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萍
摘 要 為提高國有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大國有資金的監管力度,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各單位應嚴格執行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確保資金得到安全、高效的使用。本文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作用入手,分析目前形勢下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旨在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有效開展財務內部控制工作。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財務工作
一、財務內部控制的作用
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各項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單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行政事業單位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中的財務控制,包括預算控制、收支業務控制、政府采購、資產控制、建設項目控制、合同控制,涵蓋了行政事業單位主要的經濟活動內容。通過財務控制目標、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等措施,保證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資產的安全、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可以有效杜絕舞弊和腐敗行為,提高國有資金使用的效率。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內部控制在單位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保障社會事務的正常開展
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各項社會事務和經濟活動,都離不開國有資金。要規范有效地使用國有資金,需要一套規范、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在事前、事中、事后對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評價。在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建立完善的財務內部約束制度,建立預算業務、收支業務、政府采購業務、對外投資、建設項目、合同控制等內部控制制度。有效的財務內部控制實施措施,可以保障單位各項社會事務的正常開展。
(二)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
國有資產屬于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在使用國有資產的過程中存在配置不合理、資產浪費、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社會事務的高效開展離不開資產的有效使用。對資產存在的風險和漏洞,要建立并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在資產管理,權限審批、崗位設置,績效評價等方面,對資產的使用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蹤監督。有效控制風險,就能有效保障國有資產的規范運行,保障資產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三)保障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是單位經濟活動的客觀反映。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是行政事業單位的法定義務。單位的財務信息包括財務報表、預算草案、決算草案、預算執行報告,還有能以貨幣計量的信息。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是單位領導作出重大事項決策的參考依據,因此財務內部控制十分重要,它是保障財務信息完整真實的有效措施。
(四)杜絕舞弊和貪腐行為的發生
行政事業單位掌握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在分配和使用的過程中,由于監督不力、人為干預,舞弊和貪腐行為時有發生,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可以從源頭入手,全程監督國有資金的使用情況,杜絕各類舞弊和貪腐行為的發生,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公信力。
(五)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
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責就是提供公共服務,公共服務的效率依賴于國有資金的使用效率,依賴于資金的落地效果。國有資金的配置直接影響著行政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和落實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優化單位內部管理結構,加大監督監察力度,創造良好的資金運行環境,可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水平和履職能力。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重視度不夠
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對建立和落實財務內部控制不夠重視,也可以說根本就不理解。由于領導常常敷衍對待財務內部控制工作,所以很多時候財務內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不少人認為財務內部控制程序復雜,比較煩瑣,操作不便,行政事業單位經常發生違規操作的情況。還有部分財務人員思想麻痹,對財務內部控制存在偏見,不能客觀、公正地看待此事,導致可能發生的風險或已經存在的風險不能夠及時傳達給單位負責人,容易造成單位資產的損失和流失,削弱了財務內部控制的作用。
(二)預算管理不到位
預算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部分,預算分析、預算編制、預算審核、預算審批,層層把關、環環相扣。但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預算管理仍然擺脫不了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如單位預算編制不嚴格,公務費用就高不就低。再如預算審核不夠嚴謹,單位對部門預算進行審核時,對于涉及業務范疇的部分,沒有深入研究費用與項目的匹配程度,部門上報多少就是多少,缺少財務的技術支持,預算管理缺乏專業性,預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流程執行不到位
各項內部控制制度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制度的落實運行上。及時發現風險、有效控制風險、實現控制目標是內部控制的實質所在。但是,從每年紀檢監察處理的案子中,可以看出財務內部控制的流程存在漏洞。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單位的主要領導干部一句話就可以代替所有的手續流程,一般財務人員迫于領導的權威,不敢堅持原則,不愿得罪領導,選擇順水推舟。最終導致單位資金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單位財務人員能夠恪盡職守,堅持職業準則,也許就可以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單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實也可以杜絕或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四)審計監督不到位
