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王婷
摘要: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鄉村教育的重要性越顯突出。但鄉村教育發展面臨多重困境,師資力量的薄弱與匱乏,學校基礎硬件設施差,家庭教育缺位。產生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鄉村吸引人才能力弱,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現代化過程中對家庭教育的沖擊。鄉村教育要走出困境,需要實行城鄉教師交流學習制度,政府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激勵制度,政府應加強對鄉村教育投資監管,以及因地制宜,讓鄉村教育根植于鄉村文化之中。
關鍵詞:鄉村教育;重要性;困境;對策分析
2018年9月10號,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關于教育的發展,一個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問題就是鄉村教育的發展。在2017年,中國鄉村常住人口是5億7661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41.48%。這些數據顯示,只有中國鄉村教育的發展起來,國家的教育水平才能夠得到整體提高。然而,鄉村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現實的困境,面對這些困境,我們必須究其原因,并找出解決之道才能夠真正解決鄉村教育的困境。
一、鄉村教育的重要性
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鄉村在經歷改革,人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也都受到了劇烈沖擊。鄉村社會是鄉村教育的大背景,鄉村教育是鄉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教育不僅對鄉村學生自身具有重要意義,對鄉村家庭發展以及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鄉村教育對鄉村學生發展的重要性
小學和初中階段是學生時代的黃金階段,而鄉村教育大都是小學和初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時期,鄉村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孩子興趣的培養應從小做起,鄉村教育對于鄉村孩子來說是培養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我們只有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鄉村教育才能夠事半功倍。二是奠定學習基礎和養成良好習慣,鄉村教育是基礎教育,對于鄉村孩子考入城市就讀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現在鄉村整體素質水平比較低,而學生們分辨是非能力非常有限,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學校之外的家庭或者村莊里,人們的言行舉止都深刻影響著他們,因此學校教育對于糾正孩子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就格外重要。三是有利于健全學生人格的,在鄉村中,很多父母長輩他們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以及心理壓力。因此,鄉村教育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至關重要。
(二)鄉村教育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
“習近平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1對于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不分高低貴賤,不分貧富差距,不分城市鄉村,都必須同等重視。黨和國家的發展不是靠少部分人來接力,鄉村學生同樣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鄉村教育是基礎教育,對學生三觀的思想啟蒙,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信仰教育和素質教育都將奠定重要的基礎。“教育對人的影響是長遠的,對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公民素養也有著深刻的影響。”1因此,鄉村教育在鄉村地區對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擔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鄉村教育對家庭發展的重要性
鄉村教育對于家庭發展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在教育領域存在很多教育不公的現象,如教育資源分配不公,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同考一所大學,分數要求卻要高出很多。在農村環境這個大背景下,知識改變命運的定律并沒有完全失效,對于鄉村孩子來說,教育還是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其二,學校教育可以“以良好的校風影響家風,改變民風”2。鄉村整體素質較城市相比還是有差距,在鄉村生活的上一輩人他們的行為習慣已經形成,很難通過自學的方式來進行改變;但是,鄉村教育可以通過對新一代進行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品行習慣,
