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中英語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形成、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都離不開源自學生內心的“閱讀期待”,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本質是一個喚醒期待、培育期待、實現期待的心理過程,拓展并發展學生的“閱讀期待”是提高高中英語閱讀品質的根本路徑。
關鍵詞:新課標;英語教學;閱讀期待;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2A-0073-04
“語言能力”被定義為英語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之一,同時它也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組成的基礎要素。閱讀教學是學生“語言能力”形成的重要通道和載體。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按照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語言技能內容要求,必修課程的“理解性技能”部分對學生課外閱讀量的要求是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個詞,在整個必修階段的不少于4.5萬個詞的閱讀要求。而在選擇性必修中,更是對課外閱讀量提出了平均每周不得少于2500個詞的標準,在整個選擇性必修課程階段不少于10萬個詞的閱讀要求。當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以“教語言點”替代“語言能力”,教學碎片化、孤立化、應試化現象還非常普遍,學生難以通過閱讀教學感受到英語語言學習的魅力,缺少“閱讀期待”,嚴重影響著學習效益。
“閱讀期待”是指學生在閱讀之前或閱讀過程中內心所“預想的結構”,這種“預想的結構”基于學生個體的閱讀經驗、知識層次和欣賞動機,在心理上形成關于所閱讀作品的“既成圖譜”,進而對閱讀產生的一種期待心理和期待視野[1]。閱讀期待能幫助學生形成一種積極探求未知的心理渴望,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閱讀的興趣,極大提高高中英語閱讀的效率。閱讀期待對學生而言不是一種僵化的、一成不變的狀態,它雖是源于學生自身的個體經驗和指向,但作為一種學習的心理狀態和審美追求,又是可以培育和發展的。
一、增加閱讀素材的感召力
新課標把英語學習興趣和動機分為三個級別的水平。一級水平:對英語學習感興趣,有學習動力,這是初步的;二級水平:對英語學習抱有較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烈的愿望,有穩定的學習動機;三級水平:對英語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愿望,有強烈的學習動機[2]。
沒有興趣就不可能有學習英語真正的動力,閱讀教學首先要增加素材的“感召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展學生多元思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感召力(charisma),在希臘語中的原意是“神的魅力”,它指不依靠物質刺激或強迫,而憑借魅力和信仰去引導能力,這其實就是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源泉。
一是通過“補白”增加閱讀素材的感召力。即教師促使學生通過想象、聯想等行為來填補作品的空白,主動地參與到作品的閱讀和釋義中去。由于學生個體對作品的形象和內涵把握的不同,補白的方式和內容也會千差萬別。正是這種差異化理解促使了作品理解的立體和豐滿,給學生的閱讀帶來無限的興趣和動力。這種補白式閱讀是感召學生進行深度文本閱讀的一種動力因素。
二是通過“統整”增加閱讀素材的感召力。每個學生面對文本時,都會結合自己的閱讀背景對文本內容進行選擇和取舍,最終關注的內容可能不盡相同。學生會對閱讀中遇到的新信息,選擇性地整合、內化,或同化或順應地納入原有的英語學科認知結構,并選擇出最恰當的部分來解讀、建構文本。這樣的閱讀既能展現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成果,又能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是通過“間離”增加閱讀素材的感召力。在戲劇表演界中,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有個著名的“間離”理論,就是人為地與熟知的東西疏遠的過程。“間離”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就是使學生對閱讀素材“間離”,這種間離不是對閱讀文本的隔絕,而是教師剝去學生自認為對閱讀素材中所熟知的東西,換一種閱讀觀察視角,提出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產生驚訝與好奇,自然地產生“閱讀期待”。