單位的內部審計是單位自我審計、自我評價的一種方式,在內部控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方面,很多單位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監督機制。雖然設立了內部審計監督機構,但是監督效果不佳,多為事后監督。另一方面,有些單位在政府采購方面,審計監督的詢價機制流于形式。在資產管理審計方面,只要做到簡單的賬實相符就可以了,沒有挖掘資產的使用效益,發揮資產的最大效能。單位的審計機構雖然是獨立設置的,但是在運行上,難以真正獨立開展工作。很多時候,內部審計還是要看單位主要領導的意圖,對單位社會事務的開展難以進行跟蹤式的排查,難以在問題出現時進行有效干預。
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改進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
財務內部控制是單位資金管理最有效的監督措施,但任何措施的實施都離不開單位領導的支持和重視。特別是涉及財務管理方面的制度規章,領導更應該帶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自上而下地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思想上重視了,便能落實到行動上。第一,要加強財務人員的理論學習,從根本上提高財務人員的思想認識,使其嚴格遵守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同時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提高綜合素養。第二,要實現領導帶動效應。單位的主要領導要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嚴格遵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基層職工也要重視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創造氛圍濃厚的執行環境。一個單位只有內部控制運行良好,才可以有效控制各類風險,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提升單位的工作效率,樹立風清氣正的單位形象。
(二)加強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單位社會事務順利開展的財務保障。只有走好預算管理這一步,才能合法合規地使用國有資金。第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預算控制體系。將預算事項全部納入預算管理范圍,如預算編制、預算分析、預算審核、預算審批精細化、科學化、可控性。只有良好的預算管理才能夠科學地預計和測算單位年度收支的規模和結構,才有助于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履行國家賦予的政府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使行政事業單位的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第二,要嚴格審核預算指標。對各項指標進行審核時,要與各項數據作對比,如同期數、環比數、上年數等統計數據,合理地控制資金的開支規模。涉及部門單位的業務指標,要咨詢專家學者、專業人才,要以專業數據為支撐,評估實際的預算數,從而合理合規地分配國有資金,加強對預算的管理,發揮預算的作用。
(三)加大制度執行力度
要加大財務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必須針對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在事前、事中、事后,建立更加嚴謹的單據控制流程。根據單位的實際經濟活動和業務流程,明確界定賬、表、報表等執行標準,相關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規定填報、審核、歸檔、保管等原始單據。尤其是收支業務、資產業務、政府采購業務、建設項目業務、合同業務等關鍵環節點,更要嚴格執行相應的控制措施。財務責任人負責全面梳理內控流程,確定內控環節,分析風險隱患和完善風險評估機制,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實現控制目標。在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不相容崗位職責權限,保證崗位業務之間既有關聯性,又互相制衡,將內部控制制度落到實處。
(四)加大內部審計力度
針對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應建立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相結合的工作機制。
第一,國家審計機關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審計監督。在離任審計和專項審計中,有目的性地開展審計工作。對存在風險的、薄弱的環節要及時改進,修正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還要對整改的問題進行跟蹤審計,確保問題整改到位。第二,社會審計機構的審計工作。有些單位自身達不到獨立開展審計業務的條件,可以讓社會中介審計機構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常規審計,既維護了審計的獨立性,又確保了審計的嚴肅性。只有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揮內審和外審的監督作用,才能更好地執行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的效率,得到理想的效果。
四、結語
近幾年,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事務備受群眾關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精品扶貧、城市建設等各項事務,都是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行政事業單位只有利用好國有資金,發揮最大效能,才能做好為民利民工程。在社會工作中,針對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要在思想認知、機制體制、審計監督等方面加大改進力度,多措并舉,常抓不懈,攻堅克難,實現國有資金有序、良好的使用。
(作者單位為東營市東營區黃河路街道辦事處)
參考文獻
[1] 張雪.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20(3):76-77.
[2] 黃智芳.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中國市場,2019(36):145-146.
[3] 付佳利.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內控體系完善和風險防范[J].納稅,2020(05):93-94.
[4] 駱丹丹.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建立與執行一體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24):53-54.
[5] 杜拴弟.事業單位財務內控管理的薄弱環節及應對[J].財會學習,2019(25):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