二、鄉村教育當前的困境
在社會不斷進步,城市教育不斷發展過程當中,鄉村教育在社會發展的洪流中被動跟隨。鄉村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困境重重,想要振興鄉村教育,必須認真分析當前困境。
(一)師資力量的薄弱與匱乏
教師是教育的靈魂,而現在的鄉村教育中鄉村教師資源薄弱和匱乏是客觀存在的。鄉村教師資源薄弱和匱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師資本身專業素質較低,對于鄉村教育的實質性改變所起的作用有限。很多鄉村教師本身知識陳舊,水平有限,教育資源得不到及時更新。并且鄉村教師培訓機會少,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得不到改變和提高。二是鄉村教師老齡化嚴重,新鮮血液又難以引入。由于鄉村招入老師長期存在困難,即使招入也難以留住人才,導致鄉村大多數都是老年教師。部分老齡化的鄉村教師責任感變得薄弱,在自己即將退休之際,面對教育缺少激情。
(二)學校硬件基礎設施差
鄉村學校經濟條件差,很多基礎的教學基礎設備很少甚至沒有。在很多的鄉村學校,沒有一個規范的操場,學生桌椅都是非常陳舊;教師宿舍也很簡陋,不能保證教師有一個正常的生活條件。有部分鄉村學校有一些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是很多老年教師不會使用,對于出了故障的機器,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導致閑置,教學質量得不到改善,學習興趣得不到提高。硬件基礎設施是實行教育的基礎,學校的師資力量是實施教育的軟件設施,二者缺一不可,在現代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差是農村教育發展落后的一個突出表現。
(三)家庭教育缺位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家庭也是孩子成長過程生活最多的地方。但是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家長在孩子教育中出現嚴重缺位的現象,農村表現的更為明顯。家庭教育的缺位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種情況是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由留守老人監護,這種情況屬于完全缺位。另一種情況是父母在身邊但是他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忽略了對孩子的鼓勵教育和耐心引導。這些父母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家長教育的缺位對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會產生不可逆的創傷,例如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產生矛盾或者受到老師的批評時,孩子必須自己排解其中的壓力,傷心等心理情緒。“這樣年齡的孩子,非常需要與父母溝通,得到父母的關愛,而遠離父母使他們的生活以及心理都出現空缺,不得不在孤獨中度過本該快樂的童年。”家長教育的缺位也不利于孩子的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鄉村教育困境產生的原因
鄉村教育在現代化的過程中,鄉村教育的發展出現很多困境,對于出現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鄉村本身特點導致吸引和政府扶持力度出現問題以及家庭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缺位問題。
(一)鄉村吸引人才能力弱
鄉村教育想要發展,教師隊伍的壯大是第一位的,“教師強,則教育強”。1現在鄉村生活環境、教育氛圍待遇、發展機遇等各種原因,鄉村教師隊伍中新鮮血液難以注入。鄉村教育薄弱是因為鄉村吸引人才能力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鄉村教師編制少于城市學校。現在很多鄉村學校教師都非常缺乏,一個老師上幾個年級的多門課程,并且還有管理學校事務,事情繁瑣復雜。但是,由于鄉村學生少,編制老師的名額分配也較少,本身鄉村相對城市來說競爭力較弱,在大學生找工作時,選擇鄉村的可能性降低。二是居住條件和工作環境差導致人才不愿進入鄉村,由于鄉村學校地理位置都比較偏僻,辦學條件較為艱苦,遠離城鎮,交通不便,醫療和休閑娛樂等難以實現。并且鄉村學校教師缺乏與外面的交流,工作環境封閉,工作內容單調。三是專業培訓的匱乏和晉升空間的有限導致吸引人才困難。鄉村教師培訓是提高鄉村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但是鄉村教師的培訓存在很多都是流于形式,脫離鄉村教師教學實際。除此之外,鄉村教師評定職稱困難,這也是鄉村留不住人才和吸引不了人才的重要原因。
(二)國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由于教育的話語權、決策權集中在城市階層,更潛在地使得我們的教育政策與主流教育話語更多地帶有‘城市取向。”鄉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和通訊不發達、生活環境較差等諸多實際問題,并且鄉村學校的配置、設施設備長期缺乏,連基本教學活動所需都不能滿足,原因就是政府對鄉村學校扶持政策長期投入不足。鄉村教育要擺脫困境不僅要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持,而且還需要國家政策的傾斜。政府對于鄉村政策的傾斜不僅限于財政撥款,還應包括師資配備,生源等各方面提供政策扶持。“綜合考量對鄉村教育的投入,投入要有持續性,不能單靠一次資金支持”。[2]政府支持應當保證鄉村教育從師資資源、硬件施舍、學校本土文化相結合協調發展,才更有利于擺脫困境。
