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歌唱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常用的一種集體教學形式,歌唱活動游戲化是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歌唱活動特點,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需要為基礎,借鑒游戲的教育功能,將游戲的趣味性、情境性、參與性等融入教學實踐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游戲化教學內容,設計游戲化教學策略等的一種新型教學活動模式。本文探討了小班歌唱活動游戲化的教學策略,旨在提升小班幼兒的歌唱興趣、歌唱能力及教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小班幼兒;歌唱活動;游戲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8-0057-02
引 言
幼兒歌唱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領域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活動形式,是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幼兒進入音樂最自然的途徑,是幼兒感受和體驗情感的最直接手段[1]?!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于生活、游戲之中?!?/p>
在小班歌唱活動中,經過觀察、思考、總結,我們分析出了小班幼兒歌唱水平及發展存在的問題:首先,不會唱:小班幼兒年齡小,不能正確地感知和唱出歌曲的旋律;其次,不敢唱:部分教師簡單、粗暴的話語扼殺了幼兒演唱的積極性,導致幼兒缺乏自信心,不敢唱;最后,不喜歡唱:活動設計缺乏趣味性,學唱形式單一,幼兒不感興趣。
我們嘗試將游戲與歌唱活動進行有機融合,旨在探尋幼兒歌唱活動游戲化的教學策略,以幫助小班幼兒更好地學習歌唱。具體的實施策略如下。
一、選擇趣味性強的素材,激發幼兒歌唱的意愿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寓教于生活、游戲之中,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敝袊鴮W前教育專家陳淑琴指出:“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就是用游戲化的方法來組織音樂活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p>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歌唱活動中,首先,歌曲的選擇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有趣且游戲性強,以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例如,《親親》和《大貓小貓》這兩首歌曲,《親親》更貼近幼兒的生活,而《大貓小貓》更有趣,因此,教師可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歌曲。其次,小班幼兒年齡小、音域窄,教師應選擇結構短小簡單、旋律平穩、節奏稍慢、跨度不大的歌曲,如《兩只老虎》結構短小、節奏平穩,適合小班幼兒。再次,歌曲只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媒介,教師應注意其教育性,做到寓教于學、寓教于唱,如在選擇歌曲時不能一味地選擇流行音樂,而是應該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兒歌,如《小星星》《小老鼠上燈臺》等。
二、創設藝術化形象,引導幼兒主動歌唱
陳鶴琴先生說過:“兒童教育要取得較大的效益,必須優化環境。”游戲化環境的創設對幼兒學習歌曲起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歌唱活動《森林音樂會》中,教師在活動前把活動環節設計成小動物坐火車去參加森林音樂會的情景,再布置一片美麗的森林,在森林中搭建一個藝術小舞臺。在形象、富有藝術性的游戲環境中,幼兒積極主動投入其中,學習熱情高漲。由此可見,形象、靈動的藝術環境能使學習真正發生[2]。
三、教學過程游戲化,鼓勵幼兒快樂歌唱
游戲化教學能使幼兒身心愉悅。傳統的歌唱教學模式較單一,固化了幼兒的思維。為了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筆者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在歌唱活動實踐中融入游戲,能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具體而言,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練聲組織游戲化
在歌唱活動中,正確的發聲非常重要,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用科學、有趣的方法發聲,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呼吸方法。
例如,在歌唱《火車來了》時,筆者讓幼兒練習“深吸氣慢吐氣”的氣息控制方法,并讓幼兒玩“火車來了”的游戲。筆者用一張火車圖片,引導幼兒將“火車”開動起來,慢慢地開向遠方,看誰的“火車”開得遠。這個游戲能很好地鍛煉幼兒氣息強弱的控制能力。
2.語言運用游戲化
在幼兒歌唱活動中,教師可通過運用富有游戲化的語言來組織活動。教師的語音、語調及臉部表情,都會顯示出情緒色彩,并帶有一些比較夸張的成分,教師合理運用語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自然而然、自覺自愿地學習,進而輕松掌握歌唱技能和本領。當幼兒無法達成歌曲所要表現的情感和教學要求時,教師應運用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來啟發和引導幼兒,讓幼兒愛上唱歌。
