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互評能有效解決教學問題,操作形式可以是單一的或多樣的,但不論形式如何都面臨一個問題,評價的準確性、有效性得不到保障,特別是以運動練習為主,運動軌跡和形態不斷變換的體育課堂。本文對學生互評在體育課堂中的準確性不足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學生互評多元化的設計,對“準確性”問題和效果等進行研究,旨在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運動能力,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提升學生互評的有效性、真實性,使其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提升相互學習的評價能力。
關鍵詞:學生互評;體育課堂;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獻標識碼:2095-624X(2020)18-0093-02
引 言
學生互評的準確性問題是教學互評的重難點,是比較難把握的環節。如何組織指導學生互評使其不流于形式,落到實處是教師應加強重視的問題。互評多元化能提升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與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等,同時有效解決了互評中的問題,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一、學生互評“準確性”不足的原因
學生互評的準確性問題是教學中的重難點,特別是對于處在學習階段的學生而言,互評中經常會出現評價無方向、雜亂隨意、被動或是聊天居多,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提高,評價的準確性更是得不到保障的情況。
1.學生差異因素影響準確性
學生掌握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參差不齊。對知識和技能的接受能力、認知能力、知識需求、性格特征和身體素質等方面較低的學生,往往積極性偏低或是評價準確性有所偏差。例如,“跪、跳、起”要求協調、連貫,接受力和理解力強的學生,在練習時,能做到擺、壓、提、跳結合,形成四肢和腹部協調連貫發力,解決難點,同時能準確地評價同伴。反之,技能接受力不足及理解力不強的學生完成不了難點要求,也不能給同伴做出準確評價。
2.自我優勝心理因素影響準確性
優勝促使人進步,有些學生受社會、家庭的影響,自尊心、優越感極強,注重在教師面前表現自我,不允許被超越。例如,在“跳繩”時,同伴之間進行記數互評,跳繩能力強或好勝心強的學生見同伴超越自己時有意識地壓低同伴成績。這時雙方會為成績不符產生糾紛,導致雙方學習的積極性降低,更讓互評準確性失真,準確性沒有保障。
3.權威從眾性因素影響準確性
體育活動是團體活動,有體育委員和體育尖子生等,他們的意見在學生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引導力。因此學生在互評時會受到他們影響出現“從眾心理”,造成評判誤差。這種心理在互評時常出現,低段學生最為普遍。學生主觀意識弱,缺乏對評價內容的認知,在互評時會緊跟“權威”或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這種“從眾心理”對學生互評產生不準確、不公正的影響。
4.評價內容單調、難易程度不合理因素影響準確性
學生互評在課堂上是一種特殊的互相參與運動的評價活動,評價時是活躍、興奮積極的氛圍。但是現實中有些課堂與之相反。教師引導學生評價時更多的是針對學生完成運動技能程度進行評價,忽視了學生在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態度表達、同伴間合作社交能力等的發展。例如,“往返跑”練習評價只強調降低重心,轉身快等,忽視了內容的全面性和難易程度,設計上沒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能力過于忽視,評價準確性得不到保障。這不利于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和學生互評的有效開展。
二、采取措施,確保學生互評“準確性”
學生互評是體育教師教學改革的有效產物,評價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針對學生互評中出現的不準確性問題,在設置評價內容時,教師要對學生互評能力有清晰認識,設計評價時要多元化、創新化。實施學生互評前,教師要針對課堂中評價的內容提前做好預設和鋪墊,清晰公示出評價標準和注意要點。在學生互評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醒和幫助,鼓勵學生做出客觀、公正、公平的評價,同時對學生的互評結果進行統一評價和反饋。
1.重難點引領,建立階梯式評價
學生互評準確性的確認可根據重難點引領設置評價等級。教師可根據學生能力發展的特點確立重難點評價準則,幫助不同學生根據自身知識量、理解力、運動力、學習力、社交力等做好準確性評價。同時學生可通過對運動技能的觀察、學習、理解和掌握對同伴給予自己的評價幫助進行改進和完善。學生互評主要采用以下三種評價方式:口頭評價、卡片評價、肢體評價。口頭評價即星級評價:一星、二星、三星;卡片評價:紅、黃、藍三色代表評價標準的等級;肢體評價:拇指、拍肩、雙手拍肩。學生可根據重難點有選擇性地采用三種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在縮小優秀學生和能力薄弱學生的等級分化的同時兼顧了身體、智力等特殊學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讓評價更具有實效性和準確性。以學生“跪跳起”進行卡片評價為例,如表1所示。
2.建立組制,確保評價結果準確性