(三)現代化過程對鄉村家庭教育的沖擊
鄉村社會是現代化最后觸及的地方,當現代化逐漸滲入鄉村的時候,鄉村家庭教育也在逐漸的發生職責轉移從而加大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對家庭教育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當鄉村卷入市場化和工業化中時,家庭成員開始逐漸缺場,家庭教育也逐漸缺失。在鄉村社會中,為了趕上現代化的步伐,父母外出務工導致親子之間長時間的分離,導致家庭教育缺位、失位與不足,這給鄉村兒童教育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家長的缺位使他們將孩子的教育完全托付給學校教育,也使得學校教育缺失了家庭教育的支持。其二,“家長接受教育的程度,也會影響家長對教育的知識水平和關注程度。”[1]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學生教材不斷改革,孩子受教育的內容難度提高,家長由于本身知識水平有限,對于孩子學習輔導,已經變成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長的缺位對于孩子學習以及孩子健康成長百害而無一利。
四、鄉村教育困境的對策分析
鄉村教育是實現提高素質教育效果的主力軍,但隨著現代化的發展,鄉村教育產生重重困境,鄉村教育困境的產生有國家政府,學校本身,家庭等多種原因,要解決鄉村教育的困境,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實行城鄉教師交流學習制度
城市教育相較于農村教育來說,有著天然的優勢。在城市現代化的過程當中,農村人民為工業化,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城市教育有責任和義務反哺農村教育。實行城鄉教師交流學習對于城鄉教師都有益處,從鄉村教師這一方來講,他們可以及時的獲取教育資源的信息,比如教育內容的更新,國家教育資源的分配信息的獲得,鄉村教師可以主動獲得尋求信息,而不是被動等待信息的傳來。借鑒城市先進的教育方法,這些方法不止包括課堂上的教學方法,還包括開展學生課外活動的多樣性的方法,通過交流學習,改變鄉村教師的觀點和開闊他們的視野,把城市教育的優點與鄉村教育的實際相結合,改變鄉村教育的傳統性。從城市教師這一方來看,他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鄉村教育的艱難,了解到鄉村教師的實際狀況和現實需要,從而城市對鄉村教師進行培訓時,能夠切實與鄉村實際相聯系,即不會受到鄉村教師的反感,也可以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真正解決鄉村教育的實際需要。
(二)政府加大對鄉村青年教師的激勵制度
鄉村教育要走出困境必須要有新鮮血液的注入,鄉村學校要招入青年教師,政府則需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青年教師對于鄉村教育走出困境意義是重大的,他們可以為鄉村孩子帶來新鮮事物,讓學生們能夠了解更多他們現存生活圈認知以外的事物,在課堂上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開闊視野。政府加大對鄉村青年教師的激勵制度,首先必須保證他們的編制問題,這是讓鄉村教師進來的前提,讓鄉村青年教師有編制,對自己的身份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其次必須提高鄉村教師的工資,鄉村教師工資待遇雖在不斷提高,但相較城市仍有很大差距,如果要留得青年教師,增長工資是鄉村教師留得住的物質要求。最后,“實施農村從教獎勵計劃,推行教齡累進工資制度。其設置標準以教齡為依據,教齡越長,激勵性工資部分的增長幅度越大。”有利于長期留住青年教師。
(三)政府應加強對鄉村教育投資監管
近年來,政府對鄉村學習建設進行重點投入,有些地方的鄉村小學得到切實改變,很多學校努力為鄉村教師的工作、生活改善條件,真正讓鄉村教師能夠安心工作,留得住人也留得住心。但是政府對于鄉村教育的投資也存在投資不到位的現象。政府應加強對每一筆款項投資的監管,做到專款專用,促進教育公平,切實的將每一筆資金有用在解決鄉村教育的問題上。
(四)因地制宜,讓鄉村教育根植于鄉村文化
“鄉村地域文化中長期積淀而形成的地域?、民俗文化傳統,以及鄉村生活現實中原本就存在著許多合理的文化因素,有著對于鄉村生活及鄉村生活秩序建構彌足珍貴的價值成分,換言之,鄉村地域文化中原本就潛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鄉村學校是鄉土文明的命脈所系,承載著鄉土文明的傳承的重任。在解決鄉村教育困境時,不能一味追求現代化,照搬城市教育模式,這樣可能會陷入新的困境。中國鄉村地域廣闊,各地傳統習俗各異,要真正解決鄉村教育困境必須從當地出發,立足當地實際情況解決問題。讓鄉村教育根植于鄉村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把身處鄉村當作獨特的人生經歷,而不是一種自卑的情結。在此過程中,鄉村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分辨城市教育相對于鄉村教育的優勢與劣勢,合理吸收利用,讓鄉村學生去感受、發現、利用鄉村世界的獨特教育資源。只有將鄉村教育的改變根植于鄉村文化之中,鄉村教育才有靈魂。
結語
鄉村教育是國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教育興國戰略的實現,必須振興鄉村教育。擺脫鄉村教育的困境,不是朝夕之事,必須久久為功,政府、學校、家庭都應為鄉村孩子的成長承擔起責任。
參考文獻
[1]《做有溫度的教育》方華.第13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李桃英.如何走出當前鄉村教育的困境 [J].中州大學學報.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