例如,在歌唱活動《我愛我的小動物》中,每種動物的叫聲長度不一樣,幼兒開始沒有表達出來,于是筆者引導幼兒先學不同動物的叫聲,如“喵喵喵”聲音唱得長一些,“嘰嘰嘰”唱得短一些,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演唱出來。
3.情境營造游戲化
游戲化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生動的語言、有表現力的音樂,同時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幼兒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幼兒主動進入游戲,激發其濃厚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3]。
例如,在歌唱活動《小花貓和小老鼠》中,教師在活動前為每位幼兒準備了可愛的小貓頭飾。幼兒帶著頭飾馬上跟隨音樂進入了角色,和教師一起做小貓的動作。當音樂變化時,幼兒就會隨之變化角色或動作。在一次次游戲過程中,幼兒熟悉和理解了歌詞和旋律,能跟著音樂快樂而大聲地唱起來。游戲化情境的創設應突出游戲性和情感性,不能流于表面的花哨和熱鬧,否則會使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弱化教與學的效果。
四、教學方法多元化,激發幼兒歌唱的興趣
在幼兒園游戲化歌唱活動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們逐漸認識到游戲與教學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手段,但它們彼此聯系、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歌唱活動游戲化可以運用不同的模式把教學目標、任務、過程等和游戲的元素相融合,從而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4]。具體如下。
1.讓幼兒在“玩”中唱
游戲,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玩”,幼兒玩??偸桥c生動有趣聯系在一起。歌唱活動游戲化的目的,就是將“不好玩的教學活動變得好玩一些”,而“游戲化”的關鍵在于“化”,教師要先對歌曲素材進行挖掘、分析和處理,再進行設計,使之形成一個完整、有趣味的游戲,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掌握歌曲內容[5]。
例如,歌唱活動《數豆豆》的音樂技能目標是“跟隨教師和同伴的歌聲自然歌唱;初步學習按節拍拍手和做點數動作”。教師采用的教學策略就是和幼兒一起玩“點豆豆”“猜豆豆”“數豆豆”的游戲。在有趣的游戲中,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演唱歌曲。
2.讓幼兒在“動”中唱
奧爾夫音樂教育把節奏作為音樂教育中的一種特殊力量,把人體的運動看作是節奏的外在表現,從音樂入手,讓幼兒先聆聽音樂,引導他們隨音樂做身體動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應讓幼兒在“動”中唱。
例如,在歌唱活動《拍手點頭》中,教師可以引領幼兒在有節奏的動作表現中去進一步欣賞和理解歌詞,從而提高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特點進行動作創編,以發散幼兒的思維,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3.讓幼兒在“悅”中唱
歌唱活動中有一個環節是熟悉理解歌詞,教師可以讓幼兒有節奏地念誦歌詞。通過念誦,幼兒既可以熟悉和理解歌詞,又可以產生快樂的情感。這種以節奏念誦入手的歌唱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配旋律學唱歌。例如,在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中,幼兒從念誦兒歌到隨著音樂邊做動作邊唱歌,再到創編歌詞,始終保持著愉悅的心情。
結 語
總之,幼兒園游戲化歌唱教學是將游戲的機制引入教學活動中,不是簡單地將游戲與教學相加,而是為了讓幼兒在歌唱活動中快樂輕松地學唱歌曲,把歌唱活動游戲化。在唱歌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教師如果能靈活采用各種游戲化的教學策略,創設情景交融的教學環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探索小班游戲化的歌唱活動內容、教學策略及嘗試將歌唱活動與游戲進行優化組合,不僅能激發小班幼兒歌唱的興趣、提升他們的歌唱能力,還能使教師在不斷實踐與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幼兒歌唱活動中的游戲化元素還可以進一步挖掘,為此,筆者將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許卓婭.歌唱活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陳淑琴.游戲化音樂活動集[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馬力,王聰.小班音樂教學的游戲化策略[J].教育觀察,2020,9(12):53-54.
曹鳳銀.游戲化地開展小班音樂活動的指導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17(01):51-53.
作者簡介:周芬(1981.3—),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