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萍


小學是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小組合作是一種很好的載體。如何利用小組合作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同時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是班主任要思考的問題。“如何成立合作小組并在班級管理中發揮最大功效”是我一直在做的實踐研究,主要做法如下。
一、創編小組
小組成員的組建原則是“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班主任首先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及期末綜合成績,把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假設一個班64人,可以4人一個小組,分成16組。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家庭情況等,讓每組包含一個最優生、兩個中等生和一個后進生。每組的4名學生編號分別是1、2、3、4,1號是組長,組內成績最好,2號成績中上,3號成績中下,4號為后進生。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在創建之初要向所有學生做這樣的說明:編號沒有優劣之分,只是為了方便班級管理和小組成員共同成長。在每周的班會上,班主任要進行座位排位,一個小組整體以推磨的形式在班級走S形進行座位輪換,這樣在每周班會的時候學生就會自動交換座位。
二、創建小組特色
分組后就要從精神層面組織創建小組。班主任可以讓所有學生制訂一個大的班級文化主題,小組成員根據班級的大主題討論各個小組的發展目標、小組口號、小組名稱。通過這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讓每個學生參與小組創建,形成小組特色,增強學生的集體歸屬感。
三、制訂規章制度
小組合作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提前制訂小組合作的規章制度和明確分工任務。小組合作的制度要做到一視同仁,班主任要對所有組員秉承公正、公平的態度。小組的每個成員要知道自己在每次合作分工中的任務,提高任務的參與率,增強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四、有效運用
1.小組合作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所有的1號組長負責收發作業,在課堂上要求所有1號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進行有效學習,如在小組討論交流中,確保人人都要發言,及時總結所有組員的發言,并積極展示小組討論結果。所有2號學生負責協助組長,3號和4號是成績較弱的,1、2號幫助3、4號。小組成員的編號也為教師抽查所有3號或者4號的作業和培優補差起了便利作用。
2.小組合作在學習活動中的有效運用。教師可以讓1號組長組織其他成員對成績薄弱的學生進行輔導,可以組織看書、講故事、聽寫活動,甚至可以成員間出卷子,共同輔導,共同成長。還可以組織做手抄報,讓小組成員把閱讀的優秀詞句每天推薦給組長,由組長分類整理,小組合作制成手抄報,掛在教室里供其他同學瀏覽。
3.小組合作在衛生方面的有效利用。衛生檢查是學校的常規檢查項目,有效的小組合作可以提高學生打掃衛生的效率。如學校的衛生分為室內打掃和室外打掃,我們就可以把班級所有小組分成單雙組,如1、3、5、7為單組,2、4、6、8為雙組。單組和雙組分工不同,每天兩組同時進行合作打掃。所有單組的1、2、3號學生負責掃地,4號學生負責倒垃圾;雙組的1、2號學生負責拖地,3號學生抹窗臺,4號負責擦黑板。在衛生打掃中責任到人,效率事半功倍。
五、制訂評價機制
有效的小組合作需要相應的評價機制。合理的評價機制有利于小組整體的發展和成長。在小組合作中可以采取量化考核——加分的原則。加分分為課堂教學加分和課下管理加分。其中課下管理加分包括的項目有黑板衛生、做操、課前準備、課間活動。課堂教學的加分要在黑板角上比較顯眼的地方呈現,目的是通過視覺感官刺激小組間的競爭心理。課下管理加分要在教師制訂的評價表上進行。每周由不同的值班班長負責在黑板和表格中加分,每周五進行加分的核算,得分最高的小組將成為明星小組,明星小組每個學員可以獲得獎品和一張獎狀,獲得兩次明星小組就可以在班級隨便挑座位,為時一周。教師在期末根據小組獲得的獎狀對小組成員進行表彰。
通過以上小組合作模式,班主任可以在管理班級方面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學生也能通過這種有效的小組合作方式學會自我管理,培養了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