在評價時,學生可能因友情或優勝心、榮譽心等導致互評缺乏公平性、權威性、準確性。在課中進行分組學習時,學生可采用隨機分組、同質分組等形式。隨機分組方式以2人或多人為一組,實踐評價時同等水平、異質水平的學生都有可能分在一組或是不同組,降低了打高分或是打低分的概率。同質分組盡量把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到一組,這樣會大大降低由于互評者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差異所帶來的不準確評價,提高低水平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和準確性。在分組評價時,教師要積極加入學生中,使學生把握好評價的尺度,指導并幫助學生參與評價活動,把評價比較好的組作為范例,向其他組進行展示,幫助每位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力爭確保互評者評價結果的真實性。
3.評價內容豐富化、多元化
教師在設置評價內容時要多方面、多層次,讓學生在互評時有所評且做到評價內容多元化,從多方面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教師應多方面收集評價信息,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與發展功能;有效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力,調動他們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積極參與運動,全面發展身體素質,有效實現學生互評的準確性[1]。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現能力水平和個性的機會,多元化的評價確保了各方面評價的準確性。例如,小強在“單雙腳連續向前跳”中的口頭評價,如表2所示。
三、學生互評“準確性”在體育教學的實踐價值
1.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通過準確性互評調動了學習積極性,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根據同伴評價改進了自己的體育技能,特別是在小學體育課堂,準確互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使課堂呈現多元、靈活態勢。在互評過程中,學生學會了互幫、互相激勵、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學會了相互配合合作,在合作中齊發展、共雙贏。
2.加快鞏固動作技能的掌握
在評價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同伴的技術動作,發掘同伴優點,找出自身不足并進行反思,總結的過程也是對體育技能溫習提高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邊學邊進步,有助于加強自身的學習能力;還可依據評價等級標準對同伴的學習成果給予評價,同時對自身技能進行反思、優化。
3.提升了學生間社交能力
互評是建立在學生間相互觀察交流的基礎上的。學生可在學習中認識到其他學生的長處,準確評價不同的技術動作要領,有助于改進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還能在評價過程中通過對評價標準的解讀,增加與內容之間的交互[2]。
4.彌補教師不能全面評價的局限性
教師面對班級學生人數多,室外場地大、嘈雜的情況,很難兼顧每位學生,不能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與反饋,導致學生不能及時準確掌握技術要領。學生準確互評彌補了教師不能及時對每位學生做出評價的不足,很好地幫助教師分擔了統評的任務,解決了教師不能全面評價的局限性。通過同伴間準確的互評,學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糾正錯誤,及時消化所學知識和技能,為后續的學習掃清了障礙,提高了學習效率。
結 語
學生互評“準確性”是課堂教學效果的呈現,是發展學生各方面評價能力的檢驗。教師對學生互評準確性進行實踐分析,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思索、探究,并根據問題確立解決方法,提煉出學生互評準確性在體育課堂的功能價值。準確性互評能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掌握知識技能,通過準確評價體驗互學樂趣,從互評中正確認識自我和同伴的學習能力,加強對內容的認識及運動技能的鞏固,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同時,教師要通過學生互評反思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真正使學生互評成為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教育過程,并充分顯示出學生互評準確性在體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中的優勢。
[參考文獻]
王凱.新課程標準下普通初級中學排球課程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4.
董雄.體育課程設置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3.
作者簡介:張麗(1989.7—),女,安徽合肥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榮獲杭州市學會論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