四是通過“視讀”增加閱讀素材的感召力。英語語篇是表達意義的語言單位,是語言學習的主要載體,其表現形式可以是“多模態”的,既有“紙質閱讀”還有“視頻閱讀”。課標中強調了英語課程六要素的整合(如圖1)。這其中涉及閱讀素材的選擇、閱讀目標的確定、價值觀念的形成等。教師在閱讀材料的選取時,要能巧妙地綜合文學性和非文學性語篇的比例、紙質的和視頻的閱讀介質比例、中華傳統文化和外國文化的比例等,使學生一方面能夠接觸到更加多元、真實的語篇呈現形式和材料,提升他們對不同文本的解讀能力,促進個體思維的發展,以便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另一方面,閱讀的多模態可以更好地展現閱讀素材所承載的價值觀和文化性等蘊藏的內容,尤其是“視讀”所特有的具身體驗感和代入感,能大大增強閱讀素材的感召力,誘發學生更深層次的閱讀期待,推動學生欣賞語言的美感、體驗文化的浸潤,并在此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3]。
二、發揮閱讀任務的吸引力
英語閱讀中為了培育學生的閱讀期待,教師需要前置閱讀任務,用任務來驅動學生閱讀期待的形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匯中常采用“3W閱讀法”來迅速提升學生的閱讀探究欲望。
所謂“3W閱讀法”是指向文本閱讀中的What、Why、How三個閱讀資料的常設問題:第一即“What”的問題,解決的是閱讀信息的初級加工和信息汲取,明確閱讀語篇的內容和主題是什么。第二即“Why”的問題,解決的是對閱讀信息更深層次的內容加工和思維定向,更多地涉及思維訓練,讓閱讀者置身于作者和讀者兩個不同的角色,進行思維的深度“對話”,并在“對話”中了解作者的意圖和價值態度,發現語篇背后的深層含義。第三即“How”的問題,解決的是語言、語境等表達方式的問題。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專注于閱讀素材的文體特征、分析其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甚至簡單地與既往的考試內容相勾連,破壞了對閱讀語篇整體性的理解和認識,錯過了對文體表達、語篇結構和修辭應用的賞析,讓學生的“閱讀期待”在一道道應試題中消失殆盡。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淺層的問題只能引發學生單向思考,若能把“How”的問題由簡單多個變為一個綜合問題,就能激發學習活動的多向探究,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閱讀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Why”和“How”的問題通常是沒有唯一答案的,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如此。對教師而言,不同的生活閱歷、教育背景、認知方式會直接影響其對閱讀語篇的文體結構和深層意義的解讀,并最終體現在他們對語篇互動中差異化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對學生而言,由于文化背景、學習能力、智力發展等因素的差異,不同學生的“閱讀期待”也會參差不齊、千差萬別。有的學生只是停留在字面語境的理解,囿于文本內容,而有的學生能達到隱含語境的理解,還有一部分的學生能達到拓展語境的理解。只要長期堅持“3W閱讀法”的實踐,更多的學生都會取得長足的進步,實現閱讀期待更高層次的跨越。
比如,Book1 Unit 2的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話題是“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旨在幫助學生學會與父母溝通,體恤父母,關愛父母,與父母和諧相處。該單元第五個板塊是一則故事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講述了一個美國普通家庭生活十分拮據,媽媽為了讓家人尤其是子女安心,編織了美麗的謊言,稱自己有一個銀行賬戶,但鼓勵家人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非去銀行不可。這樣的語篇閱讀可以設計以下的閱讀教學活動:
首先通過觀看四張父母疼愛子女的圖片,激活學生背景知識,引出父母就像一棵大樹——Giving Tree(簡筆畫,板書),給子女保護。
第一步是快速閱讀,即進入閱讀的第一層級“通讀語篇”,解決“What”的問題。通過快速閱讀解決閱讀信息的初級加工和信息汲取,明確閱讀語篇的內容和主題是什么,這時可以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了解文體、文脈和人物角色等。
What type of writing does the passage belong to?
In what order is the passage written?
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第二步是關鍵閱讀,即進入閱讀的第二層級“理解語篇”,這是解決“Why”的問題。任何英語語篇都有表達作者意圖的關鍵詞或主題。可以關鍵詞和主題為抓手,獲取支持性的細節信息,牽出對整篇文本的解讀,引發學生多角度地思考,這是提高學生解讀閱讀文本的重要方法。有了對語篇關鍵信息的理解,學生對全文的理解和領會就充滿著“期待”。如該文就緊扣關鍵詞“Mamas bank account”和主題“A mother has deep love for her children and does whatever she can to protect them.”引導學生剖析故事的人物、主線、主題、情節,學習從文本中尋找信息、推斷信息、概括信息。
About Mama.
About Mamas Bank Account.
Grasp the elements of the short story.
