無法進行。楚水小學教研聯盟本著以教研為依托,以資源共享、互利互補、合作共贏為主要目標,通過聯盟校校際合作,整體推進教研工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聯盟內學校教育均衡、和諧發展。因此,教學管理和教科研制度建設是首要任務。
通過近一年的探索與實踐,楚水小學教研聯盟初步形成了教學管理和教科研制度,具體來說初步制訂并施行了《教研聯盟學科教學常規》《教研聯盟學生作業管理基本要求》《教研聯盟教學五認真檢查制度》《教研聯盟教學質量監控方案》《教研聯盟集體備課制度》《教研聯盟校本研修制度》《教研聯盟教科研成果推廣和獎勵制度》等,為聯盟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保障。
四、教研網絡化
教研網絡化是教育科研發展的新動向,它依托開放、動態交互的網絡化平臺,延續和豐富了常規校本教研活動,實現了開放型校本教研的深入探討,提高了教師專業的發展水平。
(1)教研沙龍。城鄉教育一體化背景下的教研活動倡導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積極開展主動參與式教研。我們以聯盟形式成立各學科學習共同體,以名師工作坊的形式組織開展學科教研,吸引了很多青年教師。此外,我們還以“網絡沙龍”的方式,定期舉辦網絡研討活動,引領大家圍繞主題展開深層次討論,引發對問題的專業化思考。
(2)青藍工程與名師工程。我們充分發掘聯盟內各校優秀教師的人力資源,以網絡為平臺、以工作坊為抓手,合力打造“青藍工程”和“名師工程”,為青年教師成長筑路搭橋、為骨干教師搭建施展才藝的舞臺,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專題論壇。我們圍繞聯盟建設過程和教育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與困惑,確定專題研討,在楚水小學校園空間開辟專題研討貼,鼓勵聯盟所有教師積極參與專題討論,較好地促進了聯盟的建設和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4)線上評課。我們以課堂教學為主抓手,積極組織聯盟內“首席教師”“領銜教師”“創新教師”“新秀教師”等評選活動,旨在滿足不同層次教師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聯盟內各種類型的公開課都需將教案、設計意圖、教學反思、課件等發布于楚水小學校園網,供聯盟內教師學習、討論。同時,積極推進線上教學案例評選,由各成員教師將優秀教學案例制作成微視頻并上傳到網絡,供聯盟內評選、參考與學習。
(5)專家云引領。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是聯盟建設與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我們開展在聯盟建設與課堂研究活動時,主動邀請上級教研部門的專家進行指導,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教學云會診”等,使普通教師直接與專家視頻對話,并聆聽專家的現場指導,感受信息技術對教育科研帶來的變化。在專家的“云引領”下,楚水小學聯盟的全體語文教師通過集中與分散、線上與線下、課上與課后的“混合式”研修形式開展了多次研修活動。這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創建了持續、長效、和諧的生態環境,有力地促進了教育的城鄉一體化。
五、資源共享化
資源共享是教研聯盟的最大特點,也是教研聯盟的活力所在。資源共享能促進聯盟內基地校和成員校、骨干教師與一般教師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緩解薄弱學校和一般教師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調節教育資源合理均衡分配與使用,實現師生教學相長,促進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
作為教研聯盟的牽頭校和基地校,楚水小學積極把本校的教育教學資源通過有效路徑向教研聯盟內各學校開放。比如,楚水小學網站面向所有教師開放,其中楚水小學及聯盟的相關管理制度、工作安排、教學管理、教育科研可以直接查詢與下載,特別是學校網站開辟的資源中心,涵蓋教學計劃、教案、單元檢測試題等,所有師生均可以查閱、下載等。楚水小學校園空間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科研活動,如教育大閱讀、各學科教研活動等。這個校園空間不僅面向楚水小學教師開放,也向聯盟內所有教師開放,同時教研聯盟還定期在校園空間組織聯盟內教師參與教學評議活動,把線上、線下教研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旨在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六、考評統一化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也是小學教研聯盟建設的生命線。楚水小學教研聯盟自成立起就努力實現質量考評的統一化。在市局的支持下,聯盟每學期組織一次學業質量監測,分別對語文、數學、英語、綜合等學科進行綜合調研測試。每次測試前兩周教研聯盟確定調研測試年級、科目,擬發通知給各聯盟校,按照統一要求組織聯盟各校上報學生名冊、監考教師名冊、閱卷教師名冊,聯盟基地校組織編撰楚水小學教研聯盟學業質量檢測秩序冊,采取聯盟內推磨監考、集中閱卷、分組登分統計、匯總上報成績等統一組織相關學科的質量檢測工作。測試結束后,組織各聯盟校認真進行質量分析工作,明晰差距、分析原因、查找對策,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以促進聯盟內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結 語
近兩年來,聯盟內各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多所學校連續獲得教學質量獎,原有的薄弱學校也獲得了教學質量進步獎。由此可見,小學教研聯盟能切實促進聯盟內學校教育的均衡、和諧發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現城鄉義務教育的一體化發展。
[參考文獻]
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基金項目:本文系省級立項課題“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小學教研聯盟建設研究”(課題編號:D/2018/02/6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於以華(1969.12—),男,江蘇興化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
王文斌(1971.12—),男,江蘇興化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