第三步是進行批判閱讀,即進入閱讀的第三層級“思考語篇”,這是解決“How”的問題。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介紹、擴充和滲透,使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相結合。這時可引導學生選出最適合的標題,分析媽媽的性格品質,賞析故事的寫作手法等,進一步激發其閱讀期待,提高其綜合閱讀理解能力。
Analyze the title.
Summarize the personalities of Mama.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ory.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同一文本,不同學生會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和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接受水平和審美情趣,即學生之間確實存在差異性。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關注到學生的差異性,通過分層教學設計來設計層次不同、梯度差異化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之前選取差異化的閱讀任務,以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和提高。
三、拓展閱讀成果的展示力
學生同伴之間在年齡、智力、閱歷等方面比較接近,期待視野也大致相近,可以稱之為“同伴期待視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開展閱讀后的“成果對話”,在對話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張力和思維張力。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也導致期待視野呈現出個體化特征,在與同伴的對話交流中,思維能夠發生碰撞與交融,每個學生的思維空間都得到延伸,得到互補性的提升。隨著學生閱讀經驗的不斷豐富,他們原有的期待視野不斷得到調整、完善和發展,使得閱讀期待呈現出動態式變化,并在生生對話和師生對話中喚起更深層次的閱讀期待。
同樣是上例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這一閱讀語篇的學習,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閱讀期待”,還可在原有教學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表演語篇”和“超越語篇”,讓閱讀教學超越知識和技能,走向文化浸潤和人性的洗禮,達到深度閱讀的目標。
第四步是“表演語篇”階段,可以讓學生組隊合作,在對閱讀語篇充分碰撞的基礎上,自行編寫劇本、自主創設劇情、自由選取角色,選取出故事中最感人的片段表演出來。表演語篇會賦予語篇以全新的生命,閱讀時必須深入作品的人和事中去,對客體的意向性進行“重建”[4]。“表演語篇”會使得閱讀教學變得更加多元、更加立體、更加綜合,基于戲劇表演形式的閱讀體驗所激發出的“深度閱讀期待”是其他任何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第五步是“超越語篇”階段。高中英語閱讀語篇是由字、詞、句、段構成的,但不是簡單將其疊加。閱讀教學的內生結構取決于讀者和文本間交換信息的內容、目的和動機,更取決于讀者和文本在交換信息時的情感和態度。因此,好的閱讀應該“超越語篇”,體驗語篇的整體輸入、整體分析、整體加工和整體輸出,避免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閱讀教學。該文在“超越語篇”階段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Whats the most touching thing your parents do for you?
What makes a goo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沒有好的閱讀期待的驅動,也許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 會被教學成“Reading for speaking”“Reading for writing”“Reading for strategies”的樣態,而有了高品質的閱讀期待的相伴,學生最終會自主生成這樣的感受:No love is too big. No tension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 never be melted. We can do our best to do something for my parents and grow into a Thanks-Giving tree.
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言,閱讀期待不應該只是順應,如果學生發現其他老師和同學對語篇文本的審美經驗和閱讀期待與自己完全一致時,可能會失去閱讀興趣。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讀,盡可能多地提供閱讀目標的選擇。只有處于自主、寬松的環境里,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期待心理”。高中英語閱讀期待不僅僅應該是對原有的定向閱讀期待的喚醒和實現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一種“閱讀創新期待”產生的過程。閱讀在期待中發生、在期待中實現,同時閱讀的過程又會產生新的期待。當閱讀文本超出甚至是校正了學生原有的“閱讀期待”時,反而更能激起學生的閱讀欲望,提升學生通過閱讀實現自主學習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意識。英語閱讀教學助力的是跨文化的交流,形成的是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堅定文化自信,為他們未來世界的創新和競爭奠定基礎。英語閱讀是幫助學生推開跨文化交流之門的工具,只有不斷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
參考文獻:
[1]陳由鵬.閱讀期待視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25.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20,17.
[4]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5.
責任編輯:李韋
On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Expectation” in Senior English Teaching
Kang Yan
(Qixia Middle School,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 school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inking quality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studentsinner “reading expectations”. The essence of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s a psychological process that awakens expectations, cultivates expectations, and realizes expectations. Expand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reading expectations”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English teaching; reading expectation; reading teaching
收稿日期:2020-11-10
作者簡介:康燕,南京市棲霞中學(江蘇南京